残疾人存点钱就没低保?2025年3个真相戳破焦虑,这钱能安心存!

发布时间:2025-09-12 14:16  浏览量:2

社区楼下的长椅上,几位残疾人朋友常聚在一起聊天。那天聊到存钱,坐着电动轮椅的张叔突然压低声音:“我上个月攒了3万块,总怕被查到取消低保,连银行卡都不敢多碰——你们说这钱存得对不对啊?”这话一落,旁边的李姐也跟着愁:“我也不敢多存,听说邻居就因为存款超了,低保真停了。”

其实,不少残疾人朋友都有这样的顾虑:想为看病、应急存点“救命钱”,又怕踩了低保的“雷区”。今天咱们不绕圈子,把2025年残疾人存款和低保的3个关键真相讲透,帮大家把心放回肚子里。

真相一:存款有“明确红线”,不是存了就超标

很多人误以为“只要有存款就会丢低保”,其实各地对低保家庭的金融资产(包括存款、理财、股票等)都有清晰标准,没超线就完全不影响。比如在江苏,普通低保家庭人均金融资产不能超过当地年低保标准的4倍;而针对一、二级重度残疾人,不少县区会放宽到6倍。

举个实在例子:如果当地年低保标准是1.6万元,江苏普通家庭人均存款不超6.4万元(1.6万×4)就合规;要是家里有重度残疾人,按6倍算,人均存款不超9.6万元都没问题。更贴心的是,像残联发的康复补贴、临时救灾款、工伤赔偿金这些“专项钱”,大多不算在金融资产里,就算存着也不影响低保资格。

真相二:存款来源比金额重要,合法的钱尽管存

有人可能会问:“我存的钱,怎么证明是正经来的呀?”其实只要来源合规,根本不用慌。比如自己做手工、直播带货赚的钱,政府发的残疾人生活补贴,甚至亲戚给的合法赠与,只要能拿出凭证(像收入明细、转账记录、赠与协议),就算社区核查也能顺利通过。

之前认识一位听障的王哥,他爷爷去世后留了4万元遗产,还有公证过的遗嘱。去年社区查低保时,王哥把遗嘱和银行流水一交,工作人员当场说这笔钱不算“违规资产”,低保稳稳保住了。但要注意,要是存款是靠诈骗、非法集资来的,不仅低保会被取消,还得担法律责任,这才是真的“捡了芝麻丢西瓜”。

真相三:重度残疾人有“特殊通道”,家人有钱也能享低保

2025年最暖的政策之一,就是“重度残疾人单人保”:哪怕家里其他人收入高、存款多,只要残疾人本人是一、二级重度残疾(或三级精神、智力残疾),就能单独申请低保,完全不受家庭整体收入的限制。

就像社区里的小林,他爸妈开了家水果店,家里存款不少,按以前的政策肯定申请不到低保。但小林是一级肢体残疾,每天要靠护工照顾,每月护理费就要3000多。今年他按“单人保”政策申请,很快就通过了,每月能领1200元低保金,大大减轻了家里的负担。这政策就是为了帮那些“家庭条件还行,但个人困难大”的残疾人,不让他们因为家人的收入错失保障。

其实,残疾人存钱不是“过错”,而是对生活的踏实规划。只要摸清楚当地的政策标准,存合法的钱,该享有的低保保障一分都不会少。如果身边有朋友还在为这事焦虑,不妨把这篇文章转给他们,也欢迎大家在评论区分享本地的政策细节,一起帮更多残疾人朋友搞懂“存钱和低保”的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