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渤、胡泳解读镜头下的泪目真相:何为“整个老人家”?照护孤岛需要被看见!》

发布时间:2025-09-15 17:18  浏览量:1

每天13小时,是一种怎样的重量?它不是货物,不是数据,而是千千万万认知症家庭照护者日复一日的付出。

在我国,约90%的认知症患者(其中阿尔茨海默病占大多数)依赖家庭照护。这意味着,一位老人忘记世界的同时,是一个家庭扛起平均每天超过13小时照护重担的开始。

2025年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月,我们把目光投向这群“隐形”的守护者。统计显示,在认知症家庭中:93.1% 的照护者每日看护时间超过13小时;超过三分之一曾遭受肢体或语言伤害;66.7% 长期处于抑郁情绪中。他们默默承担,几乎孤立无援——这场爱与疲惫的拉锯,正在无数家庭中无声上演。

“认识整个老人家”

我们对老人有个常用称呼:“老人家”,带着亲昵和尊重。这个由“老人”和“家”组成的词语,往往被用指代老人本身,但在认知症的影响下,老人和家人,一起陷入困境、感受迷茫、承受伤害。 “老人家”这个日常生活中的常用词语,足以承载 “老人”和“家人”共同的重量。

这一次,上海剪爱公益发展中心联合多家爱心企业,共同发起#认识整个老人家#的公益行动,通过传播让公众认知,从患者个体延伸至“患者+照护者”的完整单位,并在社会和机构帮助下,提供有效手段帮助老人和家庭照顾者。

为了让公众更真切地理解这一点,行动特别推出宣言视频。以纪实的方式深入几组真实家庭,真切地展现了认知症“老人家”的日常:疾病将这些老人与家人紧密联结,他们在遗忘与铭记中交织,在反复的问答中相依,在琐碎的日子中相伴。那些未被言说的付出、难以外露的情感,透过画面一一呈现。如同片中 “一根绳的两头”的比喻,老人与家有着无法割舍的羁绊。让更多人在动容中知道,关注认知症,要看望“老人”家,也要看看老人身后的“家”。

宣言视频将这份深刻认知融入了视听表达之中。画面借助真实影像直击人心,而声音的设计同样蕴含深意——黄渤用醇厚嗓音传递出“家”的温馨与坚守;胡泳教授以从容坚定的讲述,赋予“老人家”理性而可靠的气质;舒怡用软糯沪语配音,为整部影片增添了一份柔软而亲切的地方情怀。

行动创新推出互动镜面海报,得益于德高申通的公益支持,海报在上海人民广场地铁站进行大面积展出互动,以艺术化方式,让公众在驻足与凝视间,感受照护者的真实困境,成功推动认知症议题进入城市公共视野。

行动打造出公众可以使用的帮扶工具,通过点击文末连接或扫描二维码进入。该工具不仅为认知症风险人群,提供专业的早筛量表与记忆门诊对接服务,也为照护家庭提供专业预防知识、护理技能、加入剪爱公益“爱米粒互助会”在内的实用内容,更为社会大众提供帮扶参与通道。真正构建“筛查-诊断-支持”闭环,实现公益资源与家庭需求的高效对接。

一位参与行动的照护者家属坦言:“曾经以为我们要独自面对这一切,直到发现还有这么多人愿意伸出手——早筛、互助会、照护知识,每一点支持,都是在为我们这样的家庭“减重”。

这场#认识整个老人家#的行动,旨在推动认知症关怀的系统转变:从“关注疾病”到“关注人与家庭”,从“同情患者”到“支持照护者”。我们相信,每一次关注、每一次转发、每一次扫码,都在让更多照护家庭被看见、被支持、被拥抱。只要多一个人记得“老人家”,认知症老人和背后的家庭就少一点遗忘。

带上话题分享,让更多人一起#认识整个老人家#,让照护不再是一座孤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