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心建议,所有营销人都要有自己的AI搭子

发布时间:2025-09-15 18:18  浏览量:1

现在营销既要做多,又要做准,最难的问题就是规模化精准。

最近,有个 CMO 朋友找我吐槽:现在每个新品上市,至少要拍上百条视频,剪上千条素材,同时精准投放不同的人群、场景,才能保住10% 的爆文率。

再这样下去,光审批都快累死了,该怎么办呢?

我认为 AI 就很适合解决这个问题。因为我每天都在高频使用各种 AI ,也一直在写文章给大家讲解“ AI 怎么改变营销,营销人如何善用 AI ”。

大半年下来,我深刻感受到, 营销的主导权从「人」变成了「人+AI」。人作为总指挥官,只需要决定方向,而 AI 才是超级战队,负责落地和效率。

只不过有个难点是,现在有技术、懂营销、能落地的AI工具,在市面上太少见了。直到前段时间,我和阿里瓴羊团队交流,发现他们有一款专门的营销 Agent,彻底解放了营销人的脑和手。

先给大家简单介绍下阿里瓴羊,它其实是阿里旗下的企业数智服务品牌。目前已经服务包括宝洁、星巴克在内的 5 万余家企业,专门做数智化转型。

而阿里瓴羊的营销 Agent,就是为营销人量身定制的 AI 智能体,包括灵感创意、营销策划、素材创作、媒介投放、结案分析五个子 Agent, 运行在 Quick Audience 和天攻智投这两款智能营销产品之上。

早在今天发布前的半个月,我就深度体验过这款营销 Agent,还跟好几个品牌聊了聊实际效果。

今天这篇文章就来分享一下我用过和聊过的感受,以及如何靠它做规模化精准。

01 不可能的三角:多、准、细

去年我就说过了,未来的营销一定是超级小内容,超级小心智,超级小渗透。

每月生产 10 万条内容素材——超级小内容

每月形成 1 万个心智标签——超级小心智

每年渗透 1 千个人群圈层——超级小渗透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只有真正操盘过的人才知道,想要满足“超级小”,很容易遇到一个不可能三角,叫做“多、准、细”。

第一个,光做小没有用,营销一定要做多才有规模效应。

过去我们经常会说,做营销不要做成 360°,要做成 36°。与其全面,不如锋利。

但现在不一样了。当你好不容易做出一个爆款 campaign,老板肯定会问你:这个爆款能成多大体量?能不能复制到全域?

因为站在老板角度看,品牌的本质就是聚焦和重复。如果今天做出爆款 campaign,明天复制不了,就没有规模效应,很难沉淀下心智。

所以我老开玩笑说,在既要做小和又要做多之间,有无数个睡不着的 CMO。

第二个,光做多也没用,营销一定要做快做准才有效率。

过去营销人可以慢慢找灵感,研究竞品,打磨创意,沟通流程。现在营销人最头疼的就是,一觉醒来老板问你,怎么没跟上热点?怎么没监测到竞品动作?

过去消费者的需求相对统一,现在是百花齐放。我举个例子,同样是买冲锋衣,你在意登山保命,我关注拍照出片。对品牌来说,想说对的话,做对的事,就必须找到精准人群的精准需求。

第三个,超级小内容,超级小心智,超级小渗透,最最最难的不是生产素材,而是洞察细致。

前段时间我写了一篇 《营销大变天,其实真相我只说了一半》 ,讲的就是人群细分,需求细分,连耳机都有十几种类型:耳夹耳机、游泳耳机、配饰耳机、睡眠耳机、AI 耳机……

现在光说耳机续航有多长,音质有多强,根本没用了。每副耳机,都要找到一个更细致的消费者任务(job to be done),从而击中消费者的心。

以上三个“不可能”汇总起来,其实就是营销的核心难题——

既要规模化,又要精准性,最好还要细到毛细血管,细到深入人心。

02 规模化是前提,精准是优势

说到这里,我估计会有朋友问,既然这么复杂,真有AI 工具能解决吗?如果有,它得长啥样子啊?

我总结出两个关键点:第一,AI要全能,拉满整个链条的效率,才能做到“规模化”;第二,AI要懂营销,才能真的“精准”。

我发现瓴羊营销 Agent 就很好满足了这两个点。

前面我说了,瓴羊营销 Agent 有 5 款产品,包括灵感创意、营销策划、素材创作、媒介投放、结案分析。

你想想,如果放以前,一个再厉害的操盘手,做完从创意到结案的所有步骤,短则一两周,长则几个月。就算有 AI 给方案,也需要人审批,需要人去执行落地。

瓴羊的营销 Agent 就很不一样——它不仅样样会干,还能自动运行,批量生产和投放内容,几个小时搞定全流程。

阿里瓴羊营销Agent

看起来只是省略了几个步骤?但它其实是从AI回答问题,告诉你该怎么做,变成 AI 解决问题,直接帮你落地。

以宋朝香氛为例,过去品牌在策划营销活动的时候,需要投入非常多人力做信息收集、方案讨论和修改。整个过程耗时,效率不高,也很难保证结果。

宋朝引入营销 Agent 后,再做某个活动,品牌只需要做两个工作:前期提出一个宏观方向,后期结合品牌调性优选内容。

剩下的跑数据,分析市场趋势,研究用户行为,生成创意素材,大批量投放,都可以放心交给 AI。

不过就像我经常说的,现在是人以群分的时代,无数个细分人群之下,有无数个细分需求。

在营销上迅速起量,确实可以跟竞争对手在流量成本、渗透率方面拉开差距。但品牌想继续防卷,就要思考精准性的问题。

毕竟只有找到精准人群,把内容、投放都调整到更适应人群的模式,品牌才能持续增润。而瓴羊营销 Agent 的优势在于,它是真的懂营销,所以有一整套“ 精准人群 X 精准内容 X 精准投放 ”的体系。

具体要怎么做呢?

我们来看一个宠物保健品品牌卫仕的例子。

过去,养宠有非常多的品种和细分需求。卫仕需要根据不同品种和场景生成文案,同时还要做人群圈选和复购管理。这些工作,光是靠人工根本做不过来,还容易出错。

引入营销 Agent 以后,我发现它帮卫仕做了两件事:

一方面,瓴羊的媒介投放 Agent 基于算法标签,圈定 “细分人群包”,然后做内容匹配。

阿里瓴羊媒介投放 Agent

有了营销 Agent,卫仕可以根据宠物品种和用户需求,分分钟输出大量的个性化的文案。

比如同样是推宠物粮,给年龄较大的宠物,推“长寿秘诀”;给关注猫猫肠胃健康的用户,推“21天拜拜脆皮肠”;给大型犬宠物主推“大型犬专用配方”。

另一方面,上千条内容投完后,瓴羊的结案分析Agent还有复盘功能。

卫仕就通过营销 Agent 进行了人群测试、素材优化和实时投放监控,协助复盘 ROI、复购率、转化路径等。

当营销 Agent 能深入驱动业务的时候,它就不再只是工具那么简单了。它真正的价值,是让营销从手工作坊走向一条智能流水线,快速、精准、规模化。

阿里瓴羊结案分析 Agent

03 看见人,才能打动人

品牌当然可以用营销Agent做到规模化精准,但我会觉得上面讲的只在“术”的层面。

做AI 技术难,做营销落地难,最难的永远是找到打动人心的洞察。就像我一直在说,marketing is all about insight.

传统的洞察,主要有两种方式:

第一种,先定义你的性别、年龄、消费力,比如“95后女性、一二线城市、注重精致生活”;再去看你每天各个时间段做什么,比如“9点通勤,10点去便利店,12 点吃午饭”。

大致分类以后,品牌再来想,如果我要打 95 后精致白领,TA 在午餐场景有什么需求。

第二种,营销人化身为人肉监测器,每天手动刷微博抖音小红书,拼凑热点,再看看竞品都做了什么,最终靠这些信息找灵感、做创意。

在我看来,前者把消费者工具化,后者把营销人工具化。因为无法真正看见人,共情人,营销注定平庸。

所以大道至简,对营销这件事来说,最牛的 AI 就是让人回归人本身。 阿里瓴羊和我的看法不谋而合,所以它的灵感创意 Agent 是这么做的:

7x24 小时全网扫描,构建动态营销日历,整合行业热点、节庆、品牌节点。

这里的营销日历,不是冷冰冰地给用户打标签, 而是在用户的关键 moment,找到一个个真实又具体的需求。

阿里瓴羊营销日历

我举个例子,对很多消费品来说,特定节日就是关键 moment。

用户越来越注重生活仪式感,秋天要喝第一杯奶茶,临近中秋节少不了大闸蟹。最近很火的苏超,还有人把南京和无锡的比赛,玩梗成“盐水鸭和水蜜桃的对决”,导致盐水鸭和水蜜桃的销量大增……

而营销日历的作用,就在于极大地解放了营销人的脑力:你不用再盯着日历猜用户喜欢,或者熬夜刷热点。我来帮你捕捉 moment,而你负责快速响应,再把它持续放大。

今年七夕,宋朝就通过营销日历,提前洞察到用户的香氛需求,于是快速锁定“香伴七夕,为爱加氛”的 核心信息 。

因为洞察细致和响应高效,宋朝在七夕的礼盒 环比日销销量 提升了差不多 3 倍。

而且,我发现营销日历还有一个神奇功能——洞察行业和竞品的动态,判断哪些趋势值得跟进,相当于 CMO 的“第三只眼”。

比如,两个月以后的双十一,属于是品牌们同台竞技的时刻了,营销Agent 可以干什么呢?

它可以时刻替你监测 “战场情报” ,再通过日历这种最简洁的形式,告诉你: 某款香型现在很火,是下半年的关键趋势,你的竞争对手也在做。

这时候,你只需要一键转发,产品部开始备货,营销部开始洞察和策划,市场部开始计划销售动作,整个过程连点成线,一气呵成。

说到底,当我们把所有重复性的工作交给 AI,并全身心投入创造中,才可能最终实现“规模化精准”。

04 写在最后

作为一个高举数字化大旗的人,我早在 2022 年就写文章说,AI技术毫无疑问是内容行业的颠覆式创新。

直到 2025 年,AI 浪潮滚滚而来,不仅颠覆了内容行业,还在重写从消费到品牌再到营销的规则。

不幸的是,我们无法再像以前那样,因为媒介、信息、工具都稀缺,只要掌握资源,就能做好营销。

但幸运的是,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拥有一支超级战队——AI,让它做全才,我们聚焦做战略判断、用户洞察,把长板拉到极致。

我相信,在已经到来的 AI 时代,每个品牌都有重构增长的机遇,每个营销人也都具备弯道超车的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