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斯达入局人形机器人
发布时间:2025-09-15 18:54 浏览量:1
近日,拓斯达正式发布首款轮式人形机器人——“小拓”,该机器人采用四舵轮设计、支持360度全向运动,基于公司在高端伺服领域的积累,以及拓斯达与智谱共同构建的预训练具身模型COT-VLA基座,可实现对复杂任务的自主推理与决策。
拓斯达认为,当前在工业领域,尤其在厂房、车间,行业需要的是能够真正干活的机器人,而轮式机器人更实用,性价比更高,目前,依托对15000家工业客户的场景理解与技术积累,“小拓”已在注塑车间完成多轮验证。
9月14日,拓斯达还表示,未来公司会围绕控制器、伺服驱动、视觉技术三大底层核心技术持续投入,构建“场景+数据+AI”多驱动体系;依托运动控制及制造业场景数据优势,探索具身智能与工业场景融合,打造IT与OT协同的创新生态。
▍拓斯达的人形机器人布局
拓斯达于2023年开始布局具身智能,在高精度部件制造、核心工艺进阶、机器人整机集成等方面持续取得进展。今年上半年,拓斯达先后完成了双臂智能机器人、具身智能码垛工作站等产品验证和实地应用,为人形机器人的机械臂本体硬件、运动控制系统以及端到端大模型等算法做出充足的准备。
目前,拓斯达已经积累了控制器、伺服驱动、视觉系统等核心底层技术,同时已实现“上游核心零部件+中游工业机器人本体+下游自动化系统集成应用”全线覆盖,公司自主研发的运动控制器已批量应用于机器人、注塑机等产品,验证了核心技术可靠性。这些核心技术与人形机器人就有一定的相通性。
在核心零部件控制器方面,拓斯达与国创工软合作开发基于欧拉操作系统的新一代X5 机器人控制平台,助力实现人工智能与物理世界的结合,基于该控制平台,拓斯达构建了“VR+AI+工业机器人”的智能协同系统,打造出智能双臂机器人解决方案,达成多轴联动的毫秒级实时响应,以及基于高精度力反馈手柄实现高精度遥操作能力。
据介绍,不仅仅是高端伺服控制器,“小拓”人形机器人躯体的硬件侧,小拓的多关节机器人本体、机械手臂等核心零部件完全自研,部分结构部件更是采用埃弗米GMU400五轴联动数控机床加工,这也意味着目前拓斯达可以实现对人形机器人的关节、躯干等核心部件完成定制化加工。而埃弗米正是2021年拓斯达收购的机床企业,旨在布局上游,切入高端数控机床赛道。
人形机器人的制造过程本身就体现了机床等高端装备的技术集成,因为人形机器人持续往智能化、高性能化方向发展,对于设计、材料、制造工艺都提出了很大挑战,五轴联动数控机床能够一次装夹完成多面加工,减少误差累积,满足相关部件精度要求,简化零部件的装配过程,并提升结构可靠性,拓斯达DMU/GMU400、GMU600机型在人形机器人领域零部件加工目前已经展现出独特的优势和竞争力。
除了在硬件层面持续发力,在软件算法层面,近年来,拓斯达与华为云、智谱、阿里云等大模型厂商展开深度合作,基于真实工业场景采集、训练、迭代的数据,将其率先应用在人形机器人的工艺技能训练领域,并在注塑行业等真实制造业场景中快速更新,形成“工艺数据→AI模型→执行”的闭环,推动机器人从“能干活”向“会干活”进化。目前,通过集成3D相机与AI视觉检测系统,它能够实时识别注塑件良率,并自主完成装盘等工序,实现从检测到操作的全流程自动化。
拓斯达表示,公司将强化与AI大模型厂商合作,推动智能装备在结构化工业场景的算法迭代与产业化应用,实现机器人从“能干活”向“会干活”转变,打造“最懂工艺的智能机器人”,推动具身智能生态化、商业化、产业化成功落地。
▍结语与未来
从注塑辅机起步,逐步拓展至机器人、控制器,拓斯达现已构建起覆盖“从单品到解决方案”的全链条服务能力,累积了近20年的经验和大量场景,服务超过15000家客户,覆盖3C、医疗、汽车、日化等多个领域,为公司人形机器人的落地应用提供扎实的验证基础和丰富的拓展空间,有力支持人形机器人在工业场景中迈向规模化应用。
不仅仅布局上游人形机器人核心部件、生产装备、下游本体,为进一步进化提升人形机器人能力,拓斯达也积极开启生态合作,松山湖全球研发总部基地也在近期正式投入使用,该基地以具身智能为核心攻关方向,将重点突破智能感知决策算法、人机交互等关键技术。同时,拓斯达还发起成立“拓斯达人形机器人生态创新联盟”,希望通过整合产、学、研、企多方资源,加快人形机器人多元场景中的规模化落地与创新应用,并计划将轮式人形机器人拓展至装配、检测等应用场景,切入自动化智能装备的千亿级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