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研观察 | 创新城市治理理念、模式、手段

发布时间:2025-09-15 20:32  浏览量:1

近期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召开,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的城市工作指明了方向。本次会议强调要创新城市治理的理念、模式、手段,提出要“转变城市工作重心,更加注重治理投入”,为新时代城市治理提供了根本遵循,是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和核心引擎。

创新城市治理理念。理念创新是城市治理现代化的先导和核心。一是从物本导向到人本导向。传统城市治理中存在明显的“物化倾向”,创新城市治理理念,就是要将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的目标贯穿于城市治理的全过程各方面,要淡化“管”的色彩,强化“治”的合力,推动城市管理融入基层治理。二是从碎片管理到系统治理。传统单兵突进、条块分割的碎片化管理模式,难以应对新时代城市发展的多维挑战。创新城市治理需要确立系统思维,将城市看作有机生命体,树立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协调相关部门,对城市规划、建设、运营、治理等各环节进行统筹管理,实现从碎片化管理向系统性治理的转变。三是从被动响应到主动治理。城市治理需要具备风险防控意识,通过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估和预警系统,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城市治理问题,变被动应对为主动防控,实现从末端治理向源头治理的转变。

创新城市治理模式。模式创新是城市治理现代化的关键支撑和实现路径。一是健全城市管理统筹协调机制。发挥好“一委一办一平台”作用,建立健全城市党委或政府主要负责人牵头的城市管理统筹协调机制。运用“接诉即办”“吹哨报到”等机制,快速响应、条块协同、高效解决群众多元诉求。二是坚持党建引领赋能基层治理。探索社区党组织领导下的居委会、业委会、物业服务企业协调运行新模式,建立健全上下联动、权责一致、共建共享的基层治理工作机制,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三是推动城市管理融入基层治理。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入开展城市管理进社区工作,做到宣传、服务、管理、执法进社区,推动将矛盾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四是完善多元主体参与。调动人民群众参与城市治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完善居民、企业、群团组织、社会组织参与城市治理制度机制,创新市场主体参与机制,通过特许经营、政企合作、全流程一体化运营等多种形式以及相关财税、金融、土地等支持措施,激励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城市小微公共空间治理、盘活城市闲置低效存量资产。

展开剩余14%

本次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为城市发展擘画了宏伟蓝图。创新城市治理的理念、模式、手段,不仅要求思想理念变革、协调能力提升、政策手段创新,也需要城市法治、文化、技术的全面提升。通过城市治理理念、模式、手段的全面创新,让城市更加宜居、更富智慧、更有活力、更具魅力,让生活在城市中的每一个人,都能感受到温暖、尊重和归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