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新论】“人有三不笑”,是老师教的温暖一课

发布时间:2025-09-11 01:28  浏览量:1

近日,重庆一名初中班主任在社交平台发布视频,呼吁抵制网络烂梗进入校园,引发广泛关注。

视频中,这位老师发现学生常说“唐人”,经查询后才知道这是在嘲讽“唐氏综合征”患者。她对孩子们严肃指出:“人有三不笑:不笑天灾、不笑人祸、不笑疾病。更何况是用一种很严重的疾病类型作为网络烂梗来攻击别人,你可以嘲笑一些人卑鄙、没有道德,但不可以嘲笑生病的人。”

教育不仅是传授知识,更在于塑造人格、引导价值观。网络流行语凭借趣味性和便捷性在青少年中迅速传播,但其中不少是以歧视和侮辱为底的“烂梗”。“唐人”一词的背后,正是对疾病的污名化和对他人尊严的漠视。这类词汇被随意使用,无形中消解了患者的痛苦,将他人的不幸转化为谈资。老师及时引导学生明辨是非,既保护了他们的纯真,也培养了应有的品德。

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位教师对不良现象的批评,更是对育人本质的坚守——教育要培养有同理心、懂尊重、有尊严的人。老师们以实际行动诠释“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职业信念,守护的不仅是校园语言环境,更是学生心中善良的种子。

抵制网络烂梗并非扼杀创意与幽默,而是引导年轻人辨别善恶、分清是非。健康的社会氛围需要每个人共同维护,教师正是这一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引路人。值此教师节,我们应向所有坚守育人初心的教育工作者致敬,感谢他们不仅传道授业,更在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给予学生正确指引。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评论员 金妮

编辑 李海钦

二审 伍少安

三审 蒋叶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