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参战老兵,战时接替排长指挥后提干,病退后救群众生命不留名

发布时间:2025-09-15 19:11  浏览量:1

今天给大家带来云南籍参战老兵杜春富讲述的战场上的真实经历,以及退休(病退)回乡后在两次事故中勇救群众生命的真实经历。

我叫杜春富,

我是云南人,

我于1981年入伍,

我的原部队是边防11团2营6连,

我是一名侦察兵,

我参加过1985年的石门坎拔点作战,

我是祖国的一等功臣。

石门坎位于老山地区的144高地。1985年7月11日是准备拔除石门坎144高地的日子。7月12日是第一次出击拔除石门坎144高地的日子,由于地势险要,再加上越军是居高临下,造成拔点作战任务受阻并失败。7月14日是第二次出击拔除石门坎144高地的日子,我军借着夜色的掩护,通过激烈的战斗,成功占领了石门坎144高地,并歼灭守敌和摧毁防御工事。

关于石门坎144高地的越军和我们之间,我们双方根本不用望远镜,用肉眼就能够看得见双方的一举一动,而我则是长期守在阵地上,因为我们是边防部队,我们的任务和职责就是守卫边疆。——杜春富

我是1981年入伍的,入伍后就分到了侦察班,要说起在边境上执行侦察任务,说实话,我也不知道经历过多少次了。因为我们日常就是这样,或许执行过上百次任务了吧。由于每天面对越军,关于生与死也经历过数次了。

要说起我们连队的位置,还确实有些特殊性,我们阵地对面是苗黄山,而我们的阵地就位于苗黄山的下方,所以越军的视线对我们是居高临下,所以造成了我们连每天的训练、生活,更包括出去执行任务等等都被山上的越军观察的很仔细。

当然,我们虽然作为侦察兵,但是日常任务不仅仅只是在边境上巡逻、收集情报、化妆侦察,因为我们还要利用间歇时间修补阵地、挖战壕、修公路。即使是工兵连的战友们上来挖坑道,我们也不能闲着,因为我们要配合工兵连的战友们埋设电缆线。

所以我们在阵地上时,确实比较辛苦,也每时每刻都保持着高度紧张和警惕。

一想起新兵,真的是比较恼火。

记得有一次是副班长带队,我们在执行侦察任务过程中,由于长时间巡逻、侦察,确实是有点疲乏了,所以一名新兵点燃了一根烟,试图缓解疲劳。我发现之后,立刻劝阻道:“你不要抽烟,越军那边很快就会出枪了。”

但是当时的新兵并不相信,虽然香烟被掐灭了,但是在漆黑的夜晚中,烟头的亮度还是被越军发现了,越军用高射机枪向我们方向扫射,一颗跳弹打伤了我们副班长杨志的腿部。

接下来就是迅速隐蔽,待没有动静之后,又赶紧把副班长往下背。问题是,那些新兵们个头都不高,副班长上肩后,脚仍然拖在地上。而我个头高,所以我背着副班长一路咬牙坚持着,总算是有惊无险的回到了连队,而副班长也得到了有效的治疗。

1985年7月13日,我们连再一次接到了作战命令,任务就是坚决要拔除石门坎144高地。

7月13日深夜24时,我们从连队出发,目的地是距离我们20多公里的石门坎114高地。在行进过程中,指导员带一个分队,排长带一个分队。

7月14日早晨6点多钟时,拔点石门坎战斗正式打响。

我、排长、王伟,我们三人是一组,当我们到达提前侦察好的路线后,我和王伟悄悄的摸往主峰方向,而排长则是往右侧悄悄摸上去。

我和王伟本来计划是用匕首把越军的岗哨解决掉。但我们刚刚接近越军的岗哨位置就听见了咳嗽声,虽然我们当时已经确定了越军哨兵的位置,但是却无法下手。因为山势地理原因,那一名越军躲在战壕左侧的石头下面。而当时我们也不能跳过去,因为一旦跳过去就会暴露,我们暴露后,越军就会开枪,枪响了,也就意味着我们要面临更大的考验,所以就这样僵持了一段时间。

说实话,当时真的很着急,因为总攻的时间很快就要到了。无奈之下,我只能端起枪对越军哨兵进行了点射,而那名有点咳嗽的越军被我解决了。但是枪响了,也就意味着拔除石门坎144高地的战斗正式全面展开,我们两支分队都不约而同的往144高地冲锋!

而我和王伟则直接提着枪往主峰方向冲锋,我们一边冲锋,一边扫射,目的很简单,就是试图压制越军的火力,起到掩护其他战友的目的。

一路冲下来,我清空了4个弹夹,手榴弹也全部甩了出去。此时再看144是高地上的越军,已经被我们清剿的差不多了。

这时候,我听到了一个熟悉的声音,我们排长对我说:“老杜,我负伤了,动不了了。”

我立刻回应道:“你躺在那里不要动,注意隐蔽。”因为当时战场上仍然是子弹横飞,仍然有部分越军在负隅顽抗着。

排长说:“老杜,接下来就交给你指挥了。”

就在这时候,我的话音刚落就发现了一名越军向我冲了过来,当时我枪里没有子弹,腰间也没有手榴弹。怎么办呢?我机智的做了一个扭身动作,顺势把越军的枪一把拉过来,紧接着就是狠狠的一脚踢向越军的脖子部位,而赶上来的战友将其就地解决。

当时我们的排长负伤了,我们的班长没有参加战斗,因为他去教导队学习了,而当时我是副班长,又是代理班长,所以我代替排长承担起了后续指挥战斗的任务。

我大声一吼:“战友们,冲啊!杀呀!”我指挥战友们继续清剿残敌,随后在我的指挥下,我们将越军的弹药库引爆,营房点燃。

大约二十几分钟后,拔点石门坎144高地的战斗结束了,正式进入清扫战场阶段,我们圆满的完成了拔点石门坎144高地的战斗任务。现在想,当时真正的激烈战斗只有18分钟时间,在18分钟里,我们共计毙敌18名。

在这里还不得不提我们的另外一支由指导员带领的小分队,指导员带着战友们冲上144高地与我们汇合之后,我们两支分队对石门坎形成了合围之势。

但是很不幸的是,指导员在冲锋的过程中不小心踩到了地雷,指导员的腿被砸断了。

意外

拔点石门坎战斗全面结束后,我背着排长下山,我们走着走着,也不知道是哪一颗地雷响了,导致我、排长和刘耀忠战友全部被炸飞,排长再一次负伤,我的腿部被炸伤,刘耀忠战友浑身都是弹片。

而当时的担架紧张,我坚持着指挥战友们撤退,并一瘸一拐的往前走。由于腿部负伤,一段时间后,实在坚持不住了。战友们砍下了树枝,用绳子帮我做了一副临时担架,这才被战友们抬下了阵地。

随后我被直升飞机运往了开远59医院接受治疗。

通过战后总结,我们排荣立集体一等功、我们班荣立集体一等功,我个人荣立一等功。

而我正是因为在战斗中接替排长指挥,并且出色的完成了战斗任务,所以我顺利提干为排长。

救人

我是边防军人,我在边防大约待了9年时间。用我们的话说,在侦察过程中,只要发生短兵相见,可以形容为“不见面就不见面,一见面就面对面。”

所以,由于长时间精神高度紧张和集中的在边防一线侦察作战、化妆侦查,只要我一闭上眼,脑子里面浮现出来的全部都是侦察和作战的景象,再加上负伤的缘故,所以我申请了退休(病退)。

我是老边防军人,虽然我退休了,但是军人本色是永远改变不了的。

因为,在昆明时,我接我女儿放学,在放学回来的路上发现了一处工厂着火了,本着军人的本质,我把女儿放在路边,随后立刻跑往火场救火。

我赶到时发现工厂反锁着,我当时什么都没有想,两脚下去就把门踹开了。进门之后,除了有大火之外,我还发现了两个煤气罐,所以我在第一时间将两个煤气罐率先抢了出来。

煤气罐抢出来之后,我听见火场里有人在叫喊呼救,而且当时的火势也越来越大。我第二次蒙着头冲进了火场,我把她拖出来之后就放在了旁边的石坎上,由于当时是夏天,她穿着的衣服面料是尼龙的,再加上火焰的高温炙烤,她的全身布满了大水泡。我立刻脱下衣服将她盖住,随后她就被送进了医院。

就在这时,越来越多的老百姓围了上来,由于火势较猛,他们似乎没有任何办法。而我再一次站了出来组织起老百姓参与灭火,最终在众多老百姓的帮助下,火势得到了控制,并熄灭。

还有一件事情也令我印象深刻,那天傍晚,可以说是狂风暴雨,有一棵几个人围在一起才能抱得过来的大树被刮倒了。

当时我刚好跨进家门,在瞬间又转念一想,大树被刮倒了,是不是有人被大树压在下面了呢?果不其然,我听见了喊叫声。

我赶紧拿起家中的手电筒跑向大树方向,定睛一看,大树下面压着几个人。

可是那么粗的大树,我一个人是不可能搬得动的。我又回家拿着砍刀拼命的劈砍着大树的树枝,在我的救助之下,第一名让大树压在下面的群众被救了出来。但是我发现她被大树压倒之后砸到了头部,而且有非常严重的外伤,后来才得知,她被送往医院后因伤势过重而抢救无效。

紧接着,我又发现了大树里面还躺着两个人,他们是母子俩,通过努力,我成功的将母子俩救出,并且送往了医院,通过治疗后平安无事。

关于那一名被大树砸到脑部送往医院而抢救无效的群众,由于当事人的死亡,她所带的戒指,耳环需要移交,当时在场没有任何人敢签字签收,但是我敢,我签完字之后,将戒指和耳环保存好。

后来才得知,丈夫是跑长途的大货车司机,他丈夫从曲靖回家得知情况后,给我带来了一份早饭和一条烟,当时我说什么也不愿意收下他带来的烟,而是欣慰的收下了一份早饭,而我替他保存的戒指和耳环也完璧归赵。

随后他问我姓什么,我说我姓“刘”,这就是我们老边防军人,我们做好事从来都不留名。

关于杜老兵讲述的战场上的真实经历,以及病退后抢救人民群众生命的经历就给大家分享到这里。

向杜班长敬礼!

向参战老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