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板块按不住了!我喊买时你敢跟?现在多少人拍大腿了?

发布时间:2025-09-16 17:46  浏览量:1

行情爆发,有人狂欢有人悔

兄弟们!2025年09月16日,A股机器人板块上演“涨停潮”——超20只个股封死涨停,埃斯顿、绿的谐波等核心标的创下阶段新高!

还记得上周我在直播间、深度文章里反复“敲黑板”吗?“机器人是中国制造业升级的‘命门赛道’,更是AI技术落地最‘硬核’的应用抓手,现在不布局,等主升浪彻底爆发,只能望着K线图拍大腿!”

当时评论区两极分化:有人半信半疑“板块波动大,真能起来?”;有人果断响应“跟着逻辑,已经悄悄建仓”。如今行情印证判断,咱们就从产业周期、资本逻辑、技术革命三个维度,深度拆解这波行情的“必然性”,再聊聊后续机会与普通投资者的布局策略。

很多人好奇我为何如此笃定?背后是对“产业、技术、资本”的穿透式理解——

中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进阶,工业机器人是智能制造的核心装备,这是产业升级的“硬需求”,而非“概念炒作”。

政策端:工信部《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23-2025年)》明确:2025年我国机器人产业营收破千亿元,关键零部件自主可控率超80%。地方政府已“真金白银”跟进:长三角某地级市对购置工业机器人的企业给予20%购置补贴;珠三角机器人产业园2025年上半年引进超50家产业链企业。

产业端:“机器换人”需求肉眼可见。我调研的长三角某汽车零部件工厂(为特斯拉、比亚迪供货),2023年仅有100台工业机器人,2025年上半年直接新增至300台。厂长直言:“机器人替代后,产线工人从30人减至5人(仅做运维),效率提升40%,次品率从2%降至0.5%。”这类案例在汽车、3C、新能源行业“遍地开花”。

过去机器人是“机械执行者”,如今依托AI大模型,已进化为“智能决策者”,具备“感知、思考、行动”能力。

视觉识别升级:某头部企业(A股「汇川技术」)将大模型接入视觉系统后,机器人能实时识别工件位置、形状甚至瑕疵,自主调整抓取策略,误差从“毫米级”降至“微米级”。

人形机器人突破:特斯拉Optimus机器人2025年已能完成“拧螺丝、搬运货物”等复杂动作;国内小米CyberOne迭代至第三代,实现“自然语音交互+精准环境感知”。人形机器人对“关节电机、力矩传感器”要求极高,直接催生上游需求——A股「鸣志电器」为其配套的伺服电机订单,2025年上半年同比暴增230%。

散户看K线,“聪明钱”(社保、公募、北向资金)却通过“产业调研+数据追踪”提前布局。

机构持仓:2025年二季度,社保基金对机器人板块持仓环比提升15.2%,公募基金持仓市值增加超80亿元。「埃斯顿」前十大流通股东出现“全国社保基金一一零组合”;「绿的谐波」被“中欧明睿新起点混合基金”大幅加仓。

北向资金:近一个月,北向资金净买入机器人核心标的超30亿元,其中「汇川技术」获净买入8.6亿元,「新时达」获净买入5.3亿元。背后逻辑是“产业链订单爆发”——我调研的某谐波减速器企业(为多家机器人厂商供货)透露,2025年上半年订单量同比增120%,排期已到2026年一季度。

同样面对机会,有人盈利超60%,有人望洋兴叹,背后是“产业认知、技术敏感度、资金解读能力”的三重差距。

跟买的投资者,多是“产业趋势的长期信徒”。他们明白:机器人是堪比“新能源汽车、光伏”的长周期赛道,而非短线题材。

一位老粉丝(制造业从业者)的案例很典型:他从2024年开始关注,不仅买股票,还深入研究产业链——上游看“谐波减速器(绿的谐波)、伺服电机(汇川技术)”的国产替代;中游看“机器人本体(埃斯顿)”的订单爆发;下游看“系统集成(拓斯达)”的场景拓展。这种“产业+资本”的双重认知,让他敢在板块调整时加仓,如今收益超60%。

没跟上的投资者分两类:

被短期波动吓退:2025年7月,机器人板块因部分公司中报“业绩暂时未释放”回调15%,很多人慌了:“行业逻辑是不是有问题?”却忽略了“机器人产业业绩释放有滞后性”——订单交付、营收确认需要时间,技术研发高投入也会暂时压制利润。此时调整恰是“黄金布局坑”,但认知不到位,便错过机会。

对技术+产业一知半解:有些投资者只看K线,不懂“AI如何让机器人质变”“国产替代对核心零部件的意义”。以谐波减速器为例,过去中国市场70%依赖日本进口,如今「绿的谐波」精度达国际一流,价格却仅为进口的60%,国产替代空间巨大。看不到“技术突破→市场替代→业绩爆发”的逻辑,自然不敢下手。

不少人问:“板块涨这么多,还能买吗?”答案是:行情才到“中场”,后续至少有“三轮驱动”。

2025年三季报、2026年一季报,会成为机器人板块的“业绩验金石”。上半年拿大量订单的公司,业绩将“爆出来”。

汇川技术:其伺服电机是机器人核心部件,2025年二季度订单环比增90%,三季度大部分完成交付。机构预测:三季度营收增速超40%,净利润增速超50%,“业绩超预期”将成板块上涨发动机。

埃斯顿:工业机器人本体在汽车、新能源领域订单量激增,上半年新增订单同比增110%,三季度产能利用率拉满至100%,业绩爆发是大概率事件。

人形机器人是机器人产业的“皇冠明珠”,也是下一个“爆点赛道”。

特斯拉先行:Optimus机器人2025年已小批量向企业客户交付(如给特斯拉工厂搬运零件),验证了“商业化可行性”。

国内跟进:小米、优必选的人形机器人加速迭代,已有“商业化试点”消息。这类机器人对“关节电机、传感器”要求更苛刻,直接催生上游需求——A股「鸣志电器」(关节电机)、「汉威科技」(传感器)会持续受资金关注。

政策端:下半年大概率出台“国家级机器人产业专项补贴”“智能制造示范工厂评选”(入选企业享税收、融资优惠);地方政府跟进(如深圳规划“人形机器人产业园”,计划引进100家上下游企业)。

全球市场:中国机器人企业“全球竞争力”崛起——「埃夫特」工业机器人出口欧洲、东南亚30多国,2025年上半年海外营收增65%;「新松机器人」物流机器人进入美国亚马逊供应链。全球制造业“智能化转型”需求爆发,将成为中国企业的“增量来源”。

机器人赛道机会多,但需掌握方法。给普通投资者三个实操建议:

机器人产业链长,普通投资者可聚焦**“核心零部件、本体制造、系统集成”**三大核心环节的龙头:

核心零部件:谐波减速器看「绿的谐波」「双环传动」;伺服电机看「汇川技术」「埃斯顿」;传感器看「汉威科技」「华工科技」。

本体制造:工业机器人看「埃斯顿」「新时达」;人形机器人关注「小米集团-W」(港股)、“优必选”(未上市,可跟踪产业链)。

系统集成:看「拓斯达」「机器人(沈阳新松)」。

若没时间研究个股,可关注未来发行的“机器人ETF”,一键布局板块核心标的。

机器人是长周期成长赛道,中间必然有调整(如板块回调、个别公司短期业绩不及预期)。但只要“政策支持、技术突破、需求爆发”的产业趋势没变化,就别轻易下车。

参考新能源汽车板块:2020年启动后经历多次20%+调整,但最终板块指数涨超3倍。机器人当前阶段类似“2020年初的新能源”——产业刚入爆发期,后续空间巨大。只要认可“制造业升级+AI落地”大逻辑,就坚定拿住筹码。

即使再看好,也不能把资金全投进机器人板块。建议用“30%-40%仓位”配置核心标的,剩余仓位搭配“低估值的金融、消费”等,平衡组合风险。

结语:行情在中场,机会仍不少

今天机器人板块的“暴动”,是“产业、技术、资本”共振的必然结果。跟车的老铁“偷着乐”,没跟上的朋友也别慌——机器人行情才到“中场”,后续“业绩兑现、人形机器人爆发、全球市场拓展”还有大量机会。

现在评论区互动一下:跟上这波行情的扣“1”,想抓后续机会的扣“2”!我看看有多少家人吃到肉,也给犹豫的朋友打打气。

另外,很多人问“具体标的潜力”,点赞+在看冲1000!下周我出《机器人核心标的深度研报》,把“产业链机会、个股弹性、技术壁垒”掰开揉碎讲清楚,保证大家“看得懂、拿得住、赚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