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广益IPO:实控人表决权近86%,要融资6.38亿,曾分红2.2亿
发布时间:2025-09-16 17:42 浏览量:2
9月19日,苏州市新广益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新广益)申请创业板上市将迎来上会,保荐机构是中信证券。
新广益专注于高性能特种功能材料研发、生产及销售,主要产品包括抗溢胶特种膜、强耐受性特种膜等特种功能材料,是鹏鼎控股、维信电子、紫翔电子等全球知名客户抗溢胶特种膜的重要供应商。
梳理来看,实控人夏超华表决权近86%,担任董事长职务;存在对赌协议,若IPO失败,实控人面临回购股权的风险;要融资6.38亿元,删减新能源锂电材料项目;扩产遭问询;研发费用率低于行业均值;分红2.2亿元;业绩稳增,抗溢胶特种膜贡献过半收入;前五客户集中度超50%,应收账款屡创新高;存货减值损失需要引起注意。
实控人表决权近86%
据短平快解读了解,2004年5月,新广益前身新广益有限成立,潘明峰、夏超华、叶发英持股比例分别为34%、33%、33%;2022年3月,公司变更成股份制有限公司,夏超华、聚心万泰、夏华超分别持股69.26%、26.67%、4.08%。
实控人表决权近86%。新广益实际控制人是夏超华,直接持股比例56.59%,且通过聚心万泰、鼎立鑫、联立星分别间接持有公司23.12%、0.22%、0.11%的股份,合计持有80.13%的股份。此外,夏超华与其胞弟夏华超是一致行动人关系,后者直接、间接持股公司4.7%的股份。
综合来看,夏超华合计控制公司85.54%的表决权,是当之无愧的实际控制人。
资料显示,夏超华出生于1979年,大专学历,2004年5月至今,历任公司监事、总经理、执行董事、董事长,现任董事、董事长职务。
由于夏超华表决权较高,需要防范实际控制人不当控制风险,新广益表示,虽然公司已经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建立了公司治理结构,但实际控制人仍可凭借其控制地位,通过行使表决权等方式对公司的人事任免、生产经营决策、利润分配等进行控制,若实施不当控制,可能对公司及其他股东的利益造成不利影响。
存对赌协议。股改完成后,新广益在2022年5月、11月、12月进行了增资,后两轮认购价格分别为5元/股、10.8944元/股,其中第三次增资引进比亚迪、聚心万泰、万向、景从投资、国元保、天凯汇瑞、吴中高新、创启开盈、徐春华、范琦10名股东,比亚迪以5000万元认购4,589,500股股份,持股比例4.17%。
需要指出的是,比亚迪等新股东与原股东签署《A轮投资协议》,约定投资方的特别权利,包括股份转让限制、优先认购/购买权、共同出售权、反稀释权、优先清算权、投资人的知情权、最优惠待遇、股份回购等,此后双方签署《补充协议》,修改后保留了实际控制人及聚心万泰对投资人回购义务外,其他股东特殊权利已不带任何恢复条件的完全终止。
股份回购条款自新广益申报上市且获得正式受理后已经自动终止且视为自始无效,若公司IPO失败,比亚迪等新股东所享有的对聚心万泰及实际控制人的“股份回购”特殊权利自动恢复,即存在被投资人要求回购股权的风险。
要融资6.38亿元,曾分红2.2亿元
据短平快解读了解,本次IPO,新广益拟公开发行不超过3,671.60万股,拟募集资金63,838.30万元,用于功能性材料项目建设,对比来看,该项目拟投入募集资金比申报稿要增加13838.3万元。另外,此前申报稿还包括新能源锂电材料项目,拟使用募集资金30,000.00万元。
扩产遭问询。功能性材料项目建设地位于苏州市吴中区新峰路与灵山路交叉口,建设期为3年,拟扩大功能性薄膜材料产品的生产规模,包括抗溢胶特种膜、强耐受性特种膜、光伏胶膜等产品。
2022年至2024年,新广益的产能利用率分别为79.73%、75.52%、99.64%,期末产能16,142.91万平方米,对于2022年、2023年产能利用率相对较低,公司称是该时期新投产四条生产线,由于新产能从释放到形成收入规模,需要一定爬坡期,导致产能利用率下降。
深交所在首轮问询中要求新广益结合所在行业竞争格局、发行人的技术储备、潜在客户及在手订单等情况,说明发行人本次募投项目的必要性、可行性及募投项目投产后新增产能的消化措施。第二轮问询中要求公司说明募投项目投产后新增产能的具体消化措施及依据。
研发费用率低于同行。2022年至2024年,新广益研发费用稳增,分别为2,232.85万元、2,762.37万元、3,104.30万元,研发费用率分别为4.9%、5.35%、4.72%,总体呈现下滑态势。
研发费用主要以材料费为主,分别为1,397.11万元、1,799.50万元、1,966.33万元,占比分别为62.57%、65.14%、63.34%,而人工费分别为675.80万元、695.57万元、851.61万元,占比分别为30.27%、25.18%、27.43%。
对比来看,方邦股份近三年的研发费用率分别为19.46%、16.1%、17.97%,而斯迪克分别为6.77%、10.02%、8.93%,均远超公司,显然公司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研发投入。
新广益表示,相比于已上市融资的同行业可比公司,公司资金规模相对较小,研发投入主要依赖历史经营所得,因此研发费用率相对较低;同行业可比公司上市后大幅拓宽业务线和产品线,配置较多研发人员和设备用于研发活动,导致研发费用率高于公司。
最近三年,公司研发人员分别为36人、37人、50人,占比分别为12.41%、12.33%、13.59%,研发人员学历以大专以下为主,2024年为29人,学士、硕士、博士分别为9人、3人、1人。
截至2024年底,公司15项核心技术均为自主研发取得,并拥有35项发明专利、41项实用新型专利,均与主营业务相关。
此前2021年12月,积水化学发起诉讼,认为新广益生产的SP-70等产品侵犯了积水化学持有的ZL200880016639.1号专利的专利权,构成专利侵权。2022年10月,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复审和无效审理部决定宣告涉案专利的专利权全部无效。11月,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裁定驳回积水化学的起诉。
分红2.2亿元。2021年11月,新广益有限将未分配利润中的2.2亿元进行分红,其中夏超华、夏华超、聚心万泰分别取得500.00万元、50.00万元和21,450.00万元现金分红(税前)。
深交所要求公司说明大额现金分红的必要性、对经营业绩稳定性的影响,大额分红后募集资金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业绩增长,应收、存货双增
据短平快解读了解,2022年至2024年,新广益实现收入分别为4.55亿元、5.16亿元、6.57亿元,净利润分别为0.82亿元、0.83亿元、1.16亿元。今年上半年的营业收入、净利润分别为3.13亿元、0.5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24%、17.45%。
抗溢胶特种膜贡献过半收入。最近三年,新广益的抗溢胶特种膜产品实现收入分别为3.06亿元、2.77亿元、3.35亿元,占比从67.16%下滑至50.97%,是当之无愧的拳头产品。
强耐受性特种膜、新能源材料产品的收入紧随其后,2024年分别为1.5亿元、0.97亿元,占比分别为22.83%、14.75%,其他产品贡献占比均低于5%,包括光学胶膜、改性材料、声学膜等,占比分别为3.61%、2.84%、2.03%。
前五客户集中度超50%。最近三年,新广益对前五大客户的销售额分别为3.17亿元、2.95亿元、3.47亿元,占比分别为69.64%、57.22%、52.89%。
鹏鼎控股、维信电子是公司第一、第二大客户,2024年销售额分别为1.28亿元、1.06亿元,占比分别为19.45%、16.13%。
应收账款屡创新高。最近三年,新广益的应收账款持续走高,分别为1.6亿元、2.16亿元、2.82亿元,同时期的坏账准备分别为852.58万元、1,151.69万元、1,518.11万元。
来自前五大客户的应收账款分别为1.14亿元、1.36亿元、1.44亿元,占比分别为67.72%、59.71%、48.54%,基本与前五大客户重合,在2024年末,公司对维信电子、好力威、鹏鼎控股的应收账款余额分别为0.44亿元、0.36亿元、0.36亿元,占比分别为14.79%、12.18%、12.13%。
虽然应收账款坏账准备持续走高,不过带来的应收账款坏账损失金额并不高,分别损失112.52万元、299.11万元、366.42万元。
存货走高。最近三年,新广益的存货同样走高,分别为0.86亿元、0.9亿元、0.93亿元,主要以原材料、库存商品为主,2024年占比分别为46.12%、49.55%。同时期产生的跌价准备增长较为明显,分别为167.50万元、368.10万元、1,276.18万元。
同时期,公司的资产减值损失增加明显,分别损失为119.99万元、262.75万元和1,117.39万元,对于2024年损失大增,公司表示,为了拓展新能源光伏胶膜市场,公司于2023年对光伏粒子原材料进行了采购储备,由于2024年该原材料价格出现下降,公司对相关原材料计提了821.99万元的存货跌价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