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两大消息,超预期!人形机器人,要加速?主升浪?(附股)

发布时间:2025-09-16 18:13  浏览量:2

今天市场走的很强,三大指数都走出的“V”字反转,量能释放600亿。

其实,从上周四以来,市场已在高位缩量震荡了3个交易日,而今天能走成反转,对市场人气回暖有很大贡献。

另外,进入9月之后,AI科技出现一定的分化,但人形机器人产业迎来密集催化,板块持续有所表现。

特别是今天,A股机器人板块集体上涨,恒帅股份、汉威科技等多只个股涨停,或者折射出资金对这一方向的共识。

站在当前时点,人形机器人已不再仅仅是科技概念。而是产业进展开始兑现的信号。

我们可以从三个维度看清楚:技术路径清晰了,应用场景落地了,资金明确了

几年前,人形机器人受限于环境适应性差、学习成本高、泛化能力弱等问题,难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通用性”。

而近期以特斯拉、宇树科技为代表的行业领先企业在底层技术架构上的突破,正在重塑这一格局。

比如9月15日,宇树科技宣布开源UnifoLM-WMA-0,这是全球首个面向多类机器人本体的开源世界模型-动作架构。

该模型包含两大核心技术模块:交互式仿真引擎策略增强系统

前者构建了一个高保真的虚拟训练场,可生成海量合成数据,大幅降低真实环境试错成本。

后者则通过预测未来物理交互过程,优化决策路径,使机器人具备“前瞻性思考”能力。

这意味着什么?

机器人不再需要靠真实世界反复试错来学习。它可以在虚拟环境中“预演”一万次,再把经验迁移到现实。

比如,近期特斯拉已开通“TeslaAI”账号,明确聚焦人形机器人、FSD、Robotaxi、Dojo超算

马斯克在X平台表示,未来特斯拉80%的价值将来自Optimus。

与此同时,OpenAI也已经组建人形机器人团队,积极招募具备遥操作、物理仿真(如Nvidia Isaac)经验的专家。

其技术路线的趋同,通用智能迈出关键一步。

技术再好,没人用也是空谈。

但最近出现了一个关键变化:人形机器人开始进入高价值、高危、标准化的工业场景

9月15日,国网杭州供电公司联合宇树科技等四方,签署“电力+具身智能”合作协议,探索机器人在电力巡检、设备操作中的应用。

为什么是电力系统?因为这类场景具备三个特征:

1、环境复杂(高压、狭窄空间)

2、任务重复(抄表、开关操作)

3、安全要求高(人为失误代价大)。

这正是人形机器人的“甜点市场”——人类不愿意干、自动化设备又做不了的中间地带。

同样的逻辑也适用于特斯拉的Optimus。马斯克在All-In峰会上说,Optimus V3会重点解决手部灵活性和AI大脑问题。

为什么强调“手”?

因为只有手足够灵巧,才能完成“打开后备箱”“插拔充电枪”“更换零件”这类精细操作。

而这些动作,正是未来在汽车工厂、家庭服务中落地的前提。

中信建投的研报指出,灵巧手是Optimus V3的比较确定性升级方向

若Optimus V3如期升级,相关供应链企业或有望获得订单线索。

技术与产业的背后,是资本对长期价值的重新定价。

9月15日美国SEC文件显示,马斯克以372–396美元价格增持257万股特斯拉股票,总金额约10亿美元

此举并非孤立行为,而是与其此前提出的1万亿美元、10年期激励计划形成呼应。

该计划要求特斯拉在未来十年交付100万台Optimus机器人,并将公司价值重心转向AI与机器人业务。

尽管需经11月股东大会表决。

这一超级激励计划若通过,将极大调动公司资源向机器人倾斜,推动研发、制造、供应链全链条提速。

同时,市场预期四季度将迎来Optimus Gen3定型、首批订单落地等关键节点。

在国内,多家公司也在也在加速推进人形机器人落地。

宇树科技预计将于年底启动IPO,其技术实力与商业化潜力已获广泛认可。

一旦上市,将进一步带动国产机器人产业链估值重构。

根据机构的观点,目前人形机器人进入工业场景已成为国内外确定性趋势。

写在最后

宇树科技的开源架构,特斯拉的量产能力,OpenAI的入场等等。可以看出,2025年或成为人形机器人从实验室走向场景验证的关键年份。

人形机器人可能是未来十年,少数几个能同时撬动AI、制造、能源、劳动力结构的底层变量。当然目前技术路线、商业模型、政策环境仍存在显著不确定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绝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引导或承诺,仅供学术研讨。

如果觉得资料有用,希望各位能够多多支持,您一次点赞、一次转发、随手分享,都是小猎豹坚持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