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赚钱:放弃8小时盯盘,抓住这4个时间点,让你从被割到割主力
发布时间:2025-09-17 07:48 浏览量:1
你还在“无效盯盘”的泥潭里挣扎吗?
每天9点坐到电脑前,眼睛像钉在屏幕上,从集合竞价看到尾盘收盘,喝了3杯咖啡,抽了半包烟,最后账户却绿得刺眼——这是不是你的真实写照?
据某财经平台调研,超70%的散户每天盯盘时长超过4小时,但盈利比例却不足20%。为什么?因为大多数人陷入了“无效盯盘”的陷阱:把精力浪费在分时图的涨跌跳动上,被日内波动牵着情绪走,却忽略了真正决定行情走向的“关键时间节点”。
今天,作为在A股摸爬滚打12年的老炮,我就把从不外传的4个股市黄金盯盘时间点掏出来。这些节点是资金博弈的“胜负手”、主力意图的“暴露窗”,看懂了,你才能从“被市场收割的韭菜”变成“看懂市场节奏的猎手”。
很多散户觉得集合竞价就是“走个过场”,但在专业交易者眼里,这10分钟是判断当日行情强弱、捕捉强势股的“黄金窗口”。
集合竞价的规则是“价格优先、时间优先,最终以成交量最大的价格成交”。这意味着,开盘价不是随机产生的,而是多空资金经过10分钟博弈后的“共识价”。
9:15-9:20:可以撤单,常有“诱多/诱空”的假动作(比如某股突然挂涨停又撤单,可能是主力在测试抛压)。
9:20-9:25:不可撤单,这才是真刀真枪的博弈,此时的价格和成交量极具参考价值。
高开高走+放量:如果一只股高开3%以上,且集合竞价成交量是昨日全天成交量的1%以上(小盘股可放宽到0.5%),说明资金抢筹意愿强烈,日内冲高概率大(比如2023年的剑桥科技,多次在集合竞价放出天量高开,随后走出连板行情)。
低开低走+缩量:低开5%以上且量能稀疏,说明资金一致性看空,当天大概率弱势震荡,甚至跌停(比如去年的某ST股,利空出台后集合竞价直接被按在跌停,全天无反抗)。
高开低走+天量:如果高开后快速下杀,且成交量暴增,可能是主力“拉高诱多出货”,比如某新能源股在2022年11月的一次集合竞价,高开8%后5分钟内砸到平盘,成交量是昨日的3倍,当天追高的散户全被埋。
今年3月的龙头股“中科信息”,在启动首日集合竞价阶段,9:15-9:20被打到涨停,随后撤单回落至高开5%,但9:20-9:25期间,买单持续涌入,最终以高开7%、成交1.2亿(是前日全天成交量的2倍)开盘。
懂行的资金都知道,这种“撤单后仍能放量高开”的形态,是主力“试盘后确认承接力”的信号。当天该股开盘后15分钟就封死涨停,后续又连板3天,成为当时的市场焦点。
开盘后半小时的波动往往是“情绪宣泄”,而10:00前后的走势,才是日内行情的“真实面目”——经过半小时的筹码交换,多空双方的真实力量开始显现。
A股是“T+1”交易制度,很多短线资金会在开盘后观察盘面,若前半小时走势不及预期,会在10点前后选择离场,导致抛压集中释放;反之,若前半小时强势,10点后资金会进一步加仓,形成“强者恒强”。
突破回踩确认:如果一只股在9:30-10:00期间突破了前期压力位(比如某均线、前期高点),但成交量没有明显放大,此时别急着追。观察10:00后的走势,如果能在压力位上方回踩企稳,且成交量温和放大,说明是“有效突破”(比如2023年的中国船舶,在突破历史高点时,10点后的回踩确认让很多技术派资金安心入场)。
假突破陷阱:若突破时成交量“虚高”(比如靠几笔大单瞬间拉上去,随后快速回落),且10点后跌破突破位,说明是主力“诱多出货”,比如去年的某传媒股,在突破年线时放量冲高,10点后就一路跳水,套住了无数追高的散户。
给大家一个量化指标:10点时的股价,若能站在“开盘价+昨日收盘价的0.5%”上方,且成交量是昨日同期的1.5倍以上,则日内上涨动能充足;反之,若跌破“开盘价-昨日收盘价的0.5%”,且量能萎缩,当天大概率走弱。
午后开盘后的1小时,是主力“调仓换股、布局暗线”的关键期,很多看似不起眼的异动,实则是次日行情的“伏笔”。
午后跳水:如果大盘在午后1点-2点突然跳水,且领跌的是前期热门板块(比如新能源、半导体),往往是“机构调仓”导致的——机构资金体量庞大,调仓时会引发板块联动下跌,但这种下跌往往是“错杀机会”(比如2023年4月的光伏板块,午后集体跳水后,次日就迎来反弹)。
午后拉升:若某板块在午后突然崛起,且没有明显利好消息,大概率是“主力提前布局次日行情”(比如2023年的AI算力板块,多次在午后2点后异动,随后次日开盘就有资金接力)。
A股有个规律:上午强的板块,午后容易分化;上午弱的板块,午后容易补涨。
比如上午消费板块领涨,午后可能会被资金切换到调整已久的科技板块;上午医药板块下跌,午后若出现“放量企稳”,可能是资金博弈“超跌反弹”。
以2023年11月为例,医药板块连续调整3天后,在某个周二午后2点开始放量拉升,当天抄底的资金,次日就吃到了5%以上的溢价。
去年的妖股“竞业达”,在启动初期的一个交易日,午后1点50分突然从平盘拉至涨停,且成交量是前日的2倍。当时很多散户以为是“一日游”,但懂行的人知道,这种“午后偷袭涨停”是主力“测试抛压+吸引眼球”的手法。随后该股连续走出10连板,成为当时的市场总龙头。
四、尾盘决胜局(14:30-15:00):次日行情的“剧透时间”
尾盘的30分钟,是资金“赌隔夜消息、布局次日”的最后窗口,这里的异动往往藏着“次日涨跌的密码”。
尾盘拉升:如果一只股在最后30分钟突然放量拉升,且是“小碎步推升”(不是大单直线拉),往往是“机构资金为了美化净值”(比如基金经理在季度末的调仓),这种拉升次日容易回落;但如果是“大单快速拉涨停”,且题材契合当下热点,可能是“主力提前知道利好”,次日有连板预期(比如2023年的人民网,在尾盘封板后,次日因“算力政策”利好直接一字板)。
尾盘砸盘:若个股在尾盘放量下跌,且是“大单持续砸”,可能是“资金提前规避隔夜风险”(比如利空传闻、外围市场下跌预期),次日大概率低开(比如2022年的某白马股,在尾盘被大单砸到跌停,次日就发布了业绩暴雷公告)。
给大家一个“尾盘选股公式”:
(尾盘14:45-15:00涨幅在2%-5%之间)+(成交量是当日均量的1.2倍以上)+(题材属于当下主线)
满足这三个条件的个股,次日高开冲高的概率超过70%。
比如2023年的“中际旭创”,在AI行情主升期的一个周五尾盘,以3%的涨幅收盘,成交量放大1.5倍,周末又出了“算力订单超预期”的消息,周一直接高开8%,当天涨停。
我统计了2023年全年“尾盘(14:30-15:00)放量拉升超过3%”的个股,发现:
次日开盘上涨的概率为68%;
次日盘中触及涨停的概率为31%;
若叠加“主线题材+盘子小于50亿”,次日上涨概率高达82%。
延伸:盯盘的“避坑指南”——这些行为正在吞噬你的收益
知道了“该看什么时间点”,还要知道“不该做什么”。很多散户的亏损,不是因为没看懂时间点,而是因为“盯盘姿势不对”。
分时图的涨跌就像“股市的心电图”,你越盯着看,心跳越乱。很多人本来计划长线持有,结果因为分时图的一次跳水就恐慌卖出,事后发现卖在最低点;或者因为一次脉冲就追高买入,结果套在山顶。
正确做法:把分时图当成“辅助工具”,而非“决策依据”。每天只在4个关键时间点重点看,其余时间可以看看板块涨幅榜、消息面,或者干脆离开电脑,避免被情绪干扰。
有些散户盯着5分钟、15分钟K线做交易,试图“吃尽每一个波动”,结果往往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A股的本质是“资金+题材+情绪”的共振,如果你天天沉迷于小级别走势,就会忽略“行业景气度、政策风向”这些决定大方向的因素。
正确做法:用“月线定趋势、周线找机会、日线看买卖、分时找买点”的四维逻辑。比如你通过月线发现新能源行业处于上升趋势,再通过周线找到调整后的支撑位,最后在日线的关键时间点(如早盘、尾盘)找介入机会,这样的操作才是“顺势而为”。
某券商统计显示,账户换手率越高的散户,盈利比例越低。很多人以为“盯盘时间长=赚钱机会多”,实则是“操作越多,犯错越多”。
正确做法:建立自己的“交易体系”,比如“左侧低吸+右侧追涨”的模式,只在关键时间点出现符合体系的信号时才操作,其余时间耐心等待。记住:在股市里,“耐心”也是一种盈利武器。
结语:告别“无效盯盘”,掌握“时间密码”,让股市成为你的“提款机”
看到这里,你应该明白:盯盘不是“耗时间”,而是“抓重点”。这4个黄金时间点,是A股资金博弈的“显微镜”,透过它们,你能看到主力的意图、板块的轮动、行情的节奏。
从今天开始,试着把盯盘时间压缩到“每天1小时内”——早盘集合竞价(10分钟)、10点前后(15分钟)、午后2点前后(15分钟)、尾盘(20分钟)。剩下的时间,用来研究行业逻辑、公司基本面,或者干脆陪陪家人、享受生活。
最后,我想问问你:你平时盯盘最关注哪个时间点?有没有因为盯盘时间不对而踩过坑? 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故事,我会一一回复。
如果觉得这篇内容对你有帮助,别忘了点赞、转发,让更多还在“无效盯盘”的散户看到——股市赚钱不易,我们一起抱团取暖,少走弯路!
(本文原创,数据均来自实盘统计与公开信息,转载请注明出处。关注我,带你看透A股的每一个“时间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