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治市扎实推进惠残民生实事落地见效
发布时间:2025-09-17 08:19 浏览量:1
“三本台账”背后的温暖答卷
——我市扎实推进惠残民生实事落地见效
前不久,当大学本科新生王慧(化名)的银行卡里准时收到5000元助学金时,她悬着的心终于落了地。这笔由市残联发放的“扶残助学圆梦工程”资金,不仅解了她的学费之急,也让她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就在身边。王慧的事例是我市残联系统今年高效落实省、市民生实事项目,惠及的众多残疾人及其家庭中的一个缩影。
今年,涉及市残联的政府民生实事项目聚焦残疾人最迫切需求,精准锁定“三本台账”核心任务:扶残助学圆梦工程、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救助、残疾人基本型辅助器具适配补贴。市残联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为引领,坚持“严、细、实”的工作作风,将资金、资源和关怀精准高效送达残疾人手中,交出了一份温暖的民生答卷。
“助学金5月底就发到了银行卡里,让孩子9月份能顺利入学。”一位残疾大学生家长感激地说。助学金能否及时到位,牵动学子的命运。年初,市残联便紧锣密鼓部署“扶残助学圆梦工程”,各县区残联迅速行动,深入基层对助学对象进行细致摸底、资料初审。为确保公平精准,市残联主动与民政部门进行信息比对,严格复审,最终报省残联核定888名符合条件的学生为资助对象。
效率提升的背后是作风的转变。市残联教就科负责人介绍:“我们优化流程,压缩内部流转时间,把‘让数据多跑路,让学生少跑腿’落到实处。所有环节都力求精准高效,确保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按时发放到位。”5月底前,423.3万元助学金已悉数打入受助学生本人银行卡,及时有效解决学子们的燃眉之急,获得省残联表扬。“我们协调金融机构开设助学金发放‘绿色通道’,由专人对接、实时跟踪,确保资金到账不漏一人。”市残联教就科负责人补充道,“每一笔助学金背后,都是一个家庭的希望。再小的环节,我们也绝不马虎。”
0-6岁是残疾儿童康复的黄金窗口期。省残联下达642名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救助任务后,市残联科学分解指标至各县区,并全程加强指导督促。在市残联定点康复机构——潞州区启明星智障儿童托养中心,记者见到正在接受智力康复训练的8岁听障儿童明明(化名)。经过两年多的系统训练,明明已能听指令完成简单的任务。“多亏了政府的好政策,康复费用解决了大部分,这些孩子进步特别明显!”该托养中心负责人霍娟眼中闪着希望的光。
成绩的取得离不开严格的监管。市残联康复科负责人表示:“我们不仅关注完成数量,更注重康复质量和机构规范性。”今年,市残联持续加强对定点康复机构的规范化建设评估和运行监督,组织专家进行飞行检查,确保康复服务真实、有效、安全。截至目前,全市已累计为623名0-15岁残疾儿童提供了高质量的抢救性康复救助,完成率达97.04%。
对于潞州区西街街道的李大爷来说,今年领到的轮椅,让他告别了困守家中的日子。“以前出门困难,现在自己就能操作,太方便了!残联的同志还上门调试了好几次,服务真周到。”李大爷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省残联下达的4504名残疾人基本型辅助器具适配任务,在我市变成了5313名残疾人实实在在的便利和尊严,完成率达117.96%,已提前并超额完成全年目标。
超额的背后是主动担当。“我们深入研究工作方案,科学制定分阶段目标,压实县区责任。”市残联相关负责人介绍,“同时强化了对定点服务机构的监督管理,确保适配服务精准、适用、及时。要求县区残联主动筛查需求,简化申请流程,加快适配进度,做到‘应配尽配、愿配尽配’,让好政策惠及更多有需要的人。”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三本台账”的背后,是政策与民意的同频共振,是制度设计与人本关怀的深度融合。当助学金化作学子书页间的晨光,当康复台账凝成孩童唇齿间的笑语,当辅具台账助老者驶向山野的葱茏——这饱含温度的三本民生“台账”,以一项项扎实的数据、一个个具体的改变,构筑起一座城市的温情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