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治市精细化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
发布时间:2025-05-25 20:06 浏览量:1
“绣”出城市新生活
——我市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走笔
初夏的长治,风景如画。街巷规整有序、市容整洁亮丽、便民市场烟火升腾、“长治驿站”暖意流淌、口袋公园点缀其间……“烟火气”与“文明风”在这里和谐交融。
一城之美,始于颜值,精于品质,终于为民。今年以来,我市秉持“规划为先、生态为基、风貌为形、功能为核、文化为魂”理念,以“绣花”功夫雕琢细节,用“智慧引擎”赋能治理,推动城市品质实现蝶变跃升。
01
精雕细琢 “城市疮疤”焕新品质空间
“不仅拆了危房、拓宽了道路,还新增了地下停车场,安全又舒心!”站在潞州区八一路小学改造后的家长等候区,市民李女士笑意盈盈。这样的蜕变,正是我市“城市疮疤”治理工程的鲜活注脚。
针对主城区38处“城市疮疤”,市城市管理局以“留改拆并举”为原则,分类施策、靶向攻坚。在6个重点片区通过拆除违建、腾退空间再生利用,同步植入公共服务功能。原西街街道办事处腾退用地优先拓宽原有市政道路,促使莲花池南门交通节点优化贯通,有效疏解区域交通拥堵;润泉酒店地块规划为临时停车场,缓解英雄台商圈停车难题;长治市第五中学校围墙改造拟采用“拆墙透绿+花艺栅栏”方式,在保障安全的同时增添艺术气息。
城市治理不是简单的“拆旧”,而是让每一寸土地都焕发新生。目前,四区范围内已拆除围挡94处、2.5万平方米,拆除楼顶广告158处、1.6万平方米,户外广告招牌24处、2300多平方米,擎天柱户外广告2处、面积600平方米。为确保长效管理,该局同步出台《小微空间管养规范》,建立“网格化巡查+专业化维护”闭环机制,确保“治理一片、管好一域”。
02
温情治理 细微之处彰显城市温度
城市的温度,藏在细微之处。我市以“人本理念”贯穿治理全程,让公共服务既有精度,更显温情。
在城市的每个角落,便民设施彰显关怀。1800平方米的体育公园“长治驿站”24小时开放,集休憩、应急、便民服务于一体,日均接待超千人,被市民亲切称为“街角客厅”,成为展现城市温度的新地标。环卫工人刘师傅感慨:“累了能歇脚、饿了能热饭,心里特别暖。”与此同时,主城区100余座公厕完成“三无两有”(无积便、无蚊蝇、无异味,有洗手液、有厕纸)升级,城市设施从“功能容器”变身“生活舞台”。
道路清洁工作同样体现匠心。每晚10时,多功能道路清洁车悄然出动,趁着车少人稀,对87条主次干道开展“水洗机扫”。日均2200余人次保洁人员、1200余车次机械车辆,通过人机协同、错时错峰的立体化作业模式,让道路从“表面清”到“本色现”,清晨的街巷总以崭新面貌迎接市民。
省建便民市场改造,让“烟火气”散发“文明味”。曾经“爬”满杂乱电线的墙体画上艺术彩绘,坑洼路面平整如新,商户签下“文明经营承诺书”。一句“清早饭,你吃了么呢”的长治方言问候语,让这里成为游客打卡地,商户生意也愈发红火。
全龄友好理念如春风化雨,破损盲道修复、无障碍设施贯通、台阶坡度优化、休憩座椅随处可见……残障人士化身“体验官”参与设施验收,确保改造既实用又暖心,一座包容全人群的城市正在成型。
03
数智赋能 城市治理迈入“云端时代”
“用‘长治城管’小程序拍照上传,半小时内就有反馈!”在市城市综合管理服务指挥中心,实时跳动的12319热线工单,诠释着数字化治理的“长治速度”。
市城市管理部门搭建起集数字城管、扬尘监测、智能环卫于一体的智慧平台,实现“四区八县一高新区”联网覆盖。2024年,平台受理案件59953件,结案率达99.52%,成为城市治理的“最强大脑”。
智慧停车系统同步发力,“停车运营管理平台”小程序与公众号上线,已实现4个停车场信息查询与无感支付,“停车监管平台”也在加速开发。依托智慧平台,占道经营预警、垃圾满溢监测等功能让城市管理更智能,“随手拍”积分奖励机制,吸引市民变身“城市管家”,推动市容管理从“反复整治”迈向“常态文明”。
“虽然已实现与国家、省级平台联网,但对标先进,我们仍需快马加鞭。”市城市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元海波介绍,未来我市将通过“平台筑基、模型赋能、机制保障”三管齐下,推动城市管理从经验判断向数据决策转变、从被动处置向主动预防升级,打造可感知、能预警、善治理的智慧城市治理新样板。
从空间焕新到温情服务,从精细治理到数智赋能,我市正以“内外兼修”的巧思,编织着现代化城市的幸福图景。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在焕新的街巷,这座兼具历史底蕴与现代活力的城市,正在书写属于新时代的“长治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