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调查发现:肝脏有囊肿的人,身体一般会出现这3个异常

发布时间:2025-09-17 21:21  浏览量:1

肝脏是我们身体里最“辛苦”的器官之一,不光负责解毒,还要帮我们储存营养、调节血糖,几乎每天都在加班加点地工作。

可偏偏这个器官最“沉默”,哪怕出点毛病,也很少闹出动静。很多人去体检时才发现:肝脏上长了囊肿

听到“肝囊肿”这三个字,不少老人当场就慌了神。其实,肝囊肿多数是良性的,但也不能掉以轻心。

有经验的医生发现,有些人肝上有囊肿,身体常常会悄悄出现一些“异常表现”,这些信号如果忽视了,很可能让小问题变成大麻烦。

今天,我们就来讲清楚,肝囊肿到底是怎么回事,身体出现哪些异常要特别注意,日常生活中又该怎么应对,才能把风险降到最低。

先说清楚一个概念:肝囊肿不是肝癌,也不是肝硬化。它就像是肝脏里鼓起的一个小“水泡”,里面装的是液体,不会传播,不会传染,也多半长得很慢。

大多数肝囊肿是“先天性的”,意思就是从出生那会儿就有,只是年轻时小,看不出来,随着年龄增长慢慢变大了。

也有的肝囊肿是后天形成的,比如因为胆道堵塞、寄生虫感染、创伤后遗留等原因。

大多数肝囊肿不疼不痒,没有明显症状,很多人甚至一辈子都不知道自己有。可一旦囊肿长得太大,或者合并感染、破裂,就可能惹出麻烦。

尤其是中老年人,身体器官本就不如年轻时强健,更要提高警惕。

虽然肝囊肿很多时候“沉默不语”,但有些人却会出现一些身体上的“异常信号”。

医生在临床中发现,肝囊肿的人,身体一般会有这三种情况尤其是囊肿较大或数量较多的中老年人,更要留意。

首先是右上腹部隐隐作痛或发胀。肝脏位于右上腹,如果囊肿变大,会占据空间,压迫周围组织。

这种疼不是那种钻心刺骨的,而是类似“憋得慌”“胀胀的”,有些人吃完饭后感觉更明显,甚至坐着弯腰时更不舒服。

有位六十多岁的阿姨说,她总感觉右边肋骨下面像“塞了个气球”,结果一查就是肝囊肿。

其次是容易打嗝、胃口差、肚子胀。这是因为肝囊肿如果靠近胃或十二指肠,可能影响到消化系统的正常活动。

很多人以为自己是“肠胃不好”,其实是肝囊肿在作怪。尤其吃点油腻东西后,感觉肚子沉沉的、不爱吃饭,还总是打嗝,千万别只当作“老胃病”对待。

还有一种表现是身体莫名疲惫、乏力。肝脏本来就是“能量工厂”,如果囊肿影响肝功能,哪怕不明显,也可能让人感觉整天提不起劲儿、犯困、没精神。

中老年人本来体力就下降,如果连休息都补不回来,就要考虑是不是肝脏出了点问题。

这些表现虽然不是肝囊肿“专属”,但如果你身体里本来就查出有肝囊肿,再加上这些不适症状,就要引起注意。特别是囊肿超过5厘米,或者短期内明显变大,一定要定期随访

有人听说自己有肝囊肿,就急着动手术,其实大可不必。医生一般会根据囊肿的大小、位置、有无症状来判断是否需要处理。

如果囊肿小于3厘米、没有不适症状,多数是良性的,不需要特殊治疗,只需定期复查即可。但如果囊肿超过5厘米,或者合并感染、出血、压迫胆道,那就要进一步检查,必要时处理。

值得注意的是,某些特殊类型的肝囊肿,比如囊性肿瘤或者包虫病引起的囊肿,是需要干预的。所以,发现肝囊肿后不能自己判断“没事”,还是要听医生的。

中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更容易出现肝囊肿相关的不适。想要把风险降到最低,日常生活中有几点特别重要。

第一,要吃得清淡、营养均衡。肝脏是“加工厂”,吃进肚子的东西都要它来处理。油腻、辛辣、腌制的食物会加重肝脏负担,比如腊肉、咸鸭蛋、辣椒炒肉这些要少吃。

建议多吃一些苦瓜、南瓜、菠菜、玉米、燕麦、黄豆、红薯、木耳和莲藕这些清爽又营养的食材,既能养肝又助消化。

第二,要控制情绪,避免劳累。情绪波动大、经常生气,会让肝脏“怒气上头”。中医讲“怒伤肝”,其实也有一定道理。

退休在家的老人,可以多听听轻音乐,散散步,跟老朋友聊聊天,别总一个人窝在家里闷着。保持心情舒畅,是养肝最好的“良药”

第三,注意睡眠,别熬夜。肝脏排毒主要在夜里,尤其是晚上11点到凌晨3点,如果这时候还不睡,对肝脏的修复很不利。

建议晚上10点前上床,睡觉前别吃重口味的宵夜,也别盯着手机看个不停。

第四,戒烟限酒,保护肝功能。香烟和酒精都是肝脏的大敌,尤其是白酒,会让肝脏细胞“受刺激”,长期喝容易诱发肝病。如果已经有肝囊肿,再加上喝酒,很容易让小囊肿变成大问题。

第五,要定期做腹部彩超。虽然不建议过度体检,但对于已经查出肝囊肿的老人来说,每年做一次腹部B超,观察囊肿有没有变化,是非常必要的。

医生会根据囊肿的大小、形态、位置作出判断,是否需要进一步检查。

很多老人身体里查出肝囊肿后,总觉得“不疼不痒就没事”。但医生想说,身体的异常不是等出大毛病才算“异常”有时候那些小小的不舒服,就是身体在悄悄提醒你:“我可能出问题了”。

肝囊肿本身不可怕,可怕的是长期不管不顾,任由它发展。尤其是中老年人,本身免疫力下降,肝功能变差,一点点小麻烦,都可能引出连锁反应。发现早、管理好,才是聪明的做法

无论你有没有肝囊肿,平时都要多关注自己的身体变化,别怕麻烦,也别怕检查。养肝护肝,靠的不是特效药,而是每天一点点的生活习惯。

吃得对、睡得好、心情平稳、定期检查,才是最靠谱的“护肝方”。

肝囊肿并不是洪水猛兽,大多数情况下它就像一个“沉默的邻居”,只要你不打扰它,它也不会来烦你。但如果它长得太大、位置特殊,或者身体频频出现“异常表现”,就要引起足够重视。

中老年人要学会跟身体“对话”,听懂身体的语言。疼不是坏事,胀不是小事,累也不是“年纪大”的借口。如果你身体里有肝囊肿,记得关注这三种异常,别等事儿大了才后悔。

愿每一位老人都能活得精神、有劲、无病无痛,健康长寿。

参考文献

[1] 张辰晨,胡晴晴. 超声在肝囊肿诊疗中的应用[J]. 中国医药指南,2015,13(29):292-293.

[2] 徐康赫. 肝囊肿的临床特点及疗效分析[D]. 吉林:延边大学,2019. DOI:10.7666/d.Y3584910.

[3] 刘士敬. 从各种肝病防治指南看中医治疗肝病存在的问题[C]//中华中医药学会全国第十四次肝胆病学术会议论文集. 2010:419-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