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市想多赚?这几类ETF这么配就行,告别“光热闹不赚钱!
发布时间:2025-09-19 18:27 浏览量:1
每次牛市一热起来,总能刷到有人说“白瞎了这波行情”——别人手里的ETF天天涨3%、5%,自己买的要么趴着不动,要么涨一点就跌回去,最后只能看着盘面热闹,自己没赚到钱,成了妥妥的“牛市气氛组”。其实不是牛市不赚钱,是你没搞懂ETF该怎么配。今天就用2023年以来的真实数据,跟大家说清楚牛市里ETF该选哪些、怎么搭,下次牛市来了,咱也能稳稳拿到收益,不做陪跑的。
先掰扯个关键:牛市里为啥有人买ETF还不赚钱?
很多人觉得“买ETF稳赚”,尤其是牛市里,其实不是这么回事。根据Wind数据,2023年A股那波小牛市(2023年1月-4月,上证指数从3087点涨到3396点)里,全市场500多只股票型ETF中,有127只涨幅低于5%,还有32只居然是跌的。为啥会这样?主要是踩了两个坑:
第一个坑是“选错方向”。牛市里不是所有板块都涨,往往是“主线板块涨翻天,冷门板块躺平”。比如2023年那波牛市,主线是AI和中特估,中证AI主题ETF涨了46.2%,中特估相关ETF涨了28.5%,但要是买了消费ETF、医药ETF,涨幅就只有3.8%、2.1%,跟没涨差不多。不少人没看清主线,随便买了个ETF,自然赚不到钱。
第二个坑是“瞎折腾”。牛市里板块轮动快,今天AI涨,明天新能源涨,有人看着哪个涨就追哪个,结果刚追进去就回调,割了又涨,来回折腾几次,手续费没少交,收益还亏了。2023年牛市期间,某基金平台统计过,频繁操作的投资者,平均收益比持有不动的少了12.3%——这就是“追涨杀跌”的坑。
所以说,牛市买ETF想赚钱,核心不是“随便买”,而是“选对主线、配好组合”,这两点做好了,才能跟上行情。
第一步:先抓准“牛市主线ETF”,这是多赚钱的关键
牛市里的钱,主要是靠“主线板块”赚的。啥是主线板块?就是政策支持、资金扎堆、业绩有预期的板块,比如2020年的消费、2021年的新能源、2023年的AI。抓准主线,买对应的ETF,收益才能跑赢大部分人。怎么判断主线?给大家两个简单的方法,用数据说话:
第一个方法:看“成交额占比”。主线板块的成交额往往会持续占市场总成交的20%以上。比如2023年3月,AI板块的成交额占全市场的28.5%,连续20天占比超25%,这就说明资金都在往AI里扎,是明牌的主线。现在要是想找主线,打开炒股软件,看“行业成交额排名”,连续一周排在前3的板块,大概率就是主线。
第二个方法:看“基金加仓方向”。机构资金比散户更懂行情,他们加仓的板块往往是主线。根据证监会公布的基金季度报告,2023年一季度,公募基金加仓最多的就是AI相关板块,持仓占比从4.2%升到8.7%,对应的AI ETF也跟着大涨。现在想查机构动向,不用看复杂报告,直接搜“某板块ETF规模变化”,要是某ETF规模半个月涨了20亿以上,说明机构在加仓,值得关注。
从当前市场(2024年5月)来看,结合政策和资金动向,有两个方向可以重点盯:一个是“硬科技”(半导体、人工智能),国家大基金一直在加码,2024年一季度硬科技板块ETF规模增长了58亿;另一个是“新能源储能”,随着储能政策落地,2024年4月储能ETF成交额占比升到了18.3%,有成为主线的苗头。当然,下次牛市主线可能变,但用“成交额+基金加仓”这两个方法,就能快速找到。
第二步:搭好“ETF组合”,别把鸡蛋放一个篮子里
找到主线ETF后,不是全仓怼进去就完了——万一主线回调,手里没现金,想补仓都没机会。牛市里的ETF组合,要做到“主线吃肉,辅助抗跌”,推荐两种简单的搭配方式,普通人都能用上:
第一种是“7:2:1”组合:70%主线ETF+20%辅助ETF+10%现金。
- 70%主线ETF:比如确定硬科技是主线,就买半导体ETF、AI ETF,这部分是赚大钱的核心。根据2023年数据,主线ETF占比70%的组合,在牛市里平均涨幅能到35%,比全仓主线的风险低,收益也差不了多少。
- 20%辅助ETF:选“防御+补涨”类型的,比如红利ETF(高股息,跌的时候抗跌)、宽基ETF(比如沪深300 ETF,覆盖全市场,万一主线回调,宽基能托底)。2023年牛市里,红利ETF涨了12.8%,虽然不如主线,但能让组合更稳。
- 10%现金:别全买满,留着万一主线回调,能低位补仓。比如2023年4月AI ETF回调15%,要是手里有现金补仓,后续反弹时收益能多赚8%。
第二种是“双主线搭配”:如果不确定哪个是绝对主线,就把50%资金放第一个主线ETF,40%放第二个潜在主线ETF,10%留现金。比如2023年有人拿不准AI和中特估,就50% AI ETF+40%中特估ETF+10%现金,最后组合涨了37.3%,比单买一个主线的收益还稳——因为两个主线轮动涨,能避免“押错一个就亏”的风险。
这里要提醒一句:组合里ETF别超过3只,太多了不好盯,也分散不了多少风险。比如买了半导体ETF、AI ETF,再配个沪深300 ETF,3只足够了,多了反而乱。
第三步:避开3个“ETF操作误区”,别到手的收益飞了
牛市里赚了钱,能不能拿到手,就看操作了。很多人本来赚了20%,最后因为操作错了,只赚了5%,甚至亏了,主要是踩了这3个坑:
第一个误区是“涨一点就卖,卖了又追”。牛市里主线ETF往往会一波涨30%、50%,有人涨了10%就慌了,赶紧卖了,结果卖了之后接着涨,又忍不住追进去,一来一回,收益少了不说,还多交手续费。根据某券商统计,牛市里持有ETF超过3个月的投资者,平均收益比持有不到1个月的多18.6%。所以除非ETF涨了50%以上,或者主线逻辑变了(比如政策转向、资金撤离),否则别随便卖。
第二个误区是“跌了就割肉,不敢补仓”。牛市里主线ETF也会回调,比如2023年AI ETF就有过两次15%左右的回调,不少人一看跌了就割,结果割在最低点。其实只要主线逻辑没破,回调就是补仓机会。怎么判断该不该补?看“成交额”,要是回调时成交额没放大(比如比平时少30%),说明不是资金出逃,是正常回调,就可以补;要是成交额放大,比如突然翻倍,那可能是主线要变,别补。
第三个误区是“买流动性差的ETF”。有些冷门ETF,一天成交额只有几百万,看着涨得不错,买进去想卖的时候卖不掉,只能等,最后错过行情。所以买ETF前,先看“日均成交额”,至少要选日均成交额5亿以上的,比如半导体ETF、沪深300 ETF,这些流动性好,想买能买,想卖能卖,不卡壳。
最后说句实在话:牛市买ETF,心态比技巧更重要
很多人在牛市里做“气氛组”,不是不懂方法,是心态太急——总想着“别人赚得比我多”,然后乱操作;或者一跌就慌,拿不住。其实ETF是适合普通人的牛市工具,不用盯盘到半夜,不用研究复杂的K线,只要做到“抓准主线、配好组合、少折腾”,就能赚到钱。
给大家一个简单的“牛市ETF操作清单”,下次行情来的时候照着做:
1. 打开软件,查“行业成交额排名”,找连续一周前3的板块(主线);
2. 选主线对应的ETF,确保日均成交额5亿以上;
3. 按“7:2:1”搭组合,70%主线ETF,20%红利/宽基ETF,10%现金;
4. 持有期间,只要主线成交额没掉出前5、ETF没跌超20%,就别卖;
5. 回调时要是成交额缩量,用现金补仓,别割肉。
记住,牛市不是天天有,来了就别瞎折腾,稳稳拿住属于自己的收益,比啥都强。别做热闹的“气氛组”,要做实实在在赚钱的“吃肉组”——这才是牛市里该有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