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指731?918这天于东来再翻车,26字回复暴露本性,汤家凤说对了

发布时间:2025-09-19 18:29  浏览量:2

文|生生

编辑|黄毅来了

近期,于东来的一则旧闻突然被翻出,再次将他推向舆论漩涡。

从“力挺西贝预制菜风波的争议发言”,到如今被重提的“731 相关回复”。

他的行为桩桩件件都让大众对其的形象打上了“问号”。

也让考研名师汤家凤此前的锐评愈发显得“一语中的”。

争议的源头,要回溯到电影《731》此前的上映波折。

这部聚焦“731 部队”的历史题材影片,因题材特殊、拍摄难度大,画面尺度等等问题,上映时间多次推迟。

当时有网友猜测影片因题材特殊遭遇阻力,甚至怀疑存在“恶意举报”。

不少人自发的在网络上发文表示支持该电影。

也有人将目光投向了拥有电影院线资源的于东来。

毕竟于东来在大众眼中的形象一直是仗义、为员工着想的良心企业家。

于是,那天,在于东来的账号评论区,一条留言格外醒目:

“为 731 发个声音吧,你毕竟有电影院。”

面对这样的呼吁,于东来给出的回复却出乎意料地 “温和”:

“世界有数不清的仇恨、传播美好比传播仇恨更能使人走向光明!”

在当时,这条回复并未引发大规模讨论。

多数人将其解读为倡导和平的善意表达。

可在近期《731》正式上映,再加上于东来多次在网络上的迷惑发言。

八月份的那条“传播美好”的言论被重新翻出,舆论瞬间变了味道。

网上的言论多数都是充满着“愤怒”,网友们开始分析他的“历史态度”。

首先,《731》绝非一部 “传播仇恨” 的影片。

731 部队在战争期间实施的细菌战、人体实验等恶行,是铁证如山的历史罪恶,也是中华民族难以愈合的伤痛。

如今将这段历史真相暴露在阳光之下,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珍惜和平,为了铭记和警醒。

这与“传播美好”不仅不矛盾,更是“稳定光明”的前提。

网友开始纷纷留言:

“连历史都不敢直面,谈何传播美好。”

也有网友尖锐指出,他口中的“美好”,或许只是不触及争议,不影响生意的“安稳”。

毕竟,作为拥有电影院线的企业家,他本可以利用自身资源推动历史题材作品的传播,可他却用 “传播美好”回避了大众的诉求。

事实上,于东来本可以避开这场舆论风波。

站在企业家“贵人事忙”身份而言,无论拒绝还是沉默,都出于正常现象。

但他偏偏选择用一句“耐人寻味”的回复,将自己架在了舆论的高台上。

从“良心企业家”到“立场不明”“商人本性暴露”,于东来的口碑转折并非偶然。

这种对敏感议题的“和稀泥”态度,与他此前力挺西贝时的行为形成强烈反差。

今年 9 月,罗永浩公开质疑西贝“又贵又难吃”。

事件曝光后,消费者的怒火集中在 “知情权被侵犯”“性价比失衡” 两大痛点上。

媒体也纷纷呼吁餐饮企业“公开预制菜使用情况”。

就在舆论一边倒批评西贝时,于东来突然接连多次发声力挺。

他先是称赞西贝是 “放心吃饭的地方”;

接着强调 “企业管理难,要体谅企业家的心血”;

最后甚至呼吁公众 “别去毁掉一个企业”。

这番表态在网友看来,完全是一副企业家的视角。

“共情”同行,对消费者的核心诉求避而不谈,瞬间点燃了大众的不满。

彼时,考研名师汤家凤的跨界喊话堪称 “一针见血”。

这位自称 “刚在胖东来花了一千块” 的消费者,在视频中直言:

“你的发言只能代表你自己,代表不了大家!”

“评判企业的标准不是多大,而是有没有把老百姓放在心上。”

汤家凤的话之所以引发共鸣,在于它点破了一个关键。

公众追捧胖东来,是因为相信它 “站在普通人一边”。

可于东来力挺西贝的行为,却暴露了他 “企业家圈层优先” 的立场。

这正是“商人逐利”的本质体现,所谓的“良心”不过是符合商业利益的包装。

更讽刺的是,网友很快扒出胖东来似乎早已布局“预制菜产业”。

早在2023年,胖东来企业就在总投资 15 亿元的产业园中,明确规划了“中央厨房”的使用。

网友一看顿时坐不住了,本以为他为西贝发声是“同行义气”。

现在看来,醉翁之意不在酒啊!

在此之前,没人在意他八月份时的那句“传播美好比传播仇恨重要”的言论。

也正是因为在西贝风波中他的发声,让大众开始重新“审视”这个企业家。

滤镜破碎

娱乐圈的明星喜欢“立人设”,仿佛有一个特定的记号,就能圈粉更多。

可因为“人设”而翻车的明星也不少,于东来如今的境遇就很类似。

长久以来,大众愿意相信胖东来是 “商业异类”。

它不搞 996,给员工高薪资长假期;

它不玩价格套路,给消费者透明与真诚。

这种靠谱不坑人的形象,让人们在充斥着“资本逐利”的商业环境中看到了温暖。

于是不自觉地将“理想企业家”的期待投射到于东来身上。

于东来享受着 “良心企业家”人设带来的红利。

胖东来的口碑转化为实实在在的销售额。

他的不少发言被当作“行业良心”的标准,甚至获得主流媒体的点赞。

可正如汤家凤所言:

“做商业坚守底线值得认可,但这不代表大家要接受你的价值观。”

都说“言多必失”。

从商业争议到历史态度,于东来的每一次发言都绕不开“利益与立场”的绑定。

力挺西贝是为了预制菜赛道的利益,回避历史议题是为了避免引发争议影响生意。

胖东来的 “高福利”“好口碑”确实守住了商业底线,可于东来的发言却暴露了底线之上的“立场倾斜”。

从这个角度看,倘若于东来 “翻车” 或许是件好事。

就仿佛是一针“清醒剂”,它不仅打碎了人设滤镜,更让大众开始重新审视各种企业家。

商人从来不是 “圣人”,商业行为的核心也终究是盈利。

其实于东来的“翻车”与否并没有准确的定论。

公众真正不满的,不是“商人逐利”的本性,而是“人设与言行”的割裂。

结语

归根结底,企业的生存靠利益,但企业的长久靠“底线”。

而身为公众人物,更要对自己的一言一行斟酌再三。

部分参考资料来源:

红星新闻|于东来再次声援西贝

海峡网|于东来再发声:不要毁了西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