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幻象,拥抱多彩人生:于游戏与觉知中领悟门徒真谛
发布时间:2025-05-16 12:11 浏览量:4
倘若世界真的如梦幻泡影般虚幻不实,那么我们究竟为何要急切地逃离它呢?当我们自以为已然洞悉整个世界不过是一场幻象时,不禁要问,我们又能去往何方?又为何非要踏上逃离之路呢?
事实上,从来没有人能够真正抛弃梦境,毕竟我们怎能抛弃某种本就不存在的事物呢?当我们试图抛弃世界,这一行为本身恰恰意味着我们深陷于对其真实存在的过度执着。
我们或许将世界称作幻象,然而,我们却并未真正理解自己所言之意。我们称其为幻象,不过是在自我安慰,试图说服自己并未离开一个真实的存在,而它仅仅是虚幻的。但这种自我慰藉毫无意义,无法改变我们内心深处的认知。我们内心深知世界的真实,否则又怎会萌生出离开它的念头呢?
在我看来,门徒之道意味着觉醒,而非逃避。它是对生命现象的深刻觉知,明白生命不过是一场精彩纷呈的游戏。既然是游戏,那就全身心地投入,尽情享受其中的乐趣。将这场游戏玩得精彩绝伦,在游戏的过程中充分领略其魅力,切不可对它产生过度的执着,因为它终究只是一场游戏;也不要为它而疯狂,因为它不过是游戏而已。当我们清晰地认识到它是一场游戏,为何不让它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呢?
红色,作为一种极具力量与活力的基本颜色,在自然界中,仅存在红色与绿色这两种堪称基石的色彩。印度教教徒钟情于红色,而穆斯林则偏爱绿色。世间所有的树木皆呈现出葱郁的绿色,而众多花朵则绽放着娇艳的红色。当我思索着要赋予我的门徒们何种颜色时,绿色也曾在我的考量之中,它同样是我心仪的选择之一。但最终,我毅然决定采用红色,因为在红色之中,隐隐蕴含着绿色的元素;而在绿色里面,却难以寻觅到红色的踪迹。
在此,我需详细阐释一番:树木即便没有花朵的点缀,依然能够存活;然而,花朵却离不开树木的滋养。在每一朵绽放的花朵中,都凝聚着整棵树的生命力。所以,在我所选择的红色背后,隐匿着绿色的影子;在我所有的教导之中,即便内容主要源于印度教,伊斯兰教的智慧也如暗流般潜藏其中。因此,当我谈及《优婆尼沙经》时,也会适时引入一些苏菲宗派的生动事例。
我之所以选定红色,是因为红色象征着整棵树的巅峰时刻,它代表着花朵的绽放,是一切的最终呈现。我们无法超越印度教在色彩选择上的先见之明,他们作为世界上最为古老的宗教之一,做出了极为精妙的抉择。他们挑选了红色,几乎涵盖了所有的精华,没有给其他选择留下太多余地。
红色,宛如花朵般娇艳欲滴,恰似血液般奔腾不息,仿若太阳般光芒万丈。它从四面八方将我们环绕,我们身处红色的氛围之中,一切皆蕴含其中,因为它是生命绽放的象征。让我们的生活如绚丽的彩虹般多姿多彩,我绝不希望我们的生命变得黯淡无光。
不,我期望我们如同彩虹一般,汇聚起所有的七种色彩。当这七种色彩齐聚一堂,在某个特定的瞬间,它们将融合为一体,化作纯净的白色光芒。这无疑是一种神奇的现象,白色的光可以被分解为七种绚丽的色彩,而当彩虹的七种颜色相互交融,发生如同炼金术般的奇妙变化时,它们又会重新汇聚成白色。同样,当七种不同类型的人和谐共处、融为一体时,他们也会呈现出如白色光芒般的纯净与统一,因为本质上,他们本就是同一束白色的光,别无其他。
我们应竭尽全力将这场生命的游戏玩得美轮美奂,但始终要铭记,它仅仅是一场游戏,切不可过于严肃对待。即便在某些时刻需要展现出严肃的态度,也要将其视为游戏的一部分,如此便已足够。严肃有时是必要的,它为生命增添了独特的滋味。在适当的时候,我们应当严肃以对,但永远不要刻意去营造严肃的氛围,让严肃也成为这场游戏的一个有趣环节,让生活中的每一件事都化作一场充满乐趣的游戏。
门徒之道,堪称最后的游戏,一旦超越它,整个游戏世界便会悄然消逝,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将是真实的存在。所以,这是你在踏上真实之旅前的最后一项使命,尽可能将它做到尽善尽美。在这个过程中,尽情地沉浸在喜悦之中,欢快地起舞,让它成为一曲深沉的欢歌,洋溢着无尽的欣喜。
我曾在一座小镇生活多年,在小镇附近,有一位圣人声名远扬,人们从印度各地慕名而来,只为一睹他的风采。然而,这位圣人实则是个十足的愚痴之人。但奇妙的是,在他的周围,却弥漫着一种独特的美:没有丝毫焦虑,也不见任何烦恼。
起初,他或许曾面临一些生活的难题,但随着人们开始对他顶礼膜拜,那些问题竟也渐渐烟消云散。人们纷纷带着大量的食物和其他物品前来供奉他,甚至还为他建造了一座美轮美奂的房子,至此,他的生活可谓无忧无虑。他是个彻头彻尾的愚痴之人,只要你仔细观察他,便能清晰地察觉到他对世间万物几乎一无所知,他的身体近乎一半处于瘫痪状态。
愚痴之人常常会出现这种情况,他们甚至无法自如地控制自己的身体。有时,他会在自己所坐之处排便,但人们却认为他已然达到了一种超脱一切分别的至高境界。有时,他会在排便的地方进食,在他的行为中,似乎不存在任何区别。我曾多次前去拜访此人,对他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观察,他的确是个十足的愚痴之人,连一句完整的话都说不出来,然而,人们却坚信他已发誓终身保持沉默。他的眼睛里,没有丝毫警觉的光芒——但即便如此,他与某些事物仍存在着某种微妙的相似性。人们常常容易被表象所迷惑,当然,愚痴之人本身并无心欺骗我们,我们之所以会受骗,根源在于我们自身易于轻信的性格,实则是我们自己欺骗了自己。
另一种情况也屡见不鲜,一些极为罕见的灵魂,却被世人误以为是愚痴之人。因为在他们身上,我们同样能够察觉到某些类似愚痴之人的特质。一部分人是真正的愚痴之人,一部分人则堪称超人,而世界上绝大多数的人,则处于这两者之间的平凡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