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人365|公布!他们是“桐乡好人”

发布时间:2025-09-19 20:04  浏览量:1

一个好人带动一群好人

文明之风温暖一座城

2025年上半年

“桐乡好人榜”出炉!

助人为乐

“85后”青年捐献造血干细胞

为陌生儿童点亮生命希望

叶争,男,1986年10月出生,籍贯浙江桐乡,梧桐街道县前社区居民。

2023年,叶争在开发区(高桥街道)组织的一次宣传活动中,第一次深入了解到造血干细胞捐献的意义,并志愿加入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2025年2月,他顺利通过了血样初配、高分辨检测和体检,在经过数小时采集后,成功捐献了261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为一名12岁血液病患儿带去重生希望,成为浙江省第1168例、桐乡市第18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叶争表示:“能够用自己的造血干细胞挽救他人生命,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其事迹被桐乡发布、南湖晚报等媒体报道。

民营企业家心系公益书法培训

为乡村孩子搭起艺术桥梁

沈海峰,男,1978年9月出生,中共党员,籍贯浙江桐乡,桐乡市中泰纺织练染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沈海峰是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多年来始终心系乡村书法教育,在文化礼堂开设“周日书法课堂”,为乡村孩子义务开展书法培训。从基础笔画到名家赏析,他因材施教、生动示范,让孩子们在墨香中感受优秀传统文化魅力;从书法比赛到文化交流活动,他搭建舞台、组织推广,推动乡村书法教育走进社会大众视野。近年来,他已累计举办公益教学和书画展达百余场,授教学生超120人,辅导的学生书法作品在各类大赛中屡获佳绩,为乡村孩子点亮了艺术梦想。其事迹被文明桐乡等媒体报道。

工程师化身修理工

十年免费修伞一万把

陈树良,男,1980年3月出生,中共党员,籍贯浙江桐乡,新东方油墨有限公司检测工程师、高级分析师。

白天,他是实验室里的检测工程师;业余时间,他化身修理工,十年间用巧手修复近万把伞。一次偶然,陈树良了解到不少居民有修伞需求,但修伞店却寥寥无几。于是,他主动拜师学艺,潜心钻研修伞技艺,一年后,他在公益集市上成功开设了“修伞铺”。修伞摊位常被居民层层围拢,但他从不收费,甚至倒贴材料费,这一坚持,便是十来年。此外,他还加入多个志愿服务组织,累计参加志愿服务达1000多小时。曾获嘉兴市优秀志愿者等荣誉,其事迹被桐乡发布等媒体报道。

“火焰蓝”勇士变身“热血红”天使

为他人延续生命火种

沈佳斌,男,1989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籍贯浙江桐乡,桐乡市乌镇镇应急消防管理站专职消防队队员。

2014年,沈佳斌成为了身着“火焰蓝”的消防队员,十余年来,他赴汤蹈火、冲锋在前,用一次次成功救援守护万家平安。他热忱公益,长期坚持无偿献血,在不同“战场”上以另一种方式救人,用满腔热血续写为生命逆行的最美篇章。2023年,沈佳斌主动加入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2025年6月,历经两次配型和各项体检,他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混悬液198毫升,为一名血液病患者带去生命的希望,成为浙江省第1224例、桐乡市第19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其事迹被读嘉等媒体报道。

见义勇为

退役老兵两年三次挺身而出

危急时刻尽显军人本色

张秋晨,男,1993年8月出生,中共党员,籍贯浙江桐乡,屠甸镇恒丰村后备干部。

2024年1月,张秋晨散步时偶遇钟振路附近突发火灾,便迅速冲向着火民房,带领众人合力扑灭大火,将损失降到了最低。2025年2月,张秋晨路过百乐小区时发现一店铺起火,店铺厨房内有满装的煤气罐,而店铺楼上是居民住所,危急时刻,他没有丝毫犹豫,扛起消防水带就冲向火场,经过20分钟的紧张扑救,最终控制了火势。此外,张秋晨在本村巡查时还紧急施援,救起了一位落水老人。曾获嘉兴市民兵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其事迹被嘉兴日报、桐乡发布等媒体报道。

诚实守信

大米书记深耕沃野二十年

带领村民走上康庄共富路

许利仁,男,1974年1月出生,中共党员,籍贯浙江桐乡,开发区(高桥街道)骑力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桐乡市高桥骑力粮油农机专业合作社社长。

许利仁扎根基层一线二十余年,带领骑力村亮出了一张张满意的乡村振兴答卷。他坚持质量至上、诚信经营,积极推广优质稻种和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精心培育打响“沙渚高桥”大米品牌,连续荣获“浙江好稻米金奖”等权威荣誉,并成功争创绿色大米标志。他牵头构建从烘干、育秧到智能仓储、秸秆回收的一站式农业服务链,为农户提供“保姆式”全程托管服务,共种植优质水稻3000余亩,亩产达到1200斤。曾获浙江省“千名好支书”等荣誉,其事迹被桐乡发布、读嘉等媒体报道。

“90后”新农人坚守父辈承诺

诚信经营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姚青青,女,1992年9月出生,中共党员,籍贯浙江桐乡,嘉兴市莱亚食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2019年,姚青青返乡接手家族企业,坚持将诚信经营融入企业基因,打造了嘉兴最大的“咸鸭蛋工厂”。她坚守父亲“全力帮助、收购鸭蛋”的承诺,积极为农户提供养殖技术支持等服务,年均收购本地鸭蛋近100吨。作为“90后”新农人,她精研标准化腌制技术,引进自动灌装流水线,创新网络直播销售模式,产品远销全国各地,年销售额超400万元。同时,她积极提供直播、打包等就业岗位,带动村民增收致富。曾获桐乡市新兴青年榜样等荣誉,其事迹被浙江日报、桐乡发布等媒体报道。

敬业奉献

妇产科医生搭起桐乡松潘健康桥

用心护佑两地女性健康

李斌,女,1986年9月出生,民革党员,籍贯浙江桐乡,桐乡市妇幼保健院妇女保健科、体检中心副主任医师。

李斌深耕妇产科领域十四年,参与相关手术2800余台,以精湛医术护佑桐乡妇女健康。她赴沪杭深造并开创医院更年期门诊,累计服务女性上万人次。2022年至2024年,李斌两度援川,奔赴松潘开展医疗帮扶,为当地引入多项新技术新项目、完成多台首例手术,募集价值6万余元的医疗物资,牵线设立嘉兴民革松潘医疗服务专项基金,并成立“李斌人才工作室”,通过“师带徒”为当地培养人才。曾获浙江省东西部扶贫协作突出贡献个人、松潘好人等荣誉,其事迹获桐乡发布、微松潘等媒体报道。

人民教师两度六载援藏

一腔真情守护格桑花开

向守国,男,1972年4月出生,籍贯四川达州,桐乡市乌镇中学教师。

2019至2025年,六年坚守,向守国成为浙江公派援藏时间最长、年龄最大的教师。从江南水乡到雪域高原,他跨越山海,克服高原反应,扎根雪域课堂。他积极开展“传帮带”,为当地带去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助力拉那一高在2024年高考中取得上线率100%、本科率96.41%的历史性突破。他牵线筹集爱心资金资助了133名那曲学子。在他的感召下,其女儿也主动请缨,成了一名“援二代”。曾获嘉兴市中小学师德楷模、那曲市优秀援藏人才等荣誉,其事迹被浙江日报、浙江教育报等媒体报道。

“两块钱”医生扎根基层40年

忙在“医”线守护群众健康

严爱英,女,1962年11月出生,中共党员,籍贯浙江桐乡,桐乡市石门镇东池村卫生室退休返聘医生。

四十余年来,严爱英始终扎根医疗一线,累计接诊逾50万人次,被乡亲们亲切称为“两块钱医生”。她坚持对症开药,降低老百姓的就医成本,有时就诊仅需几元药费,极大减轻了群众就医负担。她以“病人的事必须永远摆在第一位”为准则,常常深夜出诊治疗急症患者,累计为危重症或长期卧床的慢性病患者上门服务200多次。2018年退休返聘后仍坚守乡村一线,年门诊量超2万人次。曾获桐乡市“健康守门人”等荣誉,其事迹被学习强国、桐乡发布等媒体报道。

“战风使者”守望麻风村60余年

用家人亲情抚慰患者心灵

朱坤山,男,1945年7月出生,籍贯浙江桐乡,桐乡市皮肤病防治院康复分院退休返聘医生。

16岁那年,少年朱坤山被确诊麻风病,治疗痊愈后他立志投身麻风防治一线。此后,他一直驻守在麻风村,与麻风病休养员们同吃同住,日夜守护他们的健康。在诊疗室里,他俯身为溃烂见骨的伤口换药;面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无理取闹,他化身“老父亲”轻声哄慰。60余年寒来暑往,从青葱少年到耄耋老者,朱坤山用一生去守护患者。他常说:“他们不是病人,是我的家人。”曾获桐乡市长期服务临床一线优秀个人等荣誉,他所在的麻风村被评为“全国先进麻风村”。其事迹被读嘉等媒体报道。

“田长”书记守好“饭碗田”

带领村民走上强村“共富路”

王娟惠,女,1980年5月出生,中共党员,籍贯浙江桐乡,崇福镇东安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

2025年5月21日,王娟惠亮相国新办“新征程上的奋斗者”中外记者见面会,向全世界分享耕地保护与乡村振兴的“东安经验”。王娟惠担任村级田长后,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开展“耕地视联智保”试点,让东安村每一寸“饭碗田”都得到精准管护。同时,建成521亩共富大棚,吸引34个农创主体入驻,高端花卉年产值破亿。2024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754.8万元,成为省级共同富裕实践观察点。曾获嘉兴市城乡社区工作领军人才、桐乡市乡村振兴带头人等荣誉,其事迹被人民日报、今日浙江等媒体报道。

孝老爱亲

重症母亲守护脑瘫患儿十三年

母爱无私诠释舐犊情深

何月勤,女,1986年10月出生,籍贯浙江桐乡,濮院镇新东村村民。

何月勤用十余年不离不弃的陪伴,诠释了母爱的坚韧与深沉。2012年,何月勤因罹患主动脉夹层急危重症施行手术,生死之际,她的孩子仅7个月便早产,被确诊为脑性瘫痪肢体一级残疾。遭遇生活的重创,何月勤从未想过放弃孩子,悉心喂养、按摩护理、寻医问诊……她十几年如一日无怨无悔地照顾、呵护着孩子,曾被医生预言活不过1岁的孩子,如今已是13岁的少年。她常说:“就算他永远不会叫妈妈,也是我的孩子。”其事迹被南湖晚报等媒体报道。

柔情丈夫守护瘫痪妻子近三十年

用厚实肩膀撑起小家一片天

沈树兴,男,1965年4月出生,籍贯浙江桐乡,凤鸣街道环南村村民。

1996年,一场车祸让沈树兴的妻子落下终身残疾,生活无法自理。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这位普通的丈夫没有退缩,毅然挑起家庭的重担,成为妻子和孩子的坚强后盾。三十年来,他每日悉心照料妻子,翻身、擦洗、按摩,事事尽心尽力。他自学康复知识,耐心陪伴妻子,帮她重建生活的信心。沈树兴常以“有爱有责任,就没有过不去的坎”鼓励自己和家人,用言传身教引导孩子学会感恩与坚强,依靠勤劳双手改变命运。其事迹被文明桐乡等媒体报道。

好邻居悉心照顾独居老人二十载

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朱元强,男,1981年2月出生,籍贯浙江桐乡,浙江方圆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职工。

朱元强二十年如一日,悉心照料非亲非故的独居老人朱荣根,用行动诠释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深情厚谊。朱元强小时曾受同村的朱荣根照顾,两人有一段跨越年龄和血缘的忘年之交。如今,朱荣根年迈体弱、无人依靠,朱元强主动承担起照顾之责,尤其在老人患病期间,多次开车送老人就医,忙前忙后为他办理挂号、取药、住院等手续,下班后坚持前往医院陪护。朱荣根感动地说:“他就像我的亲儿子一样。”朱元强则始终坚信,亲人般的陪伴与照顾才能给予老人生活的信心和温暖。

八旬老人守护养女58年

用大爱诠释母女情深

董梅华,女,1940年1月出生,籍贯浙江桐乡,石门镇玉溪社区居民。

85岁的董梅华至今已照料养女58年,生活艰辛但她无怨无悔,惟愿用尽一生守护这段跨越血缘的母女情。1967年,董梅华收养了一名遗弃女婴,将她视如己出。多年前,女儿不幸罹患神经性疾病,生活难以自理,她毅然挑起照顾女儿的重担。2024年,女儿又因肠梗阻手术直肠改道,从此要依赖“造口袋”生活,每天为女儿准备三餐、喂饭喂药、擦身洗漱、清理污物……护理之路愈加艰难。从青丝到白发,董梅华用两万多个日夜的坚守回应着每一声“妈妈”。其事迹被读嘉、文明桐乡等媒体报道。

移风易俗

巾帼志愿者节俭办宴广施爱心

“移”出乡风文明新风尚

吴雪琴,女,1971年12月出生,籍贯浙江桐乡,洲泉镇石山头村村民。

吴雪琴是大伙儿心里最认可的移风易俗践行者,她率先简办儿子的婚礼,带头降低婚宴菜品标准、精简婚礼布置,并用节省的开支为村里学子购置了学习用品和体育器材。她主动加入红白理事会,为移风易俗出谋划策,积极开展入户宣传,以亲身经历引导村民转变观念。吴雪琴也是巾帼志愿服务队成员,组织开展慰问孤寡老人、帮扶困难儿童等活动,累计参与服务30余次、时长超900小时。其事迹被文明桐乡等媒体报道。

桐乡“王婆”坚持公益说媒40年

“银发直播”倡导婚恋新风

朱越仙,女,1964年4月出生,中共党员,籍贯浙江桐乡,凤鸣街道中群村村民。

朱越仙坚持做“公益红娘”40余年,为单身青年牵线搭桥,积极倡导移风易俗,反对高价彩礼。2019年,朱越仙创新开通“朱姐姐(谈婚论嫁)”账号,共吸引了2万多名粉丝,视频最高播放量破11万人次。她的视频内容虽是聊家常,却在不知不觉中为一些姑娘小伙解决了恋爱难题,“要扼杀高价彩礼风气”“反对婚宴铺张浪费”等正能量观点常常击中大家“心趴”。融合传统说媒与互联网思维,朱越仙已促成百余对美满姻缘,深受群众赞誉。其事迹被嘉兴日报桐乡新闻等媒体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