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球不足为喜!中国女篮首胜 暴露出四大问题,不解决难成世界强队
发布时间:2025-09-20 09:02 浏览量:1
2025 年 9 月 17 日,中国女篮在西安迎来亚洲杯后的首场国际热身赛,最终以 90-81 战胜西班牙西甲俱乐部尤文图特女篮,取得新周期海外拉练的开门红。从比分来看,这是一场实力差距明显的胜利,但比赛过程却暴露出诸多问题 —— 球队近一个月昆明海埂集训的战术成果未充分显现,赢球更多依赖韩旭、杨舒予两位核心球员的个人能力,而非全队整体实力的协同提升。
这支平均年龄 23 岁、包含 5 名首次入选国家队球员的年轻队伍,正处于新老交替的关键期。尽管年轻球员展现出一定成长潜力,但面对尤文图特这样一支非国家队级别的俱乐部球队,仍出现首节 12 次失误、战术执行混乱、核心体系效果不佳等问题。若这些短板无法及时解决,中国女篮未来冲击世界强队的目标将面临巨大挑战。
赛事回顾:起伏中赢球,过程暴露隐患
首节:12 次失误陷被动,双塔救场勉强止血
晚上 7 点整,比赛在西安奥体中心体育馆开打。跳球环节,中国女篮中锋韩旭轻松将球拨给队友罗欣棫,然而罗欣棫在推进过程中未能稳住球权,被尤文图特女篮后卫登贝莱断下,后者迅速发起快攻,上篮得分,为对手拿下首分。开局仅 20 秒,中国女篮便出现首次失误,奠定了首节被动的基调。
随后的进攻回合,李缘试图给篮下的韩旭传球,却因低估对手的防守强度,传球路线被尤文图特两名球员夹击截断,对手再次抓住反击机会,将比分扩大到 4-0。连续两次失误让中国女篮球员心态明显紧张,后续进攻中,杨舒予首次三分出手偏出,张子宇篮下接球后因脚步犹豫被封盖,球队在前 3 分钟内未能取得运动战得分。
直到比赛进行到第 3 分钟,杨舒予在外线接到李缘的传球,调整后果断出手,命中三分球,才为中国女篮打破得分荒,将比分追至 3-4。但尤文图特女篮凭借更流畅的团队配合持续施压,登贝莱先是突破上篮得分,随后又在快攻中打成 2+1,单节个人独得 9 分,帮助球队将分差扩大到 14-5。
面对被动局面,主教练宫鲁鸣紧急请求暂停,决定派上韩旭与张子宇组成 “双塔” 阵容,同时调整防守策略,加强对对手外线球员的压迫。暂停回来后,双塔阵容初步显现效果:韩旭在篮下接杨舒予的传球,背身单打对手中锋,转身勾手命中;张子宇则利用身体优势抢下进攻篮板,补篮得分,帮助球队将比分追至 9-14。
首节结束时,中国女篮以 22-26 落后 4 分。数据显示,球队单节出现 12 次失误,其中 5 次来自传球失误,3 次来自运球失误,4 次来自进攻端的判断失误;投篮命中率仅为 35%,远低于对手的 48%;快攻得分 0-8 落后,完全被对手的反击节奏压制。
第二节:回暖后再失节奏,拉锯战中险保优势
第二节比赛开始后,中国女篮状态有所回暖。罗欣棫在外线接到替补登场的田媛媛传球,命中三分球,将比分追至 25-24,这是中国女篮本场比赛首次反超比分。随后,韩旭在进攻端展现统治力,转身跳投命中后,又在防守端封盖对手的上篮,帮助球队在 3 分钟内连得 4 分,将比分扩大到 29-24,迫使尤文图特请求暂停。
暂停后,尤文图特调整战术,加强对韩旭的包夹防守,同时加快进攻节奏。中国女篮再次陷入失误困境 —— 李缘在运球过程中被对手抢断,尤文图特迅速发起快攻,登贝莱上篮得分;罗欣棫在抢篮板时判断失误,未能卡住位置,对手抢下篮板后二次进攻得分,比分被追至 29-28。
接下来的比赛进入拉锯战,双方比分交替上升。杨舒予突破上篮得分后,尤文图特后卫玛利亚立即回敬一记三分球;韩旭外线命中三分,对手又通过内线强打得分。第二节结束前 10 秒,替补登场的田媛媛展现出良好的比赛嗅觉,在进攻时间即将结束时,突破上篮命中压哨球,帮助中国女篮以 41-38 带着 3 分优势进入半场休息。
本节比赛,中国女篮虽将失误数控制在 6 次,但进攻端仍缺乏稳定的战术体系,得分多依赖球员个人突破或外线手感;防守端面对对手的快攻,仍无法形成有效拦截,单节快攻失分 6 分,占对手本节得分的 16%。
第三节:核心爆发拉大分差,细节漏洞再遭反扑
第三节比赛成为杨舒予的 “个人秀”。开场仅 1 分钟,她便在外线命中三分球,随后又在反击中接李缘传球,上篮得分,连得 5 分,帮助球队将比分扩大到 46-38。韩旭也延续良好状态,篮下背身单打得分后,又抢下进攻篮板补篮命中,分差进一步扩大到 10 分(48-38)。
然而,优势并未持续太久。中国女篮很快暴露出细节漏洞:罗欣棫在抢防守篮板时积极性不足,多次被对手从身后抢下篮板;张茹因体能下降,防守时移动速度变慢,连续两次犯规,给对手送上罚球机会。尤文图特抓住机会,打出一波 8-2 的进攻高潮,将比分追至 46-50。
宫鲁鸣再次做出调整,重新派上张子宇,加强内线防守与篮板保护。张子宇登场后立即发挥作用,在篮下强打命中并造成对手犯规,打成 2+1,将比分扩大到 53-46。随后,杨舒予与韩旭先后得分,中国女篮再度将分差拉开到 15 分(62-47)。
第三节结束时,中国女篮以 69-57 领先 12 分。本节比赛,杨舒予单节贡献 15 分,成为球队拉开分差的关键,但球队仍存在篮板保护不足(本节篮板球 10-12 落后)、犯规过多(单节犯规 8 次)等问题,为对手留下反扑空间。
第四节:关键球靠核心,替补小将显潜力
第四节比赛开始后,尤文图特发起猛烈反扑。替补登场的博尼法斯连续命中两记三分球,帮助球队将比分追至 63-69。关键时刻,李缘在外线接到韩旭的掩护,命中个人本场首记三分球,稳定局势;杨舒予随后重新登场,先是命中三分球,再在篮下完成反篮得分,帮助球队将分差扩大到 77-63。
比赛后半段,宫鲁鸣派上更多年轻替补球员,陈玉婕、陈明伶、李雨汧等小将获得较多出场时间。陈玉婕展现出出色的突破活力,两次突破造成对手犯规,罚球 4 中 3;陈明伶在篮下积极拼抢,抢下 3 个篮板并完成一次补篮得分;李雨汧则在中距离命中跳投,为球队锁定胜局。
最终,中国女篮以 90-81 战胜对手。全场比赛,韩旭贡献 18 分 10 篮板 3 盖帽,杨舒予狂砍 27 分 4 篮板 3 助攻,两人得分占球队总得分的 50% 以上;替补球员陈玉婕、陈明伶、李雨汧合计贡献 15 分,展现出一定潜力,但球队整体仍暴露出四大核心问题。
问题剖析:四大短板制约发展,不解决难成强队
问题一:年轻球员经验匮乏,配合默契度不足
这支中国女篮中有 5 名球员是首次代表成年国家队参加国际比赛(陈玉婕、陈明伶、田媛媛、冉珂嘉、李雨汧),这些年轻球员虽具备一定天赋,但在国际赛场的经验严重不足,导致比赛中出现大量失误与配合失误。
首节比赛的 12 次失误中,有 8 次来自年轻球员或年轻球员与主力球员的配合失误:田媛媛首次登场时,因不熟悉队友的跑位路线,传球直接出界;冉珂嘉在快攻中未能及时观察到跟进的队友,选择个人强行上篮被封盖;陈玉婕在防守端因判断失误,多次被对手突破。这些失误并非技术层面的不足,而是经验欠缺导致的心态紧张与配合生疏。
即便在比赛后半段,年轻球员逐渐适应节奏后,配合默契度仍显不足。第三节一次进攻回合中,陈明伶在篮下要位后,多次向外线挥手要球,但持球的田媛媛未能及时察觉,最终因进攻时间耗尽被迫出手,球未命中。这种 “传接球不同步” 的情况在比赛中多次出现,反映出球队集训期间的战术磨合仍未到位。
面对尤文图特这样一支身体对抗强度中等的俱乐部球队,年轻球员已难以适应;若未来面对美国、澳大利亚等身体对抗更强的世界强队,这种经验与默契度的差距将被进一步放大,可能导致比赛陷入全面被动。
问题二:双塔体系效果未达预期,张子宇移动短板成隐患
主教练宫鲁鸣在本次集训期间重点打造 “韩旭 + 张子宇” 的双塔体系,希望凭借两人的身高优势(韩旭 2.07 米,张子宇 2.26 米)控制内线攻防。但从本场比赛来看,这一体系的效果远未达到预期,甚至成为球队防守端的隐患。
进攻端,双塔同时在场时,虽能凭借身高优势抢下更多篮板(两人合计抢下 18 个篮板,占球队总篮板数的 40%),但也存在明显弊端:张子宇的移动速度较慢,无法及时参与快攻,导致球队快攻次数减少(全场快攻得分 12-20 落后);两人在篮下的站位容易重叠,压缩进攻空间,迫使韩旭不得不频繁拉到外线投篮,减少了内线进攻的威胁。
防守端,张子宇的移动短板被对手重点针对。尤文图特女篮多次利用挡拆战术,让外线球员吸引张子宇防守后,迅速传球给切入的队友,或利用快攻绕过张子宇,攻击中国女篮的内线。首节比赛中,对手有 6 分来自针对张子宇移动速度的战术;全场比赛,对手内线得分达到 42 分,其中 30 分来自张子宇下场后的时间段,反映出双塔同时在场时防守体系的漏洞。
更值得关注的是,与亚洲杯相比,张子宇的横移速度、篮下脚步并未出现明显进步。本场比赛中,她多次在防守对手外线球员时,因移动缓慢无法及时回防,导致对手轻松投篮得分;进攻端,她的篮下转身、勾手等技术动作仍显僵硬,全场 4 投 3 中的得分效率虽高,但出手次数仅为 4 次,未能充分发挥内线优势。
问题三:后卫线能力薄弱,核心缺位制约进攻
王思雨、杨力维两位主力后卫因伤病与休息缺席本次比赛,导致中国女篮后卫线实力大幅下降。替补登场的李缘虽被推至核心后卫位置,但无论是组织梳理能力还是得分能力,均无法承担起 “后场核心” 的职责,成为制约球队进攻的关键短板。
全场比赛,李缘登场 26 分钟,10 投 3 中,其中三分球 2 投 1 中,仅得 5 分 3 助攻,同时出现 4 次失误。进攻端,她缺乏突破杀伤力,多次尝试突破均被对手拦截;组织端,她无法及时观察到队友的跑位,传球多以安全的横传球为主,难以创造有威胁的进攻机会。第三节一次关键进攻回合中,球队落后 4 分时,李缘持球后犹豫不决,最终在对手的防守压迫下出现失误,错失追分机会。
相比之下,替补后卫的表现虽有亮点,但仍无法弥补整体短板。田媛媛登场 18 分钟,5 投 2 中,得 5 分 2 助攻,其中包括一记压哨上篮,展现出一定的进攻意识,但防守端经验不足,多次被对手突破;陈玉婕虽突破能力较强,但组织能力有限,无法承担起全场组织的职责。
后卫线的薄弱直接导致球队进攻节奏混乱:全场比赛,中国女篮的进攻回合数仅为 75 次,远低于对手的 88 次;助攻数 24-28 落后,且有 12 次助攻来自韩旭、杨舒予的内线分球,而非后卫线的组织串联。若未来王思雨、杨力维无法及时回归,或年轻后卫无法快速成长,中国女篮的进攻体系将面临严重挑战。
问题四:战术性不足,过度依赖核心个人能力
本场比赛,中国女篮的进攻战术呈现出明显的 “单一化” 问题 —— 缺乏成熟的战术配合,过度依赖韩旭、杨舒予的个人能力,导致球队在核心球员被限制时,进攻立即陷入停滞。
全场比赛,中国女篮有 45% 的得分来自韩旭、杨舒予的个人单打或个人突破,仅有 30% 的得分来自战术配合(如挡拆、传切),其余 25% 为二次进攻得分。第一节杨舒予未找到手感时,球队进攻陷入 “得分荒”,连续 5 分钟未能得分;第三节韩旭被包夹防守时,球队的进攻效率立即下降,单节得分从第二节的 19 分降至 18 分。
这种 “依赖核心” 的战术模式在面对弱旅时或许可行,但面对强队时将面临巨大风险。若未来对手针对性地包夹韩旭、杨舒予,中国女篮将难以找到其他稳定的得分点。本场比赛中,尤文图特在第二节尝试包夹韩旭后,立即收到效果,中国女篮单节仅得 19 分,且出现 6 次失误。
从战术执行来看,球队集训期间演练的 “快攻反击”“挡拆配合” 等战术并未充分展现。快攻反击方面,球队全场仅完成 12 次快攻,成功率仅为 50%,远低于预期;挡拆配合方面,后卫与内线的挡拆时机、传球路线多次出现偏差,导致挡拆后无法形成有效进攻。这反映出球队在战术磨合与执行层面仍存在较大提升空间。
客观看待:年轻队伍需时间成长,未来仍有希望
尽管暴露出诸多问题,但仍需客观看待这支年轻的中国女篮。球队正处于新老交替的关键期,5 名首次入选国家队的年轻球员需要更多国际比赛经验积累;昆明海埂集训仅持续一个月,战术磨合与团队配合需要更长时间打磨;本次热身赛的目标本就是 “以赛代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是核心目的。
从比赛中也能看到年轻球员的成长潜力:陈玉婕的突破活力、陈明伶的篮板拼抢、田媛媛的进攻意识,均展现出成为优秀球员的潜质;杨舒予、韩旭在比赛中展现出的领导力,也为球队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随着后续与西班牙、法国等国球队的热身赛,以及更多集训的推进,这些年轻球员有望快速成长,球队的配合默契度与战术执行力也将逐步提升。
中国女篮的目标是冲击世界强队,这一过程注定不会一帆风顺。本次首胜背后暴露的问题,既是挑战,也是提升的契机。只要正视这些短板,针对性地进行训练与调整,相信这支年轻的队伍未来能够逐步弥补差距,在国际赛场上展现出更强的竞争力。
比赛结束后,宫鲁鸣在接受采访时也坦言:“这场比赛我们看到了很多问题,比如年轻球员的经验、战术的执行,这些都是接下来需要重点解决的。但我也看到了球员们的努力与潜力,相信通过后续的训练与比赛,球队会越来越好。”
本文内容信息来源:中国篮球协会官网、央视体育、腾讯体育、新浪体育、网易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