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不黄杂包儿说126:岑参与重庆“报恩寺”
发布时间:2025-09-20 07:55 浏览量:1
全国叫“报恩寺”的地方,可以说多如牛毛。其中,当以南京秦淮区中华门外报恩寺(大报恩寺遗址)名最著。南京大报恩寺是中国历史上最为悠久的佛教寺庙,其前身是东吴赤乌年间(238─250)建造的建初寺,相传是继洛阳白马寺之后中国的第二座寺庙,也是中国南方建立的第一座佛寺,明清时期成为中国的佛教中心,与灵谷寺、天界寺并称为金陵三大寺。
其他地方的报恩寺,可以说一抓一大把:山东淄博市周村区大街街道办事处辖区有报恩寺街,历史上有报恩寺;西安市莲湖区有报恩寺街小学,历史上有报恩寺;成都市新津区普兴街道、新都区新都街道、温江区万春镇辖区内有报恩寺……可见报恩是人本身具有的天性。
报恩寺,重庆母城内也有。
报恩寺:在东水门内,唐岑参诗,见《巴县志》。——道光《重庆府志˙舆地志˙府治》
所谓《巴县志》,当是指乾隆《巴县志》。乾隆时期地图东水门内有城隍庙、报恩寺。
重庆母城东水门的报恩寺,自道光《重庆府志》以来,都说与岑参有关,如:
(渝中)报恩寺,在东水门,诗人岑参(约715—770)有《雪后过报恩寺》。——胡昌健《恭州集·巴渝地区佛教发展述略》三《巴渝佛教繁荣的前奏时期(隋唐五代)》之(二)“唐代˙佛寺”
道光《重庆府志》说的“岑参诗”几个字,在民国《巴县志》里是没有的。昌健先生又作岑参“雪后过报恩寺”诗。
岑参随剑南西川节度使杜鸿渐幕府入川,后任嘉州刺史,来过或路过重庆,是可能的。
但“岑参《雪后过报恩寺》”始终没查到,可能是《雪后与群公过慈恩寺》:
乘兴忽相招,僧房暮与朝。
雪融双树湿,沙闇一灯烧。
竹外山低塔,藤间院隔桥。
归家如欲懒,俗虑向来销。
或《闻崔十二侍御灌口夜宿报恩寺》:
闻君寻野寺,便宿支公房。
溪月冷深殿,江云拥回廊。
然灯松林静,煮茗柴门香。
胜事不可接,相思幽兴长。
均见后人辑《岑嘉州集》,《雪后与群公过慈恩寺》之慈恩寺,寺在西安(初名无漏寺);《闻崔十二侍御灌口夜宿报恩寺》之报恩寺,寺在灌县(都江堰)报恩寺坝;白居易、刘禹锡均有《题报恩寺》诗,都不是重庆城报恩寺。
这种“东扯桃子西扯李子”的做法,或为地方志好古,或为有意为之,后人本着“前头作揖后头勾腰”的心理,失焉不察,难免跟着上当。
- 上一篇:吃黑色食物能让头发变黑吗?
- 下一篇:一年九次堕胎?导演上厕所跟拍刁蛮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