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黑色食物能让头发变黑吗?
发布时间:2025-09-19 07:12 浏览量:1
“你这孩子,肯定是黑芝麻吃得不够!我同事每天吃两勺,头顶的白头发都变少了。”电话里,妈妈又在催着吃黑芝麻,可挂了电话,看着镜子里新冒出来的几根白发,心里满是疑惑——吃黑补黑到底靠谱不?为啥我吃了没用,反而有人说有效?
要弄明白这个问题,得先从头发为什么会变白说起。头发的颜色,全靠毛囊里一种叫“黑色素”的东西决定,就像一棵大树,根系(毛囊)健康,叶子(头发)才会有光泽;而黑色素,就是让“叶子”变黑的“颜料”。
年轻时,毛囊里产生黑色素的细胞干劲十足,“颜料”供应充足,头发自然黑亮;可随着年龄增长,这些细胞的“工作效率”会慢慢下降,黑色素产量减少,头发就会一点点变白。
除了年龄,遗传、作息、压力这些因素,也会影响黑色素的生成,比如长期熬夜,身体代谢紊乱,毛囊得到的营养不足,黑色素细胞也会“偷懒”。
很多人觉得“吃黑能补黑”,是以为黑色食物里的色素能直接变成头发里的黑色素,但事实并非如此。黑色食物里的色素,比如黑芝麻中的芝麻素、黑豆中的花青素,吃进肚子后会被消化系统分解成小分子物质,会被身体吸收后用于各种代谢活动,根本不会直接“跑”到毛囊里给头发“上色”。
北京协和医院营养科主任医师于康在《吃的真相》一书中就明确提到,“食物颜色与头发颜色无关,黑色食物的价值在于其含有的营养成分,而非色素本身”。
那为啥有人说吃黑芝麻后头发变好了?头发的主要成分是角蛋白,还需要维生素、矿物质当“原材料”,缺了这些,头发就会干枯、断发、没光泽。但要是吃错了黑色食物,比如选了高糖高油的加工品,反而会让“原材料”输送受阻,头发问题更严重。
根据《中国食物成分表》(第6版)和《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的建议,不同年龄段的人吃黑色食物,用量和方法也不一样。
随着年龄增长,人体的消化吸收功能、代谢功能会逐渐变化,比如老年人消化酶分泌减少,过量吃黑芝麻(每100克含脂肪46.1克)这类高脂肪黑色食物,容易出现腹胀、消化不良;年轻人若长期熬夜、压力大,身体代谢紊乱,即使吃了富含蛋白质的黑豆(每100克含蛋白质36.3克),毛囊也难以吸收到足够的营养。
还有些人本身脾胃虚弱,却天天喝浓黑米粥,黑米中的膳食纤维(每100克含3.9克)会加重肠胃负担,导致营养吸收受阻,头发不仅没变好,反而可能因营养不足变得更干枯。中国营养学会2022年发布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强调,食物的营养作用需基于身体正常代谢,若机能紊乱,再优质的食物也难以发挥作用。
从营养摄入的角度看,单一依赖黑色食物“养发”,容易造成营养失衡,反而不利于头发健康。
头发的健康需要多种营养素协同作用:角蛋白是头发的主要成分,需要从肉、蛋、奶中获取优质动物蛋白;铁元素能帮助毛囊运输氧气,缺乏会导致头发干枯(每100克黑木耳含铁97.4毫克,但植物性铁吸收率低,需搭配维生素C丰富的食物);锌元素能减少脱发,瘦肉、坚果中的含量比黑色食物更丰富。
很多人只盯着黑芝麻、黑豆吃,却忽略了其他营养素的摄入,比如有人每天吃大量黑芝麻糊(市售款多含30%以上糖分),导致糖分摄入超标,反而影响身体代谢,让头发变油、脱落;还有人只吃黑糯米,却不吃鸡蛋,蛋白质摄入不足,头发依然缺乏“生长原料”。
《中国食物成分表》(第6版)的数据显示,没有任何一种黑色食物能包含头发所需的全部营养素,均衡搭配才是关键。
中医认为,黑色食物对应“肾”,《黄帝内经》中有“肾其华在发”的说法,意思是头发的健康状态与肾脏功能相关。黑芝麻、黑豆等黑色食物,在中医里被认为能“滋补肾气”,而肾气充足时,头发会更有光泽、不易脱落。但这并非让头发“变黑”,而是通过调理身体状态,帮助头发维持健康本色。
南方夏季暑湿重,人体脾胃容易被“湿气困住”,气血运化变慢,头发得不到足够滋养就容易脱落。加上南方人夏天爱喝冰饮、吃夜宵,脾胃负担加重,脱发问题更明显。很多人觉得“吃黑芝麻能让头发变黑”,其实对南方人来说,黑芝麻的首要作用是“健脾祛湿”。《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中提到,黑芝麻含有的膳食纤维能促进肠道蠕动,帮助排出体内湿气,而它的蛋白质和维生素E,能为头发提供基础营养,减少因营养不足导致的脱发。
南方人吃黑色食物要避开“湿热陷阱”,比如有人喜欢把黑芝麻做成芝麻糊时加很多糖,甜腻食物会加重体内湿气,反而可能让脱发更严重;还有人夏天吃油炸的黑豆,油脂摄入过多会增加脾胃负担,和“祛湿养发”的初衷背道而驰。
民间说“南方暑湿,芝麻要淡、黑豆要煮”,正是这个道理——黑芝麻可以直接撒在粥里,或者做成无糖芝麻糊;黑豆提前泡发后和红豆、薏米一起煮水,既能祛湿,又能补营养,一碗喝下去清爽不腻。
需要注意的是,南方梅雨季别吃太多加工黑食品,比如黑枸杞干、黑桑葚干,含糖量高,潮湿天气里容易受潮变质,吃了不仅对头发没好处,还可能引起肠胃不适。
北方秋冬干燥,人体水分流失快,头发的“含水量”也会下降,变得干枯、易断,加上北方冬季供暖后室内外温差大,头皮血管收缩,营养输送变慢,发质更容易变差。很多北方人觉得“吃黑豆能让头发变黑”,其实黑豆的优势在于“补水养发”。根据《中国食物成分表》(第6版)数据,每100克黑豆含水分约10.2克,还富含B族维生素,能帮助维持头皮油脂平衡,减少干燥引起的头屑和毛躁。
比如有人冬天爱吃炒黑芝麻,炒制过程会让芝麻水分流失,吃多了容易上火,加重口干、头皮痒;还有人把黑糯米做成粽子,糯米黏性大,干燥天气里吃多了不易消化,反而影响营养吸收。
北方民间说“冬吃黑豆要炖、黑米要熬”,正确的做法是把黑豆和排骨一起炖,炖出的汤汁里溶有黑豆的营养,喝汤吃豆能补充水分;黑糯米和红枣、桂圆一起熬粥,既能补气血,又能通过粥的水分滋润头发,一碗下肚暖身又润发。
另外,北方人冬天爱用“黑色食物+高油高盐”的做法,比如黑豆炖肉时放很多酱油,或者黑木耳炒肉片时加很多盐。高盐饮食会让身体水分流失更快,反而加重头发干燥,建议做法以清淡为主,少盐少油,才能更好地发挥黑色食物的养发作用。
很多人在吃黑色食物时,容易走进“误区”,反而让头发健康受影响,比如有人为了快速见效,每天吃一大把黑芝麻(超过30克),但黑芝麻每100克含脂肪46.1克,过量摄入脂肪会增加身体负担,影响代谢,反而可能让头发变油、脱落;还有人偏爱市售的黑芝麻糊、黑豆粉,却没注意配料表——很多产品为了口感会添加大量糖,每100克含糖量甚至超过30克,过量糖分摄入会导致身体代谢紊乱,毛囊吸收营养的能力下降,头发问题反而加重。
其实,正确吃黑色食物的方式,是把它们当成日常饮食的一部分,适量、均衡地吃,比如每天吃1小把黑芝麻(约15克),撒在粥里或酸奶里;每周煮2-3次黑豆粥,搭配蔬菜和瘦肉;用黑米替代部分白米做饭,增加膳食纤维和B族维生素的摄入。既能补充营养,又不会给身体带来额外负担。同时,要记住头发的健康需要多种营养协同作用,不能只依赖黑色食物,比如吃黑豆时搭配鸡蛋(补充动物蛋白),吃黑芝麻时搭配菠菜(补充铁元素),铁元素能帮助毛囊运输氧气,缺乏铁会导致头发干枯无光泽。
想想下次妈妈再端来黑芝麻糊,你可以笑着接过,然后和她一起加一勺黑豆粉:“妈,咱们一起吃,补补营养,让头发更顺溜就行!”其实家人的关心,从来不是“让白发变黑”,而是希望我们吃得健康、过得开心。就像这碗温热的黑芝麻糊,藏着的是爱,而我们要做的,是把这份爱变成更科学的健康习惯。
【科普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