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树科技创始人王兴兴语出惊人:未来机器人不但能免费,还能收税

发布时间:2025-09-22 05:42  浏览量:1

机器人免费送还能交税?宇树科技王兴兴的"十年之约"藏着什么逻辑

2025年北京世界机器人大会的展厅里,109台宇树科技的机器狗随着音乐齐舞,动作精准得像复制粘贴。就在这场科技盛宴上,公司创始人王兴兴抛出了两个石破天惊的观点:"未来机器人可能免费送,还能像劳动者一样给国家交税。"这话听着像科幻小说,但看看他家机器狗已经能在冬奥开幕式跳集体舞、在农田里除草施肥,你会发现这可能不是空想。

免费的底气:从卖硬件到赚服务的生意经

"机器人免费"这话乍一听像商家促销噱头,但王兴兴算的是笔长远账。宇树科技从2016年成立至今,已经推出了从消费级到工业级的8款机器人,最新的四足机器人A2能以5米/秒的速度奔跑,续航长达20公里。王兴兴的逻辑很简单:当机器人产量像手机一样爆发式增长,硬件成本就会摊薄到近乎免费。

这就像现在的智能手机,硬件利润越来越薄,真正赚钱的是后面的App和服务。宇树已经在布局这种"后市场":给农业机器人提供作物识别算法升级,为工业机器人定制巡检方案,这些增值服务才是真正的利润来源。就像有些软件公司靠免费工具吸引用户,再靠企业服务赚钱一样,机器人也能走"硬件保本、服务盈利"的路子。

更关键的是规模效应。宇树的机器人已经走进数十所高校,同济大学一次就买了10台人形机器人做教学。王兴兴说,当出货量达到百万级,硬件成本能砍掉七成。到那时候,企业完全可以把机器人免费送给农场、工厂,然后从机器人创造的价值中抽成——就像现在的流媒体平台免费送会员,靠广告分成赚钱一样。

这种模式其实已有苗头。宇树的工业机器人B2能负重40公斤连续工作4小时,在矿山、仓库等危险环境替代人工。有些企业已经开始按工作量付费:机器人每完成100小时巡检,支付一笔服务费。当这种模式普及,机器人硬件免费就水到渠成。

机器人交税:从科幻到政策的严肃讨论

"让机器人交税"听起来更大胆,但王兴兴的说法有具体场景:"让机器人去开荒种地,其一部分产出可直接上缴给国家。"这话背后是全球都在热议的"机器人税"命题。早在2017年,比尔·盖茨就提出"机器人应像人类一样纳税",如今韩国总统也公开支持这一构想。

最形象的例子是农业机器人。哈工大研发的激光除草机器人,一小时能除掉10万颗杂草,效率抵得上30个农民。如果这样的机器人普及到万亩良田,它们创造的粮食增产部分,拿出一小部分作为"机器人税"反哺社会,似乎合情合理。宇树科技也在农业领域布局,他们的四足机器人能在复杂地形巡检作物,未来完全可以参与到粮食生产的税收循环中。

但这个想法也有争议。德国工商会就明确反对机器人税,认为会扼杀创新。王兴兴的聪明之处在于,他不是要给机器人本身征税,而是对机器人创造的额外价值征税。就像宇树的机器人帮助工厂提高了50%的效率,这多出来的产出就是征税的基础,既不打击技术进步,又能让社会共享红利。

这种税收还能解决现实问题。随着机器人替代人工,传统以工资为基础的税收体系会受到冲击。有机构预测到2050年全球将有10亿个机器人投入使用,这么大的生产力变革,确实需要新的分配机制。王兴兴的提议,其实是在探讨如何让机器人革命的红利惠及更多人。

十年之约:技术爆炸何时到来

王兴兴给了个明确的时间线:"快则2-3年有明显进步,慢则3-5年,机器人大量干活的时代不会超过10年。"这个判断不是随口说的,看看宇树科技的进展就知道:2022年冬奥会上他们的机器狗表演集体舞,2025年春晚机器人跳《秧BOT》,技术迭代速度肉眼可见。

.,现在的机器人已经能做不少实事。宇树的B2工业机器人能在湿滑地形稳定行走,攀爬40厘米高的障碍,持续负载20公斤行走15公里。在矿山、油井这些危险地方,它们已经开始替代人工巡检。农业机器人能识别杂草、监测土壤,医疗机器人能辅助手术,这些都不是遥远的未来。

但要实现"大量干活"还要突破几个瓶颈。首先是成本,现在一台工业机器人动辄几十万,降到"免费送"的程度需要量产突破。其次是通用性,目前的机器人大多只能做单一任务,像人一样多才多艺的通用机器人还在研发中。宇树已经发布了人形机器人H1,正在高校进行教学试验,这正是通用机器人的雏形。

最关键的还是商业模式。王兴兴说的"增值服务生态",其实是让机器人成为一个平台。就像手机能装无数App,未来的机器人也能通过加载不同程序完成各种工作:早上巡检电网,下午搬运货物,晚上表演节目。这种多功能性才能支撑起免费送机器、靠服务赚钱的闭环。

不止于科技:一场安静的社会革命

王兴兴的两个观点,本质上在探讨一个更深的问题:当机器人成为重要的生产力,我们的社会规则该如何调整?他的答案藏在宇树科技的发展路径里——用技术进步解决问题,用商业模式平衡各方利益。

想象一下十年后的场景:农民免费领到农业机器人,机器人种地的收成一部分上缴国家税收,一部分通过增值服务反哺企业研发,农民则从繁重劳动中解放出来。这不是乌托邦,而是王兴兴们正在推进的现实。宇树科技已经启动上市辅导,计划募集资金投入机器人研发,他们的每一步都在靠近这个目标。

当然,挑战依然存在。机器人会不会抢了人的工作?税收如何公平征收?技术会不会被滥用?这些问题没有标准答案,但王兴兴的大胆设想至少提供了一种思路:技术革命不应该是少数人的盛宴,而应该通过合理的规则设计,让所有人都能分享红利。

从冬奥会上的机器狗舞蹈,到农田里的自动化耕种,再到王兴兴描绘的"免费机器人+税收"未来,我们能看到一场安静的革命正在发生。也许十年后,当你家的机器人帮你打扫完卫生,你会突然想起2025年那个敢于畅想未来的创业者——正是这些看似疯狂的想法,正在塑造我们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