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抗洪老兵的“跨界守护”
发布时间:2025-09-23 07:42 浏览量:1
转自:南湖晚报
N晚报记者 严 涵 通讯员 徐 军 蒋新耀 摄影 陆海根 部分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看着英姿飒爽的新兵,我不由得想起当兵的时候,仿佛自己又站回了1998年抗洪时的堤坝上……”近日,在秀洲区油车港镇举办的新兵欢送会上,龚晓辉被邀请给新兵上了一堂课,他用亲身经历阐述了什么叫“抗洪精神”。
身着正装的退伍老兵龚晓辉坐在新兵队列旁,目光始终追随着新兵挺拔的身影。当耳畔响起新兵的铮铮誓言,龚晓辉的思绪不禁飘向了30年前。
1995年的寒冬,18岁的龚晓辉背着行囊从江西南昌出发,踏上赴嘉兴参军的列车,那时候的他,也像这些年轻人一样,眼里装着对军营的向往,心里揣着一股不服输的劲。
如今的龚晓辉,是荣立二等功的抗洪老兵,也是嘉兴市首批“安‘薪’守护者”,更是无数人眼中把军人本色刻进生活的普通人,“不管在哪个岗位,都要保持‘退伍不褪色’的初心,用当兵的那股劲,干好现在的事。”
军营里淬炼出的“硬骨头”
今年48岁的龚晓辉,回忆起在部队的生涯:“要感谢在部队的那段岁月,让我培养出刚毅的性格,让我在面对困境时,有了更多迎难而上的勇气。”
龚晓辉不到18岁就踏入了部队的大门。他个子不高,长得又黑又瘦,体重勉强达标,入伍之初各项体能成绩在新战友中处于中下游,看起来有点“弱不禁风”。谁也没想到,龚晓辉后来成了全团的“拼命三郎”。
为了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军人,龚晓辉处处给自己“极限施压”。“当兵不能当‘尾巴’”,这个念头在他心里扎了根。珍惜每次集训机会的同时,龚晓辉不忘自我加练,用休息时间拼命锻炼,俯卧撑、蹲下起立、高抬腿等训练样样不落。“有一次硬是连续做了2000多个仰卧起坐,第二天脱短裤时,磨破的皮肤粘在布料上,一扯就是血印。”龚晓辉回忆。
凭借不服输的劲,在新兵营军事考核中,龚晓辉取得5公里越野、器械两项第一的好成绩。正是因为这种坚毅的性格,新兵下连后,龚晓辉被指挥班班长点名“要”到了自己班里。指挥班对综合素质要求很高,而龚晓辉从事的又是全团又苦又累的有线通信专业,他暗下决心:“一定要努力,不能给班长丢脸。”
靠着必胜的信念,龚晓辉逼着自己加练,每天除了吃饭、睡觉,其余时间都是在训练场度过,最后集训结束的时候,他的综合成绩位列第一。在多次保障综合演习中,龚晓辉也都以精准的研判、迅捷的动作、娴熟的技术,确保有线通信随时畅通,确保每道口令准确传达。
龚晓辉这股“拼命”的劲头背后,是亲人的爱与期望。当兵后不到2个月,龚晓辉收到了父母问候的家书:“我清晰记得,看到信的那一刻,我泪流满面,父亲教育我当兵很光荣,要在部队好好学、好好干!”
这封家书成了龚晓辉前行的动力,在军营中淬炼出的“不服输”与“敢担当”,也成为他后来抵抗所有困难的底气。
堤上守护到底的“钢铁兵”
1998年8月,洪水肆虐,江西九江一处堤坝决口。龚晓辉所在部队接到上级命令,赶赴九江段参加抗洪抢险。出发前,他接到父亲电话,得知家里的稻田、鱼塘、猪棚都已被洪水淹没,损失严重。
“电话里能听出爸妈的声音在发抖,他们盼着我回去,但我手里攥着刚整理好的行包,身边是全团集结的战友,远处是九江灾区百姓的期盼。”龚晓辉毫不犹豫地跟父亲说自己马上要执行任务,叮嘱家人注意安全,就随部队匆匆开拔。
到了九江,眼前的景象比想象中更加危急——洪水裹着泥沙拍打着堤坝,内外水面几乎持平,周边建筑物已快淹到三层楼,工厂、良田被淹没在滔滔洪水之中。
面对艰难险阻,没有一个士兵退缩。龚晓辉和战友们义无反顾地跳入决口处,用血肉之躯去堵,乡亲们划着船送沙袋,分不清谁是军人谁是百姓。
这样的场景令龚晓辉既动容又振奋,顿时有了使不完的劲,别人扛一个沙袋,他扛两个;肩膀磨破了,垫块蛇皮袋继续;双手起了血泡,挑破了接着干……当时的他只有一个念头:“人在堤在。”
这一干就是十几个小时,龚晓辉一共扛了近千个沙袋,衣服划了多处口子,汗水混着血水往下滴。由于缺食少水,连续战斗的龚晓辉身体严重透支,休息间隙他一头栽倒在大堤上晕了过去,战友们紧急把他送往医院。
“我躺在病床上,满脑子都是坝上的情况,这么大的任务,战友们都在一线,我怎么能在后面歇着。”醒来以后,龚晓辉明白抗洪前线任务正紧,毅然选择出院回到驻地,战友们拉他休息,他一直说“没事,再扛一会儿”。
再次投入战斗后,龚晓辉扛着旗帜走在队伍最前面,却因严重脱水再次被送往医院,等身体有所好转,龚晓辉偷偷跑回了抗洪一线。“其实我没觉得自己多拼命,只是觉得,作为军人、作为党员,这是我该做的。”如今想起这段经历,龚晓辉仍觉得斗志昂扬。
1998年9月,龚晓辉因在抗洪战斗中表现突出,被部队记二等功1次。
人间烟火中撑起“暖心伞”
2009年,不幸降临在龚晓辉身上,他的妻子被确诊乳腺癌中晚期。得知妻子生病的那刻,龚晓辉感觉天旋地转,“我们不放弃,一定把病治好。”他迅速收拾好心情,全力以赴践行诺言,不放弃妻子,并且向读书中的孩子隐瞒病情。
面对患病的妻子,龚晓辉这个在抗洪大堤上铁骨铮铮的汉子,展现出了最温柔的坚守。他每天亲手为妻子准备一日三餐,确保妻子吃上新鲜热乎的饭菜。每天晚上,他为妻子按摩缓解病痛,等妻子睡着后才睡觉,第二天抖擞精神出现在部队。
可是,命运一次次向龚晓辉发起挑战,他的岳父和父亲接连生重病。对于培养他20多年的军营,龚晓辉充满眷恋和不舍,而家庭面临的现实情况,又使他不得不做出相应选择。2016年,他脱下军装,加入建筑行业,入职浙江营合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转业来到新岗位后,龚晓辉依然不服输,一边潜心学习建筑知识,一边无微不至照顾好亲人,渐渐从行业“小白”变成得到专业人士认可的“行家”。
“部队教会我责任与担当,工人兄弟是城市的建设者,他们的权益必须被重视。”在工作中,龚晓辉尤为重视广大工友的权益,他创新打造“阳光透明薪”体系,推动建立工资支付保障金制度,项目开工前预存专项资金,确保资金链断裂时优先支付工资。
2022年,某合作方进度款延迟,他果断启用备用金,连夜协调财务将工资打入工人专户。“工资一天都不能拖!”这份担当,让他成为工人的“定心丸”。
2023年工资发放期间,因劳资员操作失误,导致100余名工人的80余万元工资发放异常。龚晓辉迅速启动应急预案,组建专项小组逐项核实漏发金额,同步开通绿色补发通道,所有差额款项精准补发到位。
此外,龚晓辉还联合司法部门开展普法讲座,帮助工人提升维权意识,助力企业劳资关系和谐度位居行业前列。今年年初,在嘉兴市人社局举办的2025年“禾你在一起·人社服务行”活动中,龚晓辉被聘为“嘉兴市首批安‘薪’守护者”之一,这份沉甸甸的荣誉鞭策着他继续前进。
“穿上军装,就多了一份责任;脱下军装,这份责任也不能丢。”新兵们的掌声响起时,龚晓辉眼神坚定,他知道,自己讲的不只是过往,还把“抗洪精神”的火种传递了出去。
- 上一篇:千里青葱竞“赶秋”
- 下一篇:新质观察|“人工智能思维”到底应该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