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越来越多人搬离 “一梯一户”?老住户含泪吐槽,5个原因太真实!

发布时间:2025-09-23 07:42  浏览量:1

在大家的固有印象里,一梯一户的房子那绝对是高端楼盘的标配。

一提到它,不少人首先想到的就是私密、安静,还有电梯直接到家门口的便利,光是这些特点,就足以让它成为很多人心中的“理想住房”。

更让人动心的是,一梯一户门口的整个电梯厅,基本就相当于自家的“专属空间”。

物业通常都默许业主按照自己的需求改造这个区域,只要不影响消防通道、不违反安全规定就行。

比如有人会在这里打一排储物柜,放换季的衣服、鞋子,或者孩子的玩具;也有人会摆上几盆绿植,再放个小凳子,把这里变成一个迷你的“入户小花园”。

正是靠着这些的优点,一梯一户成了很多家庭改善住房时的首选,毕竟谁不想住得更舒服、更有面子呢?

可让人没想到的是,近几年越来越多人开始“劝退”一梯一户的房子,甚至有不少已经住了几年的业主,干脆直接搬了出去。

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几位住了三五年的老住户说出了心里话:一梯一户只是表面看起来特别高大上,实际住起来的体验根本没那么好。

尤其是下面这5个缺点,简直太真实了!

一、公摊面积大到“肉疼”

一梯一户的公摊面积是真的大,正常情况下,它的公摊率基本都在25%以上,有些设计不太合理的楼盘,公摊率甚至能冲到30%。

可能有人对“公摊面积”没概念,简单说,公摊就是电梯井、走廊、设备间、安全出口这些大家共用的区域,平摊到每一户头上的面积。

就拿一套房产证上写着140平米的房子来说,扣除30%的公摊,实际能用到的套内面积还不到100平米。

要知道,现在大城市的房价随便一套都要几百万,相当于花了几十万买了个用不上的区域,少了将近一个大房间的空间,想想都觉得亏得慌。

有人可能会说:“不是还有电梯厅能利用吗?”

但这得看户型设计。要是电梯厅的墙面被各种设备占满了,比如电表箱、水表箱、消防栓,还分布得特别散,那根本没法改造。

二、户型设计反而“拉胯”

很多人觉得,一梯一户的房子面积大,户型肯定也得是“万里挑一”的好。

可实际情况恰恰相反,面积越大的房子,户型越难设计得合理,反而容易出现各种犄角旮旯。

大家可以拿160平米的一梯一户户型,和89平米的普通户型对比一下:89平米的房子,大多是方方正正的格局,空间布局很紧凑,没有浪费的空间;

可160平米的一梯一户,往往会有一些奇怪的角落,比如卧室门口有个拐角,走路得绕一下,打扫卫生也麻烦。

有位业主就说:“我家150平米的一梯一户,看起来大,实际能用的空间跟朋友120平米的房子差不多,那些死角除了积灰,啥用没有。”

三、电梯一坏,直接打回原型

平时一梯一户确实方便,不用跟别人抢电梯,出了电梯就能到家,感觉像享受“VIP待遇”。可一旦电梯出故障,那日子简直没法过。

特别是住在20楼以上的业主,电梯一坏,只能爬楼梯。光是空着手爬上去,都得歇好几次,更别说买了米、面、油,或者扛着孩子的婴儿车回家了。

有位住在21楼的业主吐槽:“现在想想,还不如住两梯四户的房子,就算一部电梯坏了,还有另一部能用,起码不用遭这罪。”

四、维护成本高

住一梯一户,光物业费就比普通小区高不少,更别说后续的维护成本了。

这里的维护包括电梯、楼梯、走廊、消防安全设备,都得定期保养、检修,这些费用最终都得业主自己承担。

要是一层多户的小区,这些费用大家平摊,每个人出的钱还能接受;可一梯一户就不一样了,所有费用都得自己扛,时间长了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特别是电梯,要是维护、保养的费用不到位,很容易出故障。

而且电梯是有使用年限的,一般也就15到18年。过了年限之后,问题就来了:继续用吧,安全没保障;换个新电梯吧,少则十几万,多则几十万,这笔钱谁来出?

自己全额承担?还是找物业协商?

五、居住成本高,想转手还麻烦

一梯一户的房子单价本身就比同小区的其他户型高,再加上不少一梯一户的小区位置都不错,总价往往会比普通户型高出30%左右。

比如同小区一套120平米的两梯四户房子卖400万,一梯一户的140平米房子可能就得卖到520万,多出来的120万,对很多家庭来说都是不小的负担。

而且后续的居住成本也高,物业费、电梯维护费、公共区域维修费,每个月加起来比普通小区多好几百。

想把房子卖掉,也没那么容易。因为总价高、后续成本也高,愿意接手的人本来就少,往往得降价大几十万,才能吸引到买家。

有位业主说:“我家的一梯一户房子挂了半年,降了30万都没人问,后来又降了20万,才好不容易卖出去,算下来比买的时候亏了不少钱。”

要是想把房子租出去,也同样困难。

租客租房的时候,都会算一笔账,一梯一户的房子租金高,物业费还得自己承担,每个月的支出比租普通房子多不少,很少有人愿意花这个钱。

所以大家在选房子的时候,别只看表面的“高端”,更要结合自己的实际需求和经济能力,多考虑居住的实用性和性价比,这样才能选到真正适合自己的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