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龄津贴如何申领?困难老年人有哪些补贴?你关心的都在这里
发布时间:2025-09-23 07:22 浏览量:1
9月22日下午,市政府新闻办组织召开“民生有温度 幸福有质感”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12场)。介绍“银龄享品质 幸福新图景”济宁市老龄事业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十月将迎来“全国敬老月”,请介绍一下今年济宁市“敬老月”的活动安排。
为深入贯彻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弘扬中华民族孝亲敬老的传统美德,营造尊老、敬老、爱老的社会风尚,8月底,全国老龄委印发了《关于开展2025年全国“敬老月”活动的通知》,明确于2025年10月10日至31日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敬老月”活动。围绕今年“弘扬孝亲敬老美德 共建老年友好社会”的活动主题,聚力打造“孔孟之乡·孝当先”济宁“敬老月”活动品牌,细化“敬老月”实施方案,开展好六项系列活动。
一是开展老龄国情教育与文化引领系列活动。深入开展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进机关、进党校、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进为老服务机构”活动,大力弘扬新时代孝亲敬老文化。组织开展“敬老月”系列主题宣传活动,广泛宣传敬老爱老助老典型的先进事迹。
二是开展志愿服务与精准关爱系列活动。动员并组织广大党员干部、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社会各界力量,开展走访慰问活动,加强对独居、空巢、留守、失能、重残、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等特殊困难老年人的探访关爱。深入推进“金晖助老”“巾帼为老”“情暖夕阳”等为老志愿服务活动。
三是开展服务体验与消费促进系列活动。推动实施针对中度以上失能老年人发放养老服务消费补贴项目,举办养老机构开放日、免费试住等活动。鼓励社区以及家政、互联网平台等提供老年助餐、助浴、助洁、助行、助医、助急等优惠体验服务。参与2025山东养老服务消费提振年“鲁乐秋安”爱心购物消费季活动,搭建供需对接合作服务平台。推动城市客运无障碍设施设备的更新改造,为老年人出行提供便利。
四是开展健康促进与公益义诊系列活动。深入开展“体重管理年”活动和“老年健康促进行动”,引导广大老年人养成健康生活方式、提升健康素养。围绕老年人健康需求,组织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医养结合机构开展“重阳敬老送健康”义诊和科普宣教活动。积极开展中医健康体检、健康指导、健康管理等服务。
五是开展文化娱乐与体育健身系列活动。深入推进老年阅读工作,持续开展老年教育进社区活动,举办“乐龄老友记”文化活动周。指导各级公共文化场馆举办文艺演出、开展公益培训、举办美术展览以及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丰富老年群体的精神文化与体育生活。持续实施新时代“银龄行动”,引导更多老年人和老年志愿服务组织参与志愿服务。
六是开展普法宣传与权益保障系列活动。广泛开展老年人权益保护普法宣传,持续开展“法律服务 助老护老”行动。组织“全民反诈在行动”反诈宣讲进社区、防范非法金融活动百日宣传教育等系列活动。加大养老保险、医疗保障、长期护理保险宣传力度,促进老年人对养老保障、医疗保障政策的熟悉理解。
《山东省养老服务条例》提出“建立8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高龄津贴制度”,济宁市政策落实情况。
济宁市高度重视高龄津贴政策的落实,于2009年出台了《济宁市老年人养老补贴金发放暂行办法》,初步建立了高龄津贴制度。随后,经过多次政策调整与完善,高龄津贴的覆盖范围和发放标准得以进一步优化,从而确保更多老年人能够享受到政策带来的实惠。
一、发放范围。具有济宁市常住户口,年满8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均可申请享受高龄津贴待遇。
二、发放标准。年满80-89周岁老年人的发放标准由各县市区根据实际情况确定;90-99周岁老年人每人每月发放金额不低于50元;10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每人每月发放金额不低于400元。
三、资金保障。高龄津贴所需资金列入市县财政预算予以全额保障。2025年市级预算安排专项资金2000万元为90周岁以上老年人发放高龄津贴。
截至目前,济宁市已有24.5万名高龄老年人纳入保障范围。下步,市财政局将通过强化政策宣传、优化申请流程、构建动态管理机制等举措,持续提升高龄津贴的发放效率与服务质量。
困难老年人救助政策中有一项是针对经济困难老年人的补贴制度,济宁市政策落实情况。
经济困难老年人补贴分为经济困难老年人生活补贴和经济困难老年人护理补贴。
经济困难老年人生活补贴,是对年龄在60-79周岁、80-89周岁、90-99周岁的低保老年人,在发放低保金的基础上,每人每月分别额外发放80元、100元、200元生活补贴。100周岁及以上的老年人按照《山东省老年人优待规定》给予补助。经济困难老年人生活补贴借助数字民政系统,对年满60周岁的低保老年人自动进行识别,无需老年人主动提出申请,极大地简化了流程,提高了服务效率。
经济困难老年人护理补贴,是对生活长期无法自理、依据《老年人能力评估规范》评定标准为2-4级的低保老年人,每人每月发放85元护理补贴。经济困难老年人护理补贴实行依申请办理:由老年人本人、家庭成员或委托代理人向申请人户籍所在地乡镇(街道)提出申请;乡镇(街道)核实申请人的低保身份、年龄、是否已享受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等信息,对需要进行能力评估的老年人,由县级民政部门委托具备评估资质和能力的养老服务机构或其他第三方评估机构实施评估;乡镇(街道)根据核实情况和能力评估结果,形成审批意见。对通过审批的,自下月起发放补贴。
截至目前,济宁市已有5.38万名低保老年人纳入保障范围。下一步,市民政局将做好政策宣传解读并提升基层服务能力,确保符合条件的老年人能够及时享受到补贴政策的实惠。
曲阜作为儒家文化发源地,在新时代孝亲敬老教育实践中,探索出了一系列具有地方特色的创新举措。曲阜市相关工作的经验做法。
曲阜作为中华文化重要发祥地和儒家文化发源地,历来具有孝亲敬老的优良传统,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优势。近年来,曲阜紧紧围绕新时代老龄工作发展的变化和趋势,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积极开展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典型文化特色的孝亲敬老教育,激励人们向上向善、孝老爱亲。
一、厚植理论根基,提升孝亲敬老教育“高度”
坚持把孝亲敬老贯穿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纳入党校、行政学院和各级领导班子理论学习中心组和干部培训教育内容。注重在强化教育方式方法上主动探索创新,切实推动孝亲敬老教育见行见效。充分发挥社科规划引导和成果激励作用,发挥曲阜市文化“两创”研究院、孔子研究院、驻曲高校等本地智库作用,围绕孝亲敬老思想研究阐释,加强实践经验总结和路径分析。持续深化“1+10+e”理论宣讲模式,建立1支骨干宣讲队伍。建好用好10支志愿宣讲队伍、培养一批理论传播网络明星讲师,开展线上线下全覆盖、分众化宣讲1000余场。
二、深耕道德沃土,增加孝亲敬老教育“深度”
广泛组织开展内涵丰富、富有意义的“敬老月”活动,营造关心关爱老年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浓厚氛围。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乡村“复兴少年宫”等基层阵地,开展“情暖银龄”“青春伴夕阳”等关爱老年人活动。积极培育“孔子故里好家风”,持续推进移风易俗,“厚养薄葬、孝德礼葬”深入人心。完善多层级选树、全方位宣传、常态化学习机制,在全市开展“做尚德党员,建孝和之村”活动,村村设立“孝德榜”,创新走出“晒被子”评选“孝贤明星”的路子,充分发掘孝亲敬老人物。
三、注重文化涵育,拓展孝亲敬老教育“广度”
紧紧围绕建设“孝德之城”目标定位,大力弘扬孝亲敬老美德。建设“流淌的经典”儒学美德示范街区,组织开展“孝亲敬老文化进公交”活动,充分展示了中华孝亲敬老传统美德。全市各村(社区)“相约黎明”孝亲敬老志愿服务队每天为孤寡老人提供探视照料服务,“助老食堂”让孤寡老人乐和一家亲、同吃一锅饭。坚持做好“文化+”的文章,策划“孝亲敬老看曲阜”主题宣传推介活动,走出了一条“依托孝亲敬老文化发展旅游,借助旅游传承孝亲敬老文化”的文旅融合发展道路。
来源:济宁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