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铸丰碑:记华夏第一位现代“花木兰”郭俊卿与她的故乡赤峰

发布时间:2025-09-23 08:35  浏览量:1

作者 | 赤都文化驿站 宋鹰鹤

2025年,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历史坐标上,9月23日,我们迎来了郭俊卿同志逝世42周年暨参军80周年的双重纪念日。此刻,赤都文化驿站、赤都展览展示馆、内蒙古郭俊卿文化教育办公室,与赤峰贤达学者们共同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缅怀这位从北疆内蒙古赤峰红山大地走出的伟大英模。

一、赤峰沃土,英雄初长成

1930年,郭俊卿生于热河省(今辽宁省凌源县)。6岁时,为躲避战乱与饥荒,她随家人逃荒至内蒙古巴林草原,在今赤峰市巴林左旗/巴林右旗的土地上艰难求生。这片广袤而贫瘠的土地,不仅见证了她童年的苦难——父亲遭地主迫害致死,家庭瞬间支离破碎,更磨砺出她坚韧不拔、永不低头的品格,在她心中播下了对压迫的仇恨与对自由的渴望。

二、金戈铁马,军中“花木兰”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的曙光初现,年仅15岁的郭俊卿做出了改变一生的决定。她剪去长发,女扮男装,化名“郭富”,在今赤峰市林西县毅然参军,从此踏上硝烟弥漫的战场。

在部队中,她凭借惊人的毅力与无畏的勇气,迅速从新兵成长为令战友刮目相看的“钢铁战士”。1946年冬,她单人独骑,在风雪交加的茫茫大山中疾驰60公里,圆满完成送信任务并顺带消灭一股土匪,自己却因过度劳累晕倒;1948年解放热西的战斗中,面对装备精良的敌人,她带领全班战士冲锋陷阵,浴血奋战,成功攻占制高点。从东北到广东韶关,她随四野部队南征北战,参加大小战斗数十次,先后荣立特等功1次、大功3次、小功4次,荣获模范奖章、勇敢奖章及毛泽东奖章各1枚。1947年,经赤峰籍班长顾海林介绍,郭俊卿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信仰愈发坚定。

三、荣耀加身,精神永流传1950年9月,中央军委授予郭俊卿“全国特等女战斗英雄”称号,毛泽东主席赞其为“现代花木兰”。她受到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毛泽东评价她:“巾帼不让须眉,是一位合格的共产主义战士!”同年11月,她作为中国青年代表团成员出访苏联,所到之处备受赞誉。

她的传奇事迹被广泛传播,连环画、小说、诗歌争相以她为题材,著名画家徐悲鸿为她创作油画《郭俊卿像》。1959年,长春电影制片厂将她的故事搬上银幕,拍成建国十周年献礼影片《战火中的青春》,影片中“高山”的原型即为郭俊卿,感动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

四、初心不改,平凡亦伟大

1950至1955年,郭俊卿进入中国人民大学等地深造。1956年转业后,她脱下军装却未褪军人本色,始终保持艰苦奋斗作风,投身地方经济建设,在山东等地默默奉献。1983年9月23日,这位传奇英雄在南京病逝,年仅53岁。她一生节俭,临终时身边仅有一只旧皮箱、一床旧被、一条毛毯和不到100元钱。新华社发布讣告,称她“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出生入死,屡建奇功”。她的骨灰安放在今常州市龙城古园兰陵墓区,骨灰盒上“特等战斗英雄郭俊卿”几个字,是她一生荣耀的见证。2009年,郭俊卿等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模人物”。

五、薪火相传,赤峰缅木兰

郭俊卿与赤峰渊源深厚,父母、弟弟、弟媳均长眠于此。赤都文化驿站负责人宋鹰鹤与郭俊卿同为巴林左旗人,郭俊卿曾在左旗草原生活十余年。出于同乡情谊与对英雄的敬仰,宋鹰鹤多年来投入数百万巨资,从全国各地搜集1000余件关于郭俊卿的原版老照片、书刊、报刊等珍贵史料。为更好宣传这位赤峰走出的巾帼英雄,驿站注册了《木兰俊卿》商标,开设公众号“郭俊卿文化教育资料展览中心”及“郭俊卿教育基地”视频号。在内蒙古赤峰政府部门等推荐下,驿站协助CCTV《国家荣光》栏目拍摄了50余分钟的纪录片,于2025年5月播出,让更多国人全方位了解这位女英雄的光辉事迹。

郭俊卿因战争受伤失去生育能力,为守护国家荣誉与“现代花木兰”称号,她选择一生未婚,通过收养两个女儿延续家庭温暖。大女儿郭立民是其亲弟弟郭荣的长女,未满一岁时被收养,长期陪伴在侧,并多次为赤都文化驿站捐赠郭俊卿的生活物品,支持英雄事迹的传承;二女儿郭利华是她在上海治病期间从福利院领养的孩子,曾是军人,继承遗愿为国家贡献力量。目前,两个女儿均在江苏常州幸福生活。

如今,郭俊卿的直系亲属已在赤峰生活百余年,侄辈郭丽琴、郭凤山,外孙申海华等仍在这片土地上奋斗,传承着她不服输、敢拼搏的精神。

六、结语:英雄不朽,精神永存

古有花木兰代父从军,流芳千古;今有郭俊卿女扮男装,保家卫国,青史留名。她的事迹,是赤峰的骄傲,更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在这个抗战胜利80周年的特殊年份,让我们铭记郭俊卿这位“现代花木兰”的传奇一生,传承她的红色精神,在新时代的征程中勇往直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特别说明

为纪念郭俊卿同志在赤峰参军80周年及逝世42周年,特发布此内容。本文由赤都文化驿站宋鹰鹤根据本馆收藏的郭俊卿事迹原版史料整理撰写。视频素材来源于官方网站,版权归原创团队所有。因学识所限,文中若有疏漏之处,恳请读者在文末留言指正。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感谢您的理解与支持!

宋鹰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