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再进化!后市行情怎么看?

发布时间:2025-09-23 11:19  浏览量:1

多名成年男子的全力飞踹下,人形机器人瞬间倒地,却在0.3秒内迅速起身——这不是科幻电影,而是机器人技术的最新突破。

热点要闻

人形机器人稳定性获突破性进展。9月22日最新公开演示视频显示,G1机器人在面对多名成年人的连续撞击时,虽被击倒但几乎瞬间便能自主完成起立动作。该机器人不仅能够承受各种外力推搡,还展示了“鲤鱼打挺”、太极推手及扫腿等复杂动作。在视频末尾,G1还展现了连续空翻的高动态运动能力。

此次展示的“反重力”模式显著提升了机器人在任意动作序列下的稳定性,即使摔倒也能快速起身。这一技术进步解决了传统机器人摔倒后需要人工复位的痛点,将恢复速度提升了10倍。

行业动态

人形机器人行业正从“能走两步”向“抗揍耐造”实用化方向转变。行业技术竞争焦点已从单纯的运动能力转向在复杂环境下的适应性和稳定性。

此次G1机器人采用的低惯量高速内转子永磁同步电机方案,支持23至43个自由度,最大关节扭矩可达120牛·米,为高动态表现提供了硬件基础。

同时,行业出现“脑体分离”的发展趋势,部分企业专注于机器人本体制造,同时与专业的AI模块供应商合作。这种专业化分工模式有望进一步降低人形机器人的制造成本,加速商业化落地。

商业化进展

人形机器人已在特定工业场景实现初步应用。根据世界储能大会公布的信息,该类系统已在工业巡检、电网运维和储能操作等环节取得初步应用成果。

能源、交通、消防应急、生活娱乐等多元场景被认为是机器人技术持续落地的重要方向。未来,机器人进一步融入工厂环境,执行复杂操作和高强度重复劳动,将是需要攻克的关键课题。

成本优势为人形机器人的大规模商用创造了条件。相比传统液压驱动技术,纯电驱动方案解决了成本高的难题,使机器人售价大幅低于同类产品。

后市展望

人形机器人行业正迎来重要发展窗口期。随着核心技术的不断突破,行业应用场景有望持续拓展。

从长期来看,能够执行复杂操作和重复劳动的机器人产品存在较大市场潜力。随着机器人可靠性和稳定性的不断提高,其在工业生产等领域的渗透率有望持续提升。

技术进步与成本下降形成良性循环,推动行业从实验室演示向规模化商用转变。产业链专业化分工程度加深,有助于提升整个行业的创新效率和产品质量。

对于投资者而言,人形机器人领域值得关注的是技术突破带来的商业化加速。抗摔打能力的本质是机器人稳定性和可靠性的提升,这是实现大规模商用的重要前提。

投资者可关注企业在核心零部件、运动控制算法以及环境感知能力方面的技术积累。同时,已实现实际场景应用落地的技术路径更具投资价值。

行业分工趋势下,投资者可关注在特定环节具有竞争优势的企业,例如专业模块供应商与本体制造商的合作机会。

结论

人形机器人技术正经历从“展示能力”到“创造价值”的关键转变。随着机器人更加抗摔、更加智能,它们将在电网运维、工业巡检等复杂环境中发挥更大价值。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欢迎大家在评论区分享你最看好的投资方向~

风险提示:投资有风险,投资需谨慎。上述内容和意见仅供参考,并非为投资者提供对个股和基金进行投资决策的具体建议,本公司不对使用本资料而引发或可能引发的损失承担任何责任。若相关内容转载自第三方的报告或资料,转载内容仅代表该第三方观点,并不代表同泰基金的立场,本公司力求内容的准确可靠,但对其完整性和准确性不作任何保证。本资料内容的时效截至发布之日,不保证相关信息或观点不发生变更,请以最新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