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工屏定乾坤:中国显示技术的价值突围与范式革命
发布时间:2025-09-23 15:35 浏览量:1
2025年秋,厦门。
天马微电子发布会的灯光渐暗,大屏幕上,“天工屏”三个字如星辰亮起。
台下坐着中国科学院院士、产业链伙伴、媒体与行业观察者。这一刻,不只属于天马,更属于中国显示产业奋斗史上的一个高光切片。
这一刻,不仅是一家企业的技术发布,更预示着中国显示产业正在经历一场从技术追赶到价值定义的历史性转变。
“我们从硬件制造商,正在成为感官体验的创造者。”
天马微电子执行副总裁姜华玮这句话,不是一句轻巧的转型口号,而是一场酝酿了42年的技术革命正式启幕的宣言。这句话背后,是中国显示产业从追赶到引领的蜕变,是从制造到创造的跃升。
屏之“名”与“实”:从《天工开物》到“天工屏”
“天工”二字,取自宋应星《天工开物》——这部被称作“中国十七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的杰作,记录的是古代中国在农业、手工业中的智慧与匠心。天马以此命名其高端OLED技术品牌,这不仅仅是一块屏幕,更是一种文化符号的技术转译。天马的意图非常明确:要以现代科技续写东方工艺的史诗。
名字是文化的符号,更是技术的野望。
天马“天工屏”所提出的“超级护眼、极致通透、畅快高刷”,看似只是三个技术关键词,但其背后,是中国屏幕产业从“追逐者”到“定义者”的身份转变。它不再满足于在亮度、色域、刷新率等参数上与国际巨头比拼数字,而是重新划定赛道的价值标准——健康优先、体验为王。
正如欧阳钟灿院士所说:“这标志着中国企业持续向高端产品线的坚定迈进。”而天马董事长成为更直言:“高端屏,中国也能定义。”
跳出参数内卷,开启“健康显示”的价值新战争
显示行业过去十年的竞争,某种程度上是一场“参数军备竞赛”。
谁更亮?谁色域更广?谁刷新率更高?……这些当然重要,但当我们每天面对屏幕的时间超过8小时,甚至12小时,一个问题浮出水面:
“这块屏幕是否在看护我的眼睛?”
天马的回答是:护眼不是功能,而是底层逻辑。
“超级护眼”这一理念,被系统拆解为四个维度:无频闪、1nit明眸护眼、低蓝光、自适应环境光。尤其与OPPO联合推出的“全场景真1nit明眸护眼屏”,首次实现了在极暗光环境下依旧护眼的能力,真正做到了“熄灯也安心,暗光不刺眼”。
这不是实验室中的理想数据,而是可量产、可体验的真实技术。
武汉协和医院眼科专家石冰洁博士指出,天马的护眼设计体现了“技术与健康的深度融合”。中国质量认证中心更为其颁发“视觉健康友好度”认证——这是一块屏幕第一次拿到“健康身份证”。
不只是“中国制造”,更是“中国智造”的系统能力展示
央视记者撒贝宁走进天马厦门TM18产线,镜头记录下的不止是机器与流水线,更是一套完整的“高端智造”操作系统:全球领先的蒸镀机,以纳米级精度沉积发光材料;光刻机在玻璃基板上完成微米级雕刻;OHS无人运输系统以每小时400笔的效率串联工序;625道制程、468道检测工序,全程在高洁净度的无尘车间完成·……
高度自动化的生产线、纳米级的工艺精度、智能化的质量检测,这些不仅代表着制造能力的提升,更展现了中国企业从规模优势向质量优势的战略转型。
撒贝宁感叹:“眼前高度智能化的产线,代表的是中国高端制造向数字化迈进的坚定步伐。”
而这背后,是天马42年的积累:从1983年深圳厂房中第一块自主屏幕,到国内首条G5.5 LTPS产线,再到如今全球顶尖的柔性AMOLED产线TM18。天马不做昙花一现的技术表演,而是长期主义的系统构建。
从“隐形冠军”到“感官体验创造者”的关键一跃
天马在公众视野中一度是“隐形冠军”。
它曾是无数国产手机背后的屏幕供应商,技术扎实却低调潜行。
但“天工屏”的发布,意味着天马正在走向台前——它不仅要制造屏幕,更要定义体验。
执行副总裁姜华玮在演讲中明确提出,天马的新使命是成为“感官体验的创造者”。这意味着屏幕不再只是硬件单元,而是人机交互的中枢、是视觉健康的守门人、是情感连接的界面。
OPPO副总裁刘畅在现场宣布,Find X9系列将首发搭载天工屏。天马与OPPO还联合成立实验室,共同推进健康显示技术的研发与标准制定。
这场技术变革的背后,是供应链关系的重构——供应链合作模式,从此从“定制”走向“共创”。
天马与OPPO新的合作模式已经超越了传统的供应商与客户关系,进入了共同定义产品、共创行业标准的新阶段。联合实验室的成立,不仅是商业合作,更是产业生态的升级。正如OPPO副总裁刘畅所言:"这不仅仅是一次产品突破,更是中国厂商携手提升产业竞争力的实践。"
中国显示,正在输出怎样的未来?
天马“天工屏”的出现,至少为我们带来三个层面的启示:
1.技术竞争正在从“参数逻辑”转向“人本逻辑”。技术的进步永无止境,但对人的关怀始终是科技发展的最终归宿。屏幕的好坏,不再只是分辨率、亮度、色域的数字游戏,而是它能否让人看得更舒服、更持久、更健康。天马已经跨过了硬件制造,迈到了体验创造。
2.中国制造正在从“规模优势”走向“标准定义”。通过构建健康显示的标准体系、联合权威机构背书、与终端品牌共同推广,中国屏幕企业首次在高端消费市场中掌握了话语定义权。
3.文化符号成为科技品牌的重要资产。“天工”不止是一个名字,它是一种身份认同,是技术自信与文化自信的双重表达,自此,天马已逐渐从产品输出进阶到价值输出。
这些转变的背后,是中国制造业整体实力的提升,更是发展理念的深刻变革。
天马的选择代表了一种新的产业竞争逻辑:不再在别人设定的赛道上追赶,而是开辟新的价值赛道。当全球显示行业还在比拼参数时,天马已经将"健康显示"作为新的竞争维度,这既体现了技术自信,更展现了战略智慧。
这场变革的意义可能远超显示行业本身。它展示了一条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可行路径:以技术创新为根基,以用户体验为中心,以文化自信为灵魂,通过重新定义价值标准来实现弯道超车。
站在更宏观的视角看,天工屏的出现恰逢其时。在全球产业链重构的背景下,中国制造业正从"世界工厂"向"世界创新工场"转型。这种转型不仅需要技术创新,更需要价值创新;不仅要制造产品,更要创造标准;不仅要满足需求,更要引领需求。
结语:
“天工屏 定乾坤”——
何为“乾坤”?
是格局,是视野,更是一种行业秩序的重构。
42年前,天马在深圳发出微光;42年后,它在厦门点亮了整个中国显示产业的星空。
每一块天工屏,都不再只是一块玻璃基板与发光元件的组合,而是一个融合了技术深度、健康温度与文化厚度的“视觉生命体”。
《天工开物》序言中说:“人心有智,无物不可开也。”
天马以此明志,中国屏幕以此立界。
从此,全球显示行业的价值坐标系中——
东方有屏,其名为天工。
屏虽一方,而定见乾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