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年会 | 专题会议七:现代化人民城市建设的小城镇实践

发布时间:2025-09-23 18:35  浏览量:1

导读

8月29日上午,由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小城镇规划分会承办的2025中国城市规划年会“专题会议七——现代化人民城市建设的小城镇实践”在沈阳顺利召开。会议分为特邀主题报告、论文宣讲及点评、圆桌讨论三个环节。

本文字数:5702字

阅读时间:18分钟

特邀主题报告

主持人:耿虹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小城镇规划分会副主任委员,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博导

主题报告1

客观认识小城镇在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中的作用

何兴华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

住房城乡建设部计划财务与外事司原司长

何兴华系统论述了小城镇在中国现代化人民城市建设中的作用、历史演变、争议及未来方向。中国特色的城市现代化建立在城镇化基础之上,小城镇是实现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一环。

何兴华回顾了小城镇定义随时代变迁的过程,其发展始终服务于国家战略,从解放初期的城市建制调整,到“三线建设”时期的基地型小城镇,再到改革开放后依托乡镇企业崛起,每个阶段都承载着特定的历史使命。

然而,小城镇的发展长期处于争议之中。争议的根源在于对其定位的不同理解:作为客观存在的“居民点”、可调整的“行政管理单元”或灵活的“政策对象”。这些不同视角导致了对发展重点、政策有效性及资源分配方式的持续讨论。

新型城镇化战略为小城镇赋予了明确角色,即以人为核心,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并在城市群为主体形态的城镇格局中,与大中小城市实现功能互补、协同发展。分类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是当前关键举措,小城镇的规划应被视为一种选取发展重点的区域规划,必须警惕同质化和盲目“造城”的风险。

最后,何兴华客观而辩证的总结:小城镇在服务农民、连接城乡方面发挥着重要而独特的作用,是现代化人民城市建设中的载体之一。但同时必须清醒认识到其发展局限性,部分小城镇可能面临衰落,需要制定分类、精准的应对之策。其作用的有效发挥,离不开科学的规划和审慎的政策引导。

主题报告2

“人-地-业”和谐共生:基于系统风险防控的乡村韧性规划策略

曾穗平

学会小城镇规划分会委员,

天津城建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教授

曾穗平系统阐述了在城镇化冲击下乡村面临的系统性风险,建构了基于系统风险治理的乡村韧性规划理论,并提出相应的韧性规划应对策略。

乡村发展正面临日益复杂的系统性风险,这类风险具有网络化、多维度耦合与动态演变的特征,来源于人口、土地、产业等多个维度的相互影响与叠加。传统的单向、被动响应式治理模式已难以应对,必须转向系统性、主动性的韧性规划治理。

曾穗平认为,当前乡村风险治理与韧性建设在理论上已形成明确演进路径:从关注单一风险转向多元并列,再发展到强调整体性与系统性的综合治理。实践中需从风险识别、状态评估到韧性优化构建全链条治理框架,突出“人-地-业”三大系统的耦合协调与自适应能力的提升。

结合天津城边村、大运河文化保护区及山地乡村三类典型案例,研究剖析了不同地域乡村风险的分异机制与表现形态。例如,城市边缘区面临人口结构失衡、土地破碎化与产业低端锁定等风险;文化型乡村侧重遗产保护与发展间的张力;山地乡村则突出生态敏感与生计可持续之间的平衡。

在此基础上,曾穗平提出应通过“宏观—中观—微观”三层次统筹制定差异化韧性策略,包括促进产教融合与人才回流以增强人口韧性,优化土地配置与生态修复以提升空间韧性,推动产业多元化和创新化以构建经济韧性。最终通过分类指导、政策协同与动态适应性规划,实现乡村系统韧性的全面提升,助力乡村治理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稳不稳”的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论文宣讲及点评

主持人:温春阳

学会小城镇规划分会副主任委员,华阳国际设计集团总规划师,广州大学空间规划与景观设计系系主任,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

论文宣讲1

面向高质量发展的美丽圩镇规划探索——以广东省为例

程佳佳

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省作为我国经济大省,在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探索小城镇高质量发展路径具有重要意义。研究以广东省美丽圩镇建设为实践样本,系统梳理了其“三阶段”发展历程,并通过云浮市富林镇、揭阳市五经富镇和清远市大崀镇三个典型案例,提炼出“人本化-品质化-一体化”的渐进式规划路径,总结全域管控、用地保障、产业共建、规划操盘等创新机制。

研究表明,美丽圩镇的高质量发展需以城乡融合为目标导向,通过“三步走”模式逐步解决人居环境短板、功能服务不足及镇村联动薄弱等核心问题,逐步实现圩镇从“环境改善”到“功能提升”再到“价值跃迁”的转型。未来,需进一步强化区域联动、数字赋能与社区参与,推动美丽圩镇建设从“示范探索”迈向“全域提质”,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实践范本。

专家点评

汤放华教授认为,该报告选题好、内容扎实,并结合广东在美丽圩镇建设中人本化、品质化和一体化的“三步走”实践,为其他地区小城镇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经验,同时强调各地应结合实际借鉴,不宜简单照搬。

论文宣讲2

生态脆弱乡镇空间分区划定与管控研究——以子洲县老君殿镇为例

王泽强

长安大学建筑学院

生态脆弱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低且恢复能力弱,科学的空间分区与管控对协调保护与发展至关重要。研究以子洲县老君殿镇为例,通过识别生态“源”地和生活“源”地并构建全域空间阻力模型,开展土地适宜性评价,将全域划分为生态安全区、生态优化区、农业发展区、后备建设区和优先建设区五类分区。

结果表明,生态源地多分布于偏远区域,而生活适宜区主要沿淮宁河及川道分布;分区结果与现状土地利用及上位规划高度吻合。基于评价结果,研究提出了差异化的空间管控策略,强调以民生保障和生态提升为核心,加强空间管控与生态治理,推动智能化、绿色化转型与长效监管机制建设。研究为生态脆弱型乡镇提供了空间规划与资源优化配置的科学路径,有助于该镇实现生态安全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专家点评

赵宏宇教授认为,该报告选题精准、方法创新,有效结合了国家战略与生态实践,建议未来可进一步挖掘中华传统生态智慧和在地化预灾经验,以更好契合“人民城市”理念,增强对生态脆弱地区的实际指导价值。

论文宣讲3

传统聚落空间形态与微气候环境关联性研究——以重庆丰盛古镇为例

张濒心

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

在气候变化与低碳转型背景下,传统聚落“被动式低能耗”营建智慧具有重要价值。研究以重庆丰盛古镇为例,基于多尺度空间形态与微气候环境指标体系,结合实测与ENVI-met模拟及相关性分析,定量揭示了山地湿热地区聚落空间形态与微气候的关联机制。

研究发现:在街区层面,开放空间率、建筑紧凑度和体型系数与风速呈正相关,与静风区比和PET呈负相关,表明适度开放的布局和规整形态有助于通风散热;在街道层面,街道宽度和天空开阔度与风速正相关、与温度负相关,而高宽比则相反,说明街道尺度直接影响遮阳与通风效果。节点空间、较高地势以及植被水体周边均表现出更优的风环境和热舒适性。

研究建议,在传统聚落保护与低层高密度街区建设中,应合理控制街区面积和建筑密度,增加通风廊道与开放空间,适度扩大街道宽度与天空开阔度,降低宽高比,并加强绿化与水体布局,从而科学提升聚落气候适应性与热舒适水平,为现代低碳人居环境设计提供依据。

专家点评

陶金教授认为,该研究聚焦于传统聚落气候适应性,方法上注重实测与模拟互证,创新性地以定量手段揭示传统空间形态规律,其多尺度系统性分析方法对当代绿色低碳规划设计具有重要借鉴价值,并有助于推动不同地域聚落研究的比较与知识整合。

论文宣讲4

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片区化建设的县域规划探索:以浙江省诸暨市为例

张庆禧

浙江工业大学设计与建筑学院

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是全面深化乡村振兴、推动乡村高质量发展、打造高品质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的重要政策举措。针对当前乡村在人居、土地和产业等方面面临的分散发展困境,研究提出以县域为单位推进和美乡村连片发展的策略,并基于城镇体系理论阐释其内在逻辑。

研究融合“功能-结构-要素”视角,构建了“县域单元-片区单元-村社单元”多层级县域传导体系,分别对应全域统筹、网络关联与功能识别,形成协同联动的县域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片区化发展格局。以浙江省诸暨市为例,通过解析其在目标导向、空间结构转型与要素配置等方面的规划实践,论证了该模式的可行性。

研究强调,尽管聚焦县域整体发展,但仍需关注跨行政区的资源协调与跨尺度流动网络构建,为实现高品质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提供系统性路径借鉴。

专家点评

荣玥芳教授认为,该研究从县域尺度探讨诸暨市片区化乡村发展模式,方法扎实、成果可圈可点,为乡村从“有无”转向“提质”提供了重要路径。同时建议未来可进一步融入基础设施与公共配套的区域协同视角,以更全面推动乡村健康协调发展。

论文宣讲5

适应citywalk的城市旅游空间生产及管控方法探索——以特克斯县为例

阮梦乔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城市空间是城市旅游活动的载体,旅游活动促进城市旅游空间生产和城市功能布局优化。研究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特克斯县为例,针对日益兴起的Citywalk需求,提出“主要节点凝聚-旅游空间行为路径构建-旅游复合空间形成”的空间生产模式。

该模式首先通过打造核心旅游吸引物作为起点,继而设计有机串联特色街巷与潜在吸引物的Citywalk路径,并完善服务设施与节点功能;最终推动路径周边形成主客共享、功能复合的优质空间。这一过程立足于游客与市民共享需求,逐步实现从单点吸引到线性连接、再到网络融合的空间生产路径,为类似城市通过旅游业态创新促进空间优化与功能提升提供了可操作的实践框架。

专家点评

汤放华教授认为,该报告逻辑清晰,从“点-线-面”系统构建了城市旅游空间生产模式,深刻回应了当代游客对深度体验与归属感的需求,具有扎实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同时指出这一方法可进一步拓展至乡村旅游、城市更新及新功能空间塑造等领域。

论文宣讲6

生态安全与韧性双驱的工矿城镇低碳重构路径——以彬州市新民镇为例

李笑颉

长安大学建筑学院

在双碳目标驱动下,工矿型城镇面临生态安全与韧性协同重构的系统性挑战。研究基于工矿型城镇演进阶段识别出产业结构失衡、土地利用低效及社会生活生态性不足等核心问题,提出以偏离零的正方向的正弦函数模拟工矿型城镇生命周期曲线,得出从精明增长转向精明收缩的“兴起转型-成熟转型-衰退转型”2.0版转型路径。

以彬州市新民镇为例,通过土地利用低碳化、构建循环产业体系及提升设施低碳水平等规划措施,大幅提升城镇的碳汇能力,验证了“生态-韧性”双维驱动路径的有效性。研究强调,工矿型城镇不同发展阶段需差异化协调双驱关系:兴起期重生态预控,成熟期强韧性网络,衰退期促功能再生。

生态安全与韧性协同优化不仅提升了碳汇与适应能力,也为同类城镇提供了可量化、可推广的低碳转型范式,实现了降碳过程的稳定性与可持续性。

专家点评

赵宏宇教授认为,该研究提出的生命周期曲线与“生态-韧性”双驱路径精准契合资源型城镇发展实际,方法成熟且具有典型性。同时指出,小城镇发展应跳出传统规模思维,真正以生态规律为主体进行系统调整,而非仅将生态系统视为服务工具,这对新时代城镇发展具有重要反思与引领价值。

论文宣讲7

群落聚合 精准协同:京津冀乡镇单元群落式协同研究

任晓桐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

京津冀协同发展自2014年升级为国家战略以来,已步入资源配置精准化与规划实施精细化的深水区,协同重心开始向乡镇单元下沉。作为区域协同发展的基础空间载体,乡镇单元在纵向“县-乡”战略传导与横向“乡-乡”需求联动的双重作用下,面临资源配置失准、协同交互失效与发展活力不足等结构性矛盾。

研究提出“群落聚合-精准协同”的理论框架,系统破解乡镇协同困境。在空间组织上,识别腹地型、区域型及轴带型三类乡镇群落聚合模式,并制定差异化规划策略;在协同实施上,构建以战略政策为引领、规划与清单为界面、建设与治理同步的精准协同路径,依托国土空间规划实现“战略深化-规划响应-传导实施-效能反馈”的全周期协同治理闭环。

该框架通过横向网络化协同与纵向穿透式治理,激发乡镇协同动力,提升发展效能,为京津冀乡镇单元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指引,未来还需结合动态监测与治理效能反馈,持续完善长效机制与实施路径。

专家点评

荣玥芳教授认为,该研究通过对京津冀乡镇协同模式进行区域型、轴带型和腹地型的分类,为区域乡镇协同发展提供了创新思路与重要启发,并期待进一步阐释不同类型聚合方式的内在关系与区别。

点评嘉宾

汤放华(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小城镇规划分会委员,湖南城市学院原校长、党委书记,二级教授)

赵宏宇(学会小城镇规划分会委员,吉林建筑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院长、教授)

荣玥芳(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小城镇规划分会委员,北京建筑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博导,北京北建大建筑设计研究院规划院院长)

陶金(学会小城镇规划分会青年委员,华南理工大学,教授)

圆桌讨论

主持人:彭震伟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常务理事、小城镇规划分会主任委员,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博导

在专题会议的“圆桌讨论”环节,各位专家围绕两大议题开展了深入而热烈的讨论。第一项议题为“现代化人民城市建设的小城镇实践”,专家们结合自身研究与地域特点,阐述了各自对“小城镇实践”的核心观点。第二项议题聚焦于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的“着力优化现代化城市体系”重点任务,特别是其中“分类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继续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等内容,专家们为学会小城镇规划分会以及全国小城镇规划同行们提出了具有指导意义的建议。

讨论嘉宾

耿虹(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小城镇规划分会副主任委员,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博导)

温春阳(学会小城镇规划分会副主任委员,华阳国际设计集团总规划师,广州大学空间规划与景观设计系系主任,教授级高工)

杨永胜(学会小城镇规划分会委员,内蒙古城市规划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长、正高级工程师)

赵之枫(学会小城镇规划分会委员,北京工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教授、博导)

林华(学会小城镇规划分会委员,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总规分院院长,正高级工程师)

会场照片

本文来源:小城镇规划

官方信息,权威发布,请认准中国城市规划年会官网:http://www.planning.cn/

年会官方小程序

把年会手册装进手机里,会议日程、调研路线、最新资讯......随时都能查看!

年会专题

想知道2025中国城市规划年会上都发生了什么?有哪些精彩报告?报告内容具体是什么?年会专题地址:https://www.planning.org.cn/2025anpc/index.html

年会官网

年会小程序

年会专题

其他年会相关信息,我们将及时通知!童鞋们、盆友们如果有什么问题,可以在文末留言交流哦。

【免责声明】本公众号发布的内容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以任何形式进行牟利。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于第一时间协商版权问题或删除内容。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规划年会 | 学术对话四:县域城镇化中的城乡融合多元图景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

专家访谈 | 城镇化进入下半场:以人为本,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 |【政策领悟】何子张:城镇化稳定发展期之“三大转变”——家庭城镇化、资源资产化与城市运营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