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被“好汉”滤镜骗了!梁山这十位,说是凑数都算抬举
发布时间:2025-09-23 03:21 浏览量:1
一提梁山108将,大家先想到的准是林冲枪挑小梁王、武松打虎这样的名场面,总觉得能上梁山的都是有真本事的英雄。
可最近不少人在聊,梁山里其实藏着不少“滥竽充数”的角色,今天咱好好说说这十位被吐槽最多的“凑数好汉”。
第十位是险道神郁保四,这人最显眼的就是身高——宋朝人均身高不到1米7,他却超2米2,活脱脱一个“巨人”。可除了身高,他是真没啥能耐。上山前凭着身高拉了200多人当山贼,最“厉害”的事居然是抢了梁山的战马送给曾头市,等于给敌人送补给。后来归顺梁山,就只干一件事:扛大旗,跟战场边的拉拉队没啥区别,全程透明人,最后征方腊时死在清溪县,连句像样的台词都没多留。
第九名活闪婆王定六,光听名字就透着敷衍。他原本是开酒家的,认识张顺后就“带资入股”上了梁山,排104位。结果上山后啥也没改,接着管北山酒店,跟换个地方开店似的,既没参与打仗,也没出谋划策,最后征方腊死在宣州,存在感低到让人记不住。
第八位菜园子张青,说他是梁山“家庭妇男”一点不冤。他跟孙二娘在十字坡开人肉包子店时,日常就是种种菜、买面粉,日子过得挺惬意。上梁山后排102位,还是干老本行:打探消息、管酒馆。直到征方腊,欧鹏战死军心乱了,他才在乱军中被杀,算是没白占个好汉名额,好歹死在了战场上。
第七位金眼彪施恩,堪称“高开低走”的典型。第28回就出场了,帮武松夺回快活林,当时不少读者以为他是个大人物。结果上了梁山后直接隐身,既没武功表现,也没计谋贡献,勉强混了个巡逻营步军头领,排85位。最后征方腊打常熟时,居然落水淹死了,连个像样的结局都没有。
第六位石将军石勇,说是“将军”,其实就是个街溜子。早年因为赌博杀人逃到柴进庄上,后来帮宋太公给宋江送了封信,才算搭上梁山的线,排99位。这人是真没啥用,打仗不行,后勤也干不了,征方腊打歙州时,被王寅一枪就挑死了,连挣扎的余地都没有。
第五位九尾龟陶宗旺,本是个农民,活不下去才当山贼,后来仰慕宋江上了梁山。施耐庵对他是真“吝啬”,连台词都没给几句,排75位,日常就负责修山寨、搞基建,纯纯的后勤人员。最后征方腊死在润州,没给读者留下任何印象。
第四位小遮拦穆春,是揭阳镇的富二代,却跟着哥哥当恶霸,后来一时脑热造反,大闹江州后上了梁山,排80位。这人本事平庸到极点,武艺、计谋、领兵能力全没有,全程隐身,不管是招安前还是招安后,都没任何拿得出手的战绩。不过他运气好,施耐庵好像忘了他,最后让他善终了——征方腊后封了武奕郎,辞官回了揭阳镇,成了“人生赢家”。
第三位摸着天杜迁,是梁山元老,宋江上山前他就是二寨主。可这人本事太次,火并王伦时不敢说话,宋江上位后也只能随波逐流,混口饭吃。梁山聚义时排83位,只当个步军将校,最后征方腊死在清溪县,元老的面子全没了。
第二位云里金刚宋万,跟杜迁是“难兄难弟”,王伦时期是三寨主,也是元老。可因为没本事,梁山换了两任头领,他地位越来越低,排82位,还是步军将校。征方腊时死在润州,算是陪杜迁一起走完了“凑数”的一生。
第一位铁扇子宋清,说他是梁山最“水”的好汉,没人反对吧?他是宋江亲弟弟,唯一的优点就是孝顺,文不能谋、武不能打,却凭着宋江的关系排76位。
宋江还特意给了他管后勤的活,有油水还没危险。征方腊时梁山死伤过半,武松都断了胳膊,他却毫发无损,最后还封了武奕郎。宋江死后,宋徽宗觉得他没威胁,想让他承袭名爵,他婉拒回家务农,还得了十万贯钱、三千亩田,儿子后来还中了科举当上官,这待遇,比好多真本事的好汉都强。
说真的,看完这十位,谁能不替林冲、武松这些真英雄委屈?梁山号称“替天行道”,可连宋清这种靠关系上位的、穆春这种纯隐身的都能混进108将,这不就是“凑数”吗?这些人既没为梁山做过贡献,也没体现“好汉”的义气,反而拉低了“梁山好汉”的含金量。
其实《水浒传》写这些角色,或许就是想告诉我们:世上没有绝对完美的“英雄团体”,再光鲜的招牌下,也会有滥竽充数的人。那么问题来了,在你心里,梁山还有哪些“名不副实”的好汉?快来评论区说说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