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前,一游击队员追丢敌人,随即倒地呻吟道:哎呀,崴着脚了

发布时间:2025-09-23 22:52  浏览量:1

一九四七年的苏北平原,七月流火,暑气蒸人。

高耸的玉米秆连绵成一片望不到边的青纱帐,叶子被日头晒得有些发蔫,却又在热风中顽强地发出沙沙的声响,像是这片土地低沉而坚韧的呼吸。

解放前的淮阴县,正处于光明与黑暗交锋的漩涡之中。

反动派的乡公所武装时常骚扰十里八乡,闹得各村都是鸡犬不宁,而地方游击队就像扎在敌人心头的一根刺,与敌人周旋的同时,不断地给予敌人沉重的打击。

7月17日。

游击队队长王凌洋接到情报,盘踞在桃田乡公所的一股反动武装又要出来活动。

王凌洋旋即决定,联合新渡村的民兵,在半道上打他个伏击,狠狠教训一下这帮家伙。

天蒙蒙亮,游击队员和民兵们就悄无声息地进入了伏击地点——一片靠近道路的高粱地和玉米地混杂的区域。

露水打湿了战士们的裤脚,草丛里的蚊虫嗡嗡地围着人转,但没人动弹一下。

队员杨洪海当时趴在一个土坎后面,心脏怦怦直跳。

杨洪海刚参加游击队不久,这是他第一次参加行动,既有初次参加较大规模战斗的紧张,更有即将杀敌的兴奋。

杨洪海摸了摸腰间插着的两颗手榴弹,又紧了紧手中那支老旧的步枪,手心因为汗水有些滑腻。他悄悄望向旁边的老队员,见对方神色沉稳,目光如炬,紧紧盯着道路的拐弯处,心里也渐渐安定下来。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四周只有虫鸣和风吹庄稼的声响。

太阳渐渐升高,暑气升腾起来。

将近晌午时分,道路尽头终于出现了歪歪扭扭的人影。

大约十来个敌兵,扛着枪,懒懒散散地走了过来,嘴里还不干不净地嚷嚷着,丝毫没有察觉危险已经降临。

为首的像个军官,腆着肚子,边走边用帽子扇风。

“打!”王凌洋队长一声令下,如同晴空霹雳。

刹那间,步枪、鸟铳一齐开火,手榴弹也在敌群中炸响。

宁静的田野被激烈的枪声打破。

对面的敌人被这突如其来的打击给打懵了,顿时乱作一团,众人像没头的苍蝇一样四处乱窜。

有的当场毙命,有的哭爹喊娘地趴在地上还击,更多的则是立马掉头逃跑。

“冲啊!缴枪不杀!”游击队员和民兵们如同下山的猛虎,从埋伏点跃出,发起了冲锋。

杨洪海跟着战友们冲了上去,他个子小,但动作敏捷,一边冲一边瞄准一个试图依托田埂抵抗的敌兵开了一枪,那敌兵应声倒下。战斗进行得很快,这股敌人本就不是什么精锐,遭遇突袭后迅速崩溃。

短短十几分钟,战斗就接近了尾声。清点战果,击毙了三名敌人,还抓了四个俘虏。一些残敌利用熟悉的地形,没命地往庄稼地里钻,企图逃脱。

“追!不能让他们跑了!”队长下令追击,扩大战果。

杨洪海眼尖,看到一个身材特别高大的敌兵,甩开两条长腿,拼命往路旁那片茂密的玉米地里钻去,转眼就没了踪影。

“抓住那个大个子!”有人喊了一声。杨洪海来不及多想,一提枪,跟着就追了进去。

一钻进玉米地,仿佛进入了另一个世界。外面阳光刺眼,里面却显得有些幽暗。密密麻麻的玉米秆比人还高,叶片交错,遮挡了视线。

脚下是松软的泥土和杂草,跑起来深一脚浅一脚。那个大个子敌人显然是想利用这片青纱帐摆脱追兵。

杨洪海能听到前面传来玉米秆被碰撞的哗啦声和急促的脚步声,他循着声音紧追不舍。

玉米叶子刮在脸上、胳膊上,火辣辣地疼。汗水顺着额头流进眼睛,涩得难受。杨洪海顾不得这些,心里只有一个念头:绝不能让他跑了!这家伙个子大,力气肯定也不小,要是让他溜回据点,以后又是祸害。

追了大概有半里地,前面的声响突然消失了。

杨洪海立刻停下脚步,侧耳倾听。除了风吹过玉米地的沙沙声,四周一片寂静。那个大个子敌人就像凭空消失了一样。

杨洪海的心沉了一下。

他知道,敌人肯定就躲在这附近的某个角落。这片玉米地太大了,一个人有意躲藏,很难被发现。盲目搜索,不但找不到,反而可能被敌人打个冷枪。

杨洪海猫着腰,屏住呼吸,一双锐利的眼睛像扫描一样,仔细地扫视着周围的玉米丛。每一片看似平静的叶子后面,都可能隐藏着危险。

空气仿佛凝固了,刚才追击的燥热被一种紧张的寂静所取代。他甚至能听到自己心脏咚咚跳动的声音。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搜索毫无进展。杨洪海有些焦急,这样耗下去不是办法,万一敌人的援兵来了就更麻烦了。

杨洪海强迫自己冷静下来,脑子飞快地转动着:“这家伙躲着不动,是怕我发现他。怎么才能让他自己出来呢?”

杨洪海想起小时候在村里和小伙伴们玩捉迷藏,有时候假装找不到,故意弄出点动静,躲着的人自己就憋不住跑出来了。

一个念头像火花一样在他脑中闪现。

对!就这么办!

杨洪海深吸一口气,突然朝着侧前方跑了十几步,然后故意脚下一個趔趄,“扑通”一声重重地摔倒在地,同时嘴里发出了痛苦的呻吟:“哎哟!哎哟……疼死我了……我的脚……” 他一边哼唧,一边竖起耳朵捕捉着周围的细微动静。

起初,只有风声。

杨洪海不气馁,继续用带着哭腔的声音呻吟着,显得十分痛苦无助:“完了,脚崴了,追不上了……哎哟……”

这一招果然奏效。

过了一会儿,就在他左前方不远处的玉米丛里,传来一阵极其轻微的、窸窸窣窣的声音,像是有人小心翼翼地拨开了叶子。

杨洪海心中一动,但呻吟声丝毫未停,反而更逼真了,他还假装试图爬起来,又无力地坐倒。

又过了约莫两分钟,一个高大的身影从玉米丛中慢慢走了出来,手里端着的枪口正对着杨洪海。

正是那个逃跑的敌兵!

他脸上带着惊魂未定又有些凶狠的表情,看清了倒在地上的只是一个年轻的游击队员,而且似乎受了伤,他的胆气顿时壮了不少,狂叫道:“不许动!举起手来!老子毙了你!”

杨洪海心里冷笑,表面上却装出惊恐的样子,哆哆嗦嗦地似乎想举手。

就在敌兵注意力被他的双手吸引,以为已经完全控制住局面的一刹那,杨洪海动了!他躺在地上的身体猛地一旋,一条腿如同铁扫帚般贴着地皮扫向敌兵的小腿踝子骨!

这一下又快又狠!

“哎呀!”大个子敌兵猝不及防,下盘被袭,重心顿失,庞大的身躯“噗通”一声向前栽倒。

倒地时,他的手指下意识地扣动了扳机,“叭!”一声清脆的枪响,子弹打向了天空,惊起了远处树上的几只飞鸟。

枪声未落,杨洪海已经像一头灵巧的豹子,从地上一跃而起,整个身体狠狠地压在了还没完全反应过来的敌兵背上。

敌兵还想挣扎,但杨洪海用尽全身力气,死死扣住他拿枪的手腕,另一只胳膊则勒住他的脖子,同时用膝盖顶住他的后腰。

两人在玉米地里翻滚扭打,压倒了好几棵玉米秆。杨洪海虽然身材不如对方魁梧,但占得了先机,而且动作灵活,力气也足。他瞅准机会,用力反拧敌兵的手臂,痛得敌兵“嗷嗷”直叫,终于松开了手中的步枪。

杨洪海迅速捡起枪,扔到一边,然后用膝盖死死顶住敌兵的后心,解下自己的绑腿带,三下五除二,将敌兵的两只手结结实实地反绑在身后。

直到这时,杨洪海才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汗水已经浸透了全身的衣裳,混合着泥土,脸上也划了几道血痕,但他心里却充满了胜利的喜悦和自豪。

“起来!老实点!”杨洪海踢了踢瘫软在地上的俘虏,捡起了那支步枪。检查了一下,枪里还有子弹。他又从俘虏身上搜出了一个子弹袋,里面装着三十二发子弹。

杨洪海押着垂头丧气的大个子俘虏,背着缴获的步枪,走出了玉米地。

阳光重新照在身上,暖洋洋的。

外面的战斗早已结束,战友们正在打扫战场。看到杨洪海居然一个人抓了个大块头的俘虏回来,还缴了枪和子弹,大家都又惊又喜,纷纷围了上来。

“好小子!真有你的!”王凌洋队长用力拍了拍杨洪海的肩膀,脸上满是赞许的笑容,“单独追击,还能用计把他引出来抓住,有勇有谋!是块好料!”

杨洪海不好意思地笑了笑,黝黑的脸上泛着红光。他回头望了望那片沙沙作响的青纱帐,心里有种说不出的踏实。这一仗,不仅缴获了武器,更让他明白了,勇气加上智慧,就能战胜看似强大的敌人。

这场漂亮的伏击战,像一颗火种,在战士们心中烧得更旺了。苏北平原上的斗争还在继续,但每一个这样的胜利,都让黎明的脚步更近了一些。

参考资料:《淮阴文史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