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工屏,定乾坤:天马何以完成高端一跃?
发布时间:2025-09-24 14:20 浏览量:1
文丨壹观察 宿艺
中国显示产业正加速从“规模制胜”迈向“价值引领”。
过去十年,国内厂商凭借产能与成本优势实现了“有屏可用”的普及,但也带来了明显的产品同质化和价格内卷。国产显示厂商向价值链顶端冲击,拿到全球高端市场话语权,不仅关乎厂商自身的价值空间和全球竞争力,更是国家产业升级的必答题,与提升国家科技形象息息相关。
再看市场趋势,随着电子设备使用时间逐渐拉长,用户对于屏幕的需求正在从“看得清”升级为“看得舒服”。基于显示体验与大众视觉健康需求所打造的高价值产品,极有可能跳出枯燥的参数比拼,成为市场竞争的下一个决胜点。
9月19日,天马微电子举办“天工屏 定乾坤”发布会,正式推出全新高端OLED技术品牌“天工屏”。发布会现场,天马与OPPO签约战略合作,宣布新一代“天工屏”将由OPPO Find X9首发搭载。随后,央视新闻报道撒贝宁实地探访天马微电子厦门工厂,认证“天工屏”是集创新、可靠、精密、健康、智造于一体的“五星好屏”。
新品牌亮相、头部厂商深度合作、国家级平台关注与背书,如此层层递进与叠加,让天马的品牌高端化路线更为清晰,前景也更确定。
然而,高端化是一场硬仗,打的从来不是纯粹的技术突破。那么,这一场高端突围与价值跃迁,天马究竟是如何实现的?
过去,韩系厂商长期主导高端OLED市场,主张极致画质,使得高端屏幕的“天花板”通常由亮度、色准等硬参数定义。久而久之,追求清晰和色彩成为一种某种“既定标准”和“研发惯性”,却很少有厂商能注意到,“看得舒服”这一用户需求并未得到很好满足。
天马敏锐地洞察到传统高端标准与用户健康诉求之间的落差,逐步将产品价值落点从“性能比拼”转向“体验关怀”。此次发布的新一代天工屏,就是天马通过“护眼+通透+高刷”三位一体创新突破,对“高端屏幕标准”展开的一次重新定义。
首先是直接关系用户视觉健康的“超级护眼”。
相比极致震撼的画质,“护眼”是更贴近日常生活的刚需,也正在成为用户越发注重的产品价值。为此,“天工屏”将“护眼”作为底层设计目标,从四大维度构建起全链路的健康守护体系。
长时间注视屏幕时,肉眼难以察觉的频闪容易导致眼部疲劳和酸胀感,而天工屏支持4320Hz超高频PWM调光,频率远高于学术认定的零风险线,同时在全亮度范围实现DC调光。与常规低频PWM调光相比,画面中的“隐形刺激”更少,能带来稳定、柔和、久看不累的观看体验。
蓝光同样是影响视觉健康的重要因素。天马OLED通过系统性优化有机发光器件,大幅降低有害光谱,获得德国莱茵TÜV最高等级的“硬件级低蓝光认证”。天工屏也由此实现将有害蓝光占比压缩至4.7%,远优于业界主流水平,更显著降低视觉损伤。
夜间场景中,过高的亮度不仅刺眼而且影响睡眠。天工屏凭借天马自主研发的TFT电路技术、联合OPPO推出全场景真1nit明眸护眼屏,能够把屏幕最低亮度拉到行业旗舰水准的1nit,在极暗环境下仍能保持色彩准确与画面清晰,亮度柔和如月光,即便深夜使用也更自然轻松。
日常的复杂环境下的光线变化,同样会来带视觉负担。天马自研的HOI光感显示技术,可感知周围光线条件并自动调节屏幕参数,让显示效果始终顺应生物节律,使天工屏无论是在烈日下还是昏暗室内,都能主动适配环境,而不是让人眼来适应屏幕。
回应“看得舒服”这一刚性需求的同时,天工屏还凭借“极致通透”的优势,为用户带来“看得真切”的沉浸体验。
对于消费电子屏幕而言,参数的提升终归要服务用户感知,而所有屏幕技术指标的累积,往往都指向一种“所见即所得”的“通透感”。
天工屏正是围绕这一目标来进行打磨,其全局亮度可达2500nits,峰值更提升至8000nits,即使强光环境下依旧能保持画面细节可辨;色彩表现方面,95% BT.2020的广色域覆盖,使影像呈现出更贴近现实的饱满色彩与生动观感;像素设计上,采用自研“风车像素”(Windmill)结构,大幅增强细节解析力,使文字轮廓清晰分明,动态影像干净流畅,由此综合为天工屏带来色彩准确、层次分明、画面干净清晰的“极致通透”体验。
此外,在大型游戏和视频切换场景下,任何拖影、卡顿显示都会带来极强的负面体验,天工屏也通过“畅快高刷”将流畅感受推向极致。
高刷新率方面,天工屏量产能力已支持165Hz,研发能力最高支持240Hz,画面切换顺滑自然,操作跟手,几乎没有延迟感受;同时搭载的LTPO 3.0技术,可根据显示内容动态调节刷新率,在确保丝滑观感的同时有效降低功耗,实现“高刷+长续航”的更佳平衡。
在发布会现场,武汉协和医院眼科专家石冰洁博士指出,屏幕技术正转向“人本化”改善,天马天工屏的护眼设计体现了技术与健康的深度融合。同时,中国质量认证中心也在现场为天工屏颁发了“视觉健康友好度”认证,再度从权威层面印证了天工屏在护眼技术上的创新成果。
从行业视角来看,天工屏跳出了传统的参数比拼,基于用户真实需求走出了一条“健康护眼技术价值突围”的高端化路径。如此一来,既推动了国产OLED实现从“规模比拼”向“技术+健康双高端”的跨越,也可能使健康显示成为OLED行业的“第二增长曲线”。
更重要的是,天马此次将“看得舒服”纳入高端屏幕核心评价维度,意味着国产厂商不再被动接受海外品牌设定的游戏规则,而是首次以差异化的技术与体验,主动改写全球显示产业的高端标准。
正如天马微电子董事长成为所言:“高端屏,中国也能定义”。天工屏的诞生,标志着中国厂商正在加速从“技术追赶者”走向“标准制定者”角色,可以看作中国厂商在全球显示产业中拿回主动权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天工屏”这一命名,本身就带有深厚的匠造意味。
“天工”源自《天工开物》,承袭国人千百年来工巧开物之志,“天”代表技术创新的无边无界,“工”则凝聚天马过去42年的工艺积累和工匠精神。天马同时透露,“天工屏”其实是天马高端品牌“天”字辈序列的开篇之作,这一信息,无疑为天马未来构建高端品牌矩阵埋下了重要伏笔。
不过,“天工屏”之所以能成为“好屏中的好屏”、天马之所以有底气全力构建未来的高端品牌矩阵,并不依靠命名渲染或品牌战略驱动,而是因为背后伫立着扎实的产业底座。
在高端智造层面,最具代表性的便是天马厦门TM18产线。
这条总投资高达480亿元的产线,是中国单体最大、全球最先进的第六代柔性AMOLED工厂之一,不仅支持大规模定制生产,更在2024年实现了多家客户折叠、HTD等旗舰产品批量交付的“高端可量产”制造水准。
从设备选型到制造环节,TM18 都集成了当下最先进的自动化与智能化方案,每块屏幕的生产全流程覆盖482个检验站点、超1137项质控节点,需要通过115项极端环境下的可靠性测试。顶尖设备再加上精生产、严质检的根本原则,极大保障了规模化出货中的一致性和稳定性,对于全球头部客户而言,这甚至是比产品参数更为稀缺的交付价值。
得益于厦门TM18产线,天工屏“生来”就具备高端品质和大规模稳定交付的能力。同时也不难预见,这一全球标杆产线不但直接赋能天工屏,还必将成为支持天马高端OLED技术创新持续落地、保障天马走稳高端化路线的重要支点。
如果说智造实力是“硬底子”,那么产业协同能力就像是天马高端化的“软实力”。
在显示行业,天马不仅是手机、车载、IT、工业、医疗、AIOT等多个领域的重要供应商,更实现了安卓机主流品牌客户全覆盖,是全球车载品牌的首选,多年来源源不断地收获客户好评。此次“天工屏”落地,同样是天马与头部厂商旗舰产品深度协同的成果。
发布会现场,OPPO副总裁、硬件工程事业部总裁刘畅宣布,OPPO下一代旗舰Find X9系列将首发搭载全场景真 1nit明眸护眼屏,并表示与天马共同打造了行业最高的屏幕出厂品质。同时,天马与OPPO还宣布成立联合实验室,表示双方未来将在健康显示技术研发、行业标准制定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共同推动显示行业向“更健康、更智能”方向发展。
这里传递出两大重要信息:
一是“天工屏”不仅已经可以支持高端旗舰机,而且能够将创新成果快速传递到用户手中,完整具备从“技术研发”到“产业落地”的硬核实力;
二是国内产业链上下游厂商完全可以形成合力,从用户视觉健康需求出发,共同探索与实现全新的标准定义,破除海外厂商的“一家之言”,携手提升国家产业竞争力。
硬核工艺与工匠精神,赋予品牌文化厚度;智造体系保障了高端品质的稳定交付;产业生态协同让技术成果快速走向市场。三重力量汇聚,意味着“天工屏”高端OLED技术品牌并非自说自话,而是已经转化为用户可见、可感知的体验,锚定天工屏迈向高端显示领域的全新起点。
这也表明,天马不只是“尝试”向高端市场发起冲击,更在以实打实的体系化能力构建长期竞争优势,为国产OLED产业打开一条从“性价比”向“价值引领”的长远发展路径。
《壹观察》评论天工屏,对天马来说是一次产品创新,对国产OLED而言是一次价值突围,对于中国显示产业与中国智造而言,更是走向全球舞台中心的重要一步。
发布会后,央视新闻进一步聚焦报道天马厦门TM18产线,镜头跟随撒贝宁走进展厅、实验室与洁净车间,从原料投放到成品出厂,全景式呈现一块高端 OLED 屏幕的诞生过程,展示了国产显示厂商在精密制造与智能制造方面的“高、精、尖”硬实力与全球竞争力。
央视新闻评论表示:“从古代的百工技艺到今天的智能制造,天马‘天工屏’展现出文化的延续与技术的自信。”同时,央视与撒贝宁共同认证,天工屏是集创新、可靠、精密、健康、智造于一身的“五星好屏”,是屏幕界的“五边形战士”。
这一系列报道与评价,既是对国产高端屏幕和天马智造体系对权威背书,证实国产显示厂商已经具备凭借成熟的研发、制造与交付能力,也让天工屏被视为“大国重器”的代表,成为高端旗舰机的“必选好屏”。
回溯42年发展历程,天马从第一代电话机的黑白段码屏起步,开启中国显示产业的初期探索;此后建成国内首条 G5.5 LTPS 生产线,在高分辨率小尺寸领域实现国产化突破;再到全球领先的厦门TM18 柔性 AMOLED 产线,奠定全球竞争力。一路以来,天马持续凭借匠心与技术创新响应时代发展需求,因此无论是天工屏的高端定位,还是品牌的高端化发展路径,都并非“凭空生造”,只是天马长年厚积薄发的自然结果。
天马微电子执行副总裁姜华玮在发布会现场表示,从传统的“硬件制造商”转变为“感官体验的创造者”,是天马品牌新的使命,天马希望用“中国屏”的温度,让全球用户看见中国智造的高度。
天工屏的到来,不仅将加速这一使命的实现,还有望向全球用户传递“中国高端显示技术”的价值主张,推动全球OLED行业从参数竞争转向价值竞争,引领全球显示产业进入以“健康体验”为核心新一轮技术革新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