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坑中国老板?朝鲜投资陷阱太多,2.4亿打水漂,钱没赚到还倒贴

发布时间:2025-09-24 18:08  浏览量:1

现在朝鲜也开始搞自媒体账号了,表面上是正面宣传、提升形象,可你绝对想不到,这背后其实还藏着投资的坑,2020年之前,一大批中国老板揣着钱往朝鲜冲,个个想着抢占先机,结果十有八九都是热情进场,狼狈离场。

先说说山东那个做海鲜的老板。他一开始跟朝鲜会社合作,从那边进口螃蟹和贝类回中国卖。不得不说,一开始这生意做得挺舒心,朝鲜会社的海鲜质量没话说,而且从来不会缺斤少两、弄虚作假,一来二去就信得过了。

后来朝鲜会社抛来个“大馅饼”,说能把海边一个小港口租给他,不过条件是得帮他们建个冷库。老板一算账,要是港口能租20年,绝对稳赚不赔,再说搞海鲜确实缺冷库,这要求合情合理,当即就掏钱动工了。

结果你猜怎么着?冷库刚验收完,朝鲜会社就变脸了,说市里下了文件,不让租港口给中国人。老板当时就懵了,但对方说“冷库还是你的,我们不要”,他也没辙。​

更绝的还在后面,两年后朝方突然寄来一沓账单,地租、管理费、电费、水费啥都有,加起来比冷库本身的价值还高。要么交钱,要么用冷库抵债,老板找驻朝办事处、跑遍朝鲜各个部门,折腾了好几个月,人都瘦了一圈,最后还是只能认栽。

要是说山东老板是被信任坑了,那第二位老板就是栽在了“商机诱惑”上,他在国内听说,朝鲜有个会社手里有大片林场,全是又直又高的好木材,就是没能力加工,想找人投资建加工厂,搞“合作共赢”。​

双方聊得特投机,很快就签了协议:老板建加工厂,所有权归朝方,使用权归他;朝方每年供应定量木材,五年内不能卖给别人,价格随行就市,这位老板也是个急性子,雷厉风行地用5个月就建成了占地50亩的彩钢厂房,设备调试完毕,就等木材进场开工。​

可左等右等,两个多月过去,连根木头影子都没见着。他天天催,催了快半年还是没动静,和山东老板一样,他也开始四处找人托关系,跑遍了相关部门,最后啥用没有,只能空着手回国,这投入的真金白银全打了水漂。

前面两位都是被动吃亏,第三位大连船长可不一样,堪称“狠人本狠”,是唯一带着资产跑路的,他手里有两艘捕捞船,因为在大连出了点状况没法出海,船是养家糊口的根本,又舍不得卖,正犯愁呢,有人给他介绍了朝鲜的合作。​

合作模式听起来挺靠谱:朝方出海域,他出船,赚的钱扣完成本四六分,朝方拿六,他拿四。船长觉得可行,就带着十多个船员开船去了朝鲜,结果刚到地方就出事了,朝鲜会社说他们有法律规定,中国船员不能在朝鲜海上作业,让中方船员先教朝鲜人开船和捕捞技术,之后由朝鲜船员出海,中方只在港口接货。​

胳膊拧不过大腿,船长只能同意,可朝鲜船员每次出海回来,渔货少得可怜,连油钱都不够,船长在海里混了半辈子,一眼就看穿了——这些人肯定是在别的港口把鱼卸了才回来的。他气得说要去申诉,但朝方根本不当回事。

结果就在他跑部门申诉的两天后,某天夜里,他带着船员突然消失了,两艘船也跟着没了踪影,第二天一早,朝鲜会社带着保卫部、安全部的人涌到船长住处,没找到人又冲去翻译家。

那个朝鲜族中国翻译刚起床,开门看到乌泱泱一群人,差点吓晕过去。好在翻译只干了十几天,人证多,被调查两天就放了。后来翻译说,船长跑路前几天突然给了他几千块,说让他回国带几条中华烟和吃的,现在才明白,那是提前给的工资。这波操作,简直是老江湖的教科书级自救。

其实这三位只是冰山一角,还有不少老板栽在了朝鲜,有想挖矿的,兴高采烈把设备拉过去,才发现自己盯着人家的矿,人家盯着的是他的设备,最后矿没挖着,设备也打了水漂。还有房产商,想在那边盖房子卖给当地人,结果连审批流程都走不明白。

加工商觉得朝鲜轻工业依赖进口,在当地建厂生产肯定赚钱,最后全被现实教做人。这些人的逻辑其实都挺自洽,觉得能利用当地资源和市场缺口赚钱。但他们忘了,朝鲜有自己的一套运行规则,资本主义那套玩法在那根本行不通。

就像辽宁西洋集团,2007年到2011年砸了2.4亿元,在朝鲜建了现代采矿场和年产能50万吨的铁精粉选矿厂,董事长周福仁还预计每年能赚15亿。结果2011年9月,朝方突然提了16个和合同相悖的要求,包括同工同酬、缴各种税费等,没谈拢就单方面终止合同,把中方人员赶了出去。

为啥这些老板都栽了?因为那边的“隐形成本”实在太吓人,全是你想不到的坑。先说成本幻觉,很多人觉得朝鲜人力、土地便宜,其实生产成本高得离谱。朝鲜常年缺电,建工厂得自己买发电机,光燃油费就是一笔大开销。

通讯更别提了,电话费和网络费高到能让你怀疑人生,想和国内联系都得掂量掂量。再加上联合国第2371号决议的制裁,很多工厂设备根本没法正常入境。有些老板急着开工,只能贿赂海关走私,这相当于给自己埋了颗雷,指不定哪天就被“秋后算账”。

更头疼的是人情世故,朝鲜各级部门财政紧张,见了外企就像见了“摇钱树”,各种费用摊派一波接一波,简直是“秋风扫落叶”,根本扛不住。翻译也是个大雷区,本地翻译大概率帮着自己人坑外国人;中国翻译虽说懂朝鲜语,但大多不懂当地国情,动不动就把老板坑了。

所以说,赴朝投资千万不能抱幻想,得先搞懂当地的规则,做好风险控制。那些看似诱人的商机,背后可能全是陷阱。热情和野心是好事,但投资不是赌运气,尤其是在规则不同的海外市场,多了解前车之鉴,比啥都重要。毕竟赚钱不容易,别到头来“偷鸡不成蚀把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