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诗刊》创刊号2

发布时间:2025-09-24 19:47  浏览量:1

《回忆诗刊》创刊号2


人的一生,每天都在回忆之中。其实,所谓的文学,就是回忆。题记

主编:文理
主创团队:
主办:海滨网络文学

来稿邮箱:ppLL6332211@qq.com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影视改编请联系。
原创首发体裁不限,字排工整文责自负。

《回忆诗刊》主要栏目:

《回忆诗刊》重点推荐

《回忆诗刊》诗人
本期头条诗人
我们六O后(四首)
高淦青
文星诗抄
21. 路

《回忆诗刊》作家
长篇小说《世界与我》
铁壁
第15章:房东的善意

《回忆诗刊》主要栏目:

《回忆诗刊》重点推荐

《回忆诗刊》诗人
本期头条诗人
我们六O后(四首)
高淦青
童年的记忆犹新
一身衣服总是补了又补,
一起去玩耍总有几个,十几个伙伴
木头手枪总是爱不择手
池塘摸鱼总是争先恐后一日三餐总是稀饭馒头,
更有甚者大麦糁饼也是难求
许多同伴兄弟姐妹都有七八九个
白天在林中挖野菜,摘野果
在生产队的仓库里玩着废旧风车拆下的铁锢
铁丝弯曲的小勾
推动铁锢玩得不亦乐乎
夏天,我们这些小伙伴
光着屁股跳进门前小河
打闹摸鱼
有说有笑
进入了学校,我们背着书包
在去往学校的路上比赛跑步
两本课本,数学,语文
朗读,背颂
文具盒内铅笔,小刀,橡皮
除了这些再也没有
最美味的零食只有糖果
小小鱼叉,叉鱼
也曾经为我们改善伙食
雪地捉兔,我们玩得开心乐呵


荷兰花海打铁花
高淦青
上千上万的游客
从四面八方涌来
一个个站着湖边把激动人心的时刻等待
对岸的火炉,铁锤,铁勺
在工作人员的操作下
喷射出火树银花
欢呼雀跃的人们不住贺彩
湖中的游艇指挥着无人机
在空中把火花喷射
一片火树银花
在荷兰花海的夜空中形成了一道道美丽风景线
游客的欢呼声
比百灵鸟的歌声嘹亮
忽然,一声声礼炮声响起
迷人的景色
令游客们心潮澎湃
鼓乐声从四面八方响起
湖边上大游艇上歌舞声
此起彼伏
一声声新年的祝福
预兆着新年的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华夏的未来,蒸蒸日上
真可谓
火树银花不夜天
礼炮声声入耳鸣
载歌载舞令人迷
华夏夜景一片美
诗路
江苏/高淦青
我在乡村的田野里
寻找你的雏形
我在大街小巷里
呼唤你的乳名
我在建筑工地上
寻找你的音频
我在堆满书籍的柜子里
翻阅美文佳句
为你铺垫
我用带茧粗手
为你填壑修平
我用沾满水泥砂浆的雨鞋
度量着你的里程
有生活的地方
都有一条诗路
有人群的地方
就有诗歌的出现
诗路无处不在
诗路,让人生变得多么绚丽多彩
诗路,我在你的世界里
也许不值一提
我却会沿着你的方向
继续努力前行
在你身上留下我深深的足迹
高温下的农民工
高淦青
当钢管被晒得滚烫的时候
瓦刀,泥板还在炎热的夏天里工作
搅拌机的汗水与号子
在工地上响起
铁铲,独轮车亲吻着黄砂
推起了沉重重担向搅拌机一车车飞奔
铁钧拉起一包包水泥与独轮车赛跑
工程车运着一车车砂浆
奔向施工吊车的战场
吊车将装满砂浆的工程车吊向各个楼层
那是工程进度的希望
瓦工师傅们用汗水粉刷成一片片光滑的墙面
尽管汗水淋湿了衣裳
工地上仍然一片繁忙的景象
夏风为我们点赞
厂房四周的花草为我们鼓掌
从脚手架上空飞过的鸟儿也在为我们把歌儿来唱
作者简介
高淦青,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人,农村婚姻家庭群主,农民文学文艺群主。农民作家。60岁,建筑工地农民工。
曾在《作家报》,《诗友》,《南京作家》,《乡土诗人》杂志上百家刊物上发表过作品,今年又在许多平台上发表过作品。
曾经任中国作家报专栏作家,中国乡土诗人协会会员等文学文艺协会会员。


文星诗抄
21. 路
脚下的路,有直有弯
有的平坦,有的泥泞
你走的时候,它是你的
你不走了,它还是它
只是上面,多了你的脚印
22. 云
云是自由的,也是孤独的
它飘来飘去,没有归宿
聚了又散,散了又聚
像极了我们生命里
那些来了又走的人


23. 灯
黑暗里,一盏灯就是希望
照亮眼前的路,也温暖心里的寒
有的人,是自己的灯
有的人,是别人的灯
我努力发光,也想成为一盏灯
24. 茶
年轻时爱喝浓茶,要的是那股冲劲
如今喜欢喝淡茶,品的是那份回甘
茶叶在水里浮浮沉沉
像极了人生的起起落落
最后都归于平淡
25. 影子
你走,它也走
你停,它也停
你亮,它就暗
你暗,它就明
它是你最忠实的伙伴
也是你最沉默的镜子
26. 书
书是静止的船
能带我们驶向不同的世界
有的书是灯塔,照亮方向
有的书是暖炉,慰藉心灵
一本好书,能陪你走很长的路
27. 原谅
年轻时,受了委屈
总想争个对错,讨个说法
如今,遇到不开心的事
摇摇头,就算了
不是原谅了别人
是放过了自己
28. 节奏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节奏
有的人跑得快,有的人走得慢
不必追赶别人的脚步
也不必为落后而焦虑
按自己的节奏走
每一步都算数
29. 窗
一扇窗,隔开了两个世界
里面是生活,外面是风景
你可以选择关上窗,隔绝风雨
也可以选择打开窗,迎接阳光
关键在于,你想看到什么
30. 诗
诗是什么?
是心里的话,没地方说
就写成了句子
是眼里的景,太好看
就变成了意象
它不是生活的全部
却是生活最好的调味剂

《回忆诗刊》作家
长篇小说《世界与我》
铁壁
第15章:房东的善意
秀莲每天在家绣花,很少出门,有时候会觉得有些无聊。房东大娘看在眼里,经常会过来和她聊天。
房东大娘是个热心肠的人,她会给秀莲讲鹤乡的风土人情,讲老街的故事,还会教她辨认鹤乡的野菜。“秀莲,你看,这种野菜叫马齿苋,夏天的时候很多,凉拌着吃很好吃,还能清热解毒。”房东大娘指着院子里的一种野菜说。
秀莲认真地听着,把房东大娘说的话都记在心里。她还跟着房东大娘一起去田埂上挖野菜,体验了一把挖野菜的乐趣。
有一次,秀莲的绣花线用完了,附近的商店又没有她想要的颜色。房东大娘知道后,特意把自己珍藏的几捆丝线送给了秀莲:“秀莲,这是我年轻的时候绣花用的,现在老了,眼睛不好使了,也用不上了,你拿去用吧。”
秀莲接过丝线,感动得说不出话来:“大娘,太谢谢您了。您这么帮我,我都不知道该怎么报答您。”
“客气啥!”房东大娘笑着说,“我们都是邻居,互相帮忙是应该的。你一个年轻媳妇,跟着冬子在这儿不容易,我能帮就帮一把。”
冬子下班回来,秀莲把房东大娘的事情告诉了他。冬子也很感动:“大娘真是个好人。以后我们有机会,一定要好好报答她。”
这份来自陌生地方的善意,像一缕阳光,照进了冬子和秀莲的心里。他们觉得,虽然在鹤乡举目无亲,但有房东大娘这样的好心人,他们的生活也变得温暖了不少。


第16章:祸不单行
这天上午,冬子在工地上搬钢筋。钢筋很重,他和另一个工友一起抬着。走到半路,那个工友脚下一滑,钢筋一下子失去了平衡,重重地砸在了冬子的脚上。
“啊!”冬子疼得大叫一声,倒在了地上。
工友们连忙跑了过来,把钢筋挪开。冬子的脚已经肿得老高,鞋子都穿不上了。张工头也赶了过来,看了看冬子的脚,说:“
没事,就是有点肿,休息几天就好了。”他让人把冬子送回了家,只给了他半个月的生活费,就再也不管了。
冬子躺在床上,脚疼得钻心,心里也很沮丧。他知道,自己一休息,家里就没有了收入来源,秀莲的绣花生意虽然能挣一些钱,但远远不够维持家用。
秀莲看着冬子肿得老高的脚,心疼得直掉眼泪:“冬子,你怎么样?疼不疼?要不我们去医院看看吧?”
“不用了,就是有点肿,休息几天就好了。”冬子摇了摇头,他知道,去医院要花很多钱,他们现在还没有那么多积蓄。“你别担心,我没事的。”
接下来的几天,冬子只能躺在床上休养。秀莲一边照顾冬子的饮食起居,一边更加努力地绣花,希望能多挣点钱。但她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家里的积蓄越来越少,眼看就要见底了。
冬子看着秀莲忙碌的身影,心里既愧疚又着急。他觉得自己太没用了,不仅不能挣钱养家,还要让秀莲为他操心。但他又无能为力,只能默默地躺在床上,祈祷自己的脚能快点好起来。
祸不单行,就在冬子脚伤还没好的时候,秀莲的绣花线又用完了,而且这次她需要的丝线颜色很特别,附近的商店都没有卖的。秀莲看着手里的半成品,心里很着急,却又不知道该怎么办。
冬子看着秀莲发愁的样子,心里更加难受。他知道,现在家里遇到了困难,他必须振作起来,不能让秀莲一个人承担所有的压力。他开始思考,等脚好了以后,该怎么才能多挣点钱,让家里的生活好起来。


第17章:秀莲的担当
冬子受伤后,家里的经济来源一下子断了。看着躺在床上动弹不得的冬子和日渐减少的积蓄,秀莲没有丝毫怨言,默默地挑起了家庭的重担。
她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先给冬子做好早饭,然后就坐在床边绣花。为了能多挣点钱,她不仅绣枕套、鞋垫,还接了一些缝补衣服的活。附近的工友和邻居知道她家的情况,都愿意把衣服拿给她缝补。
白天绣完花,晚上等冬子睡熟后,秀莲又拿出那些需要缝补的衣服,在昏暗的灯光下一针一线地缝补。有时候缝补到深夜,眼睛都熬红了,她也只是揉一揉,继续缝补。每天她只睡三四个小时,脸上布满了疲惫,但她从不叫苦。
冬子躺在床上,看着秀莲忙碌的身影,心里像针扎一样疼。他想帮秀莲做点什么,却连下床都困难。“秀莲,你别太累了,歇会儿吧。”冬子心疼地说。
“没事,我不累。”秀莲笑着说,“我多做一点,就能多挣一点钱,家里的日子就能好过一点。你安心养伤,别想太多。”
有一次,冬子半夜醒来,看到秀莲还在灯光下缝补衣服,头一点一点的,快要睡着了。冬子忍不住流下了眼泪,他在心里暗暗发誓,等脚好了以后,一定要更加努力地工作,不让秀莲再这么辛苦。
秀莲的担当和付出,像一盏明灯,照亮了冬子灰暗的心情。他知道,有这样一位坚强、善良的妻子,再大的困难他们也能克服。
第18章:“无用”的书
养伤的日子很无聊,冬子每天躺在床上,除了吃饭、睡觉,就是看着屋顶发呆。他觉得自己像个废人一样,什么也做不了,心里很焦虑。
有一天,秀莲出去买东西,冬子拄着拐杖,慢慢走到了附近的废品站。废品站里堆满了各种各样的废品,有旧报纸、旧书本、破家具等等。冬子在废品堆里翻找着,希望能找到一些有用的东西。
突然,他看到了几本被丢弃的旧书。他捡起来一看,一本是《鲁迅杂文选》,另一本是一本诗集,封面已经破旧不堪,但里面的字迹还很清晰。冬子如获至宝,把这几本书带回了家。
秀莲回来后,看到冬子手里的旧书,有些不解地说:“你都这样了,还看这些没用的书干嘛?还不如多休息一会儿。”

这些书不是没用的。”冬子笑着说,“
看书能让我暂时忘记疼痛和焦虑,还能学到一些东西。”
从那以后,冬子每天都躺在床上看书。他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还是努力地读着,遇到不认识的字就查字典。《鲁迅杂文选》里的文章,让他对社会和人生有了新的认识;那本诗集里的诗句,让他感受到了文字的力量和美好。
有时候,他还会把自己喜欢的诗句读给秀莲听。秀莲虽然不太懂诗里的意思,但看着冬子专注的样子,也很开心。她觉得,冬子看书的时候,整个人都变得不一样了,眼神里充满了光彩。
冬子知道,这些书虽然破旧,但对他来说,却是宝贵的财富。它们不仅能帮他打发无聊的时光,还能给他带来精神上的慰藉和力量。


第19章:意外的回信
就在冬子快要忘记投稿这件事的时候,他收到了一封来自那家地方文学刊物的回信。信封上的字迹很陌生,冬子心里既紧张又期待,他小心翼翼地打开了信封。
信是编辑写的,内容很简短:“
你的诗很有生活气息,能感受到你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家乡的思念,但在语言和意境上还需打磨。希望你继续努力,多观察生活,多积累素材,期待能看到你更好的作品。”
虽然诗没有被发表,但编辑的鼓励却给了冬子莫大的鼓舞。他拿着信,激动得手都在抖,连忙把信拿给秀莲看:“秀莲,你看!编辑给我回信了!他说我的诗很有生活气息,还鼓励我继续写!”
秀莲接过信,虽然很多字不认识,但看着冬子激动的样子,也替他高兴:“太好了!冬子,我就知道你能行!”
那天晚上,冬子失眠了。他看着窗外的月光,心里充满了希望。他觉得,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编辑的肯定让他更加坚定了写诗的信念。他决定,以后要更加努力地观察生活,写出更多更好的诗。
他把编辑的回信小心翼翼地折起来,和那些烟盒纸诗放在一起。他知道,这封回信,是他文学道路上的第一个鼓励,也是他继续前行的动力。


第20章:伤愈与重启
经过一个多月的休养,冬子的脚终于好了。他能下地走路了,虽然还有点疼,但已经不影响正常生活了。
他想回原来的工地继续干活,却听说张工头因为他受伤耽误了工期,不愿意再要他了。冬子虽然有些失落,但也没有气馁。他知道,只要自己有手有脚,就一定能找到工作。
接下来的几天,冬子每天都出去找工作。他去过建筑工地,去过工厂,去过商店,但都因为没有技术或者经验不足,被拒绝了。
就在他快要放弃的时候,他在老街的一个小工厂门口看到了招工启事,招一名看大门的保安,要求身体健康,责任心强。冬子觉得自己符合条件,就进去应聘了。
工厂的老板看他身板结实,为人老实,就录用了他。工资虽然不高,一个月一百五十块,但包吃包住,相对安稳。冬子很满意,立刻就答应了。
上班的第一天,冬子穿上了工厂发的保安制服,站在工厂门口,心里既兴奋又紧张。他知道,这是他伤愈后的第一份工作,也是他重新开始的机会。他暗暗发誓,一定要好好工作,不辜负老板的信任。
晚上下班回家,冬子把找到工作的好消息告诉了秀莲。秀莲很高兴:“太好了!冬子,这下我们不用担心生活费了。”
“嗯。”冬子点了点头,握住秀莲的手,“以后我会好好工作,你也不用那么辛苦了。我们一起努力,把日子过好。”
秀莲靠在冬子的肩膀上,脸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她知道,虽然生活还有很多困难,但只要他们一起努力,就一定能克服。冬子的伤愈和重新找到工作,像一缕阳光,照亮了他们的生活,让他们对未来充满了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