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高165厘米 能说又能干 新成都人 向你走来

发布时间:2025-09-25 05:11  浏览量:2

转自:成都日报锦观

本地化配套率超90% “天行者2号”发布

身高165厘米 能说又能干 新成都人 向你走来

精准读懂指令

轻巧抓取饮料

敏锐识别手部位置递送饮品

解码“天行者2号”

成都土壤

9月22日,成都市重点产业链建设工作推进会上强调,加快强链突破,推动聚链成群,全面提升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能级水平

2天后,有着超90%成都创新创造基因的“天行者2号”发布亮相,足以侧面窥见成都在具身智能领域“链”就的产业实力

成都基因

诞生背景

研发耗时7个月

核心供应链

均是成都本土企业

研发团队

创新成果

也都来自成都

设计构造

55个

自由度类人构型

能在复杂地形中

实现更稳定

更拟人的

运动控制

搭载着团队

自主训练的

“数据大脑”

踏入家门的那一刻,人形机器人即刻启动,为你递上拖鞋、端上一杯温水……这一“科幻场景”即将成为现实,率先走进日常生活。

9月24日,四川具身人形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在成都正式发布“西南地区首个全尺寸通用人形机器人整机平台——天行者2号”,其核心供应链均是成都本土企业,本地化配套率超90%,是名副其实的“新成都人”。

新在成都研发、本土供应

从技术研发到产业应用全流程赋能

9月22日,成都市重点产业链建设工作推进会上鲜明提出,要围绕产业聚链提能做好终端产品文章、产学研用协同做好科产融合文章、强化金融赋能做好资本要素文章、产品技术应用做好场景驱动文章、企业创新发展做好“进解优促”文章、增强产业承载做好“立园满园”文章。

就在2天后,有着超90%成都创新创造基因的“天行者2号”发布亮相,足以侧面窥见成都在具身智能领域“链”就的产业实力。

“‘天行者1号’研发耗时69天,‘天行者2号’研发耗时7个月。”具身科技合作发展中心总监程卿苗表示,布局具身智能,成都有着得天独厚的产业发展环境。“不管是政策支持,还是应用场景提供,成都优质的营商环境和产业生态为产品的研发提供了天然的土壤。例如环境测试,在‘天行者1号’的基础上,成都不仅搭建平台,而且对接了很多应用场景。”

不仅供应链来自本土,研发团队、创新成果也都来自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天府绛溪实验室等提供了足够的人才、技术成果支撑,助力人形机器人研发。”程卿苗告诉记者。

“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推动科产融合……”这句话,在这位“新成都人”身上具象化了。“中心围绕机器人本体、自然交互、自主学习、情感认知等关键技术,为‘天行者2号’从技术研发到产业应用进行全流程赋能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加速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天府绛溪实验室交互人形机器人前沿研究中心主任彭倍告诉记者。

不难发现,“上下楼就是上下游、左右邻就是产业链。”这样一句顺口溜,正逐步在成都成为现实,成为产业创新生态的重要一环。

以与人形机器人研发息息相关的人工智能产业举例,今年1—8月,成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达940亿元、同比增长33%,占全省85%以上。数据的背后,是澎湃涌动的产业创新活力,而这份活力正是来源于成都聚势向上的产业链条。

新在全面升级、场景应用

能干活懂交互的“六边形战士”来了

身高165厘米、体重55千克,外号“黑皮体育生”……这位“新成都人”头部集成的柔性屏可定制各类表情包,与来往的人们热情打招呼,情绪价值拉满。

“作为我们从0到1全栈自研的第二代产品,‘天行者2号’在整体灵活度、运动控制算法和人机交互方面均有显著提升。”发布会现场,四川具身科技CEO冯振宇介绍,凭借55个自由度类人构型,机器人能够在复杂地形中实现更稳定、更拟人的运动控制,并通过多模态感知实现自然的人机对话与动作交互。

有科技成果更要有应用场景,这个港火的“新成都人”可以在哪些领域“就业上岗”?“天行者2号”主要面向智能制造、科研教学与康养服务三大应用场景,既能适配工业领域的高精度作业,也能为科研提供实验平台,更将逐步拓展至养老陪护与康养照护……“我们希望打造一个能干活、懂交互的‘六边形战士’‘全能帮手’。”

对于人形机器人来说,光是身体灵活还不够,还要足够聪明。现场同步推出了数据采集平台——作为“天行者2号”的“数据大脑”,搭载着团队自主训练的模型。现场,“天行者2号”表演了从“精准读懂指令”到“轻巧抓取饮料”,再到“敏锐识别手部位置”,最终“贴心递送饮品”的全流程自主操作。

其实,这个“新成都人”刚一亮相,就成了香饽饽,“目前,它处于‘待岗’状态,即将‘入职’一家国内科研机构,在人工智能算法及应用场景方面进行拓展。”程卿苗透露。

全国首款情感陪伴

人形机器人预告发布

记者昨日从发布会上获悉,具身科技还将于今年年底推出全国首款颠覆性情感陪伴人形机器人——爱湫EMO1。这是一款具备情感交互的人形机器人。未来,它将成为康养、陪伴、消费等领域的“主角”。

这款产品的核心突破在于“多模态情感融合算法”——通过整合视觉、听觉、触觉等11种传感器数据,构建出动态更新的用户情感图谱。值得期待的是,具身科技与天府绛溪实验室共建的“交互人形机器人前沿研究中心”已启动脑机接口融合研究,未来或实现意念级人机互动。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黄雪松 吴怡霏 摄影 胥瑞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