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职业教育管理数智化转型
发布时间:2025-09-25 06:15 浏览量:2
□ 汤子杰
在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当下,人工智能技术以前所未有的深度重塑着人类社会的运行逻辑。职业院校作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主阵地,面对数字时代的新要求,实现数智化转型已不再是可选项,而是生存发展的必由之路。这一过程绝非简单地将线下流程线上化,而是一项关乎管理理念、管理流程、管理主体等各要素的系统性变革。
思维引导:树立数智管理理念
推动数字时代职业院校教育管理的数智化转型,是一场深刻的认知革命。理念转型是首要任务。大数据思维的引领作用主要表现在两方面:管理观念的重塑影响数智化转型的方向和深度,智慧校园的建设是数智思维得以落地的直接载体。
树立数智管理理念,突破僵化困局。职业院校教育管理者应改变传统的经验取向,深刻理解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对于提高管理效率、优化管理模式的重要作用,形成数据驱动的管理思维。营造“用数据说话”氛围,有关专业设置、教学计划等决策用数据分析代替主观判断。形成整体性治理思维,打破各部门孤立管理的困境,树立协同管理意识。
加强智慧校园建设,奠定转型基础。在数智思维引领下,职业院校应以《职业院校智慧校园规范(试行)》为指导,加大经费投入,完善校园基础设施。实现网络全覆盖。加强无线互联网、云部署等建设,设立专项资金用于更新计算机、服务器等设备。实现技术全升级。促进核心技术应用升级,通过建设监测预警机制加强对教育管理的智能感知、应急响应,加强应用隐私保护技术保障教育数据安全,推进智慧校园建设。
应用驱动:构建一体化数智管理平台
在数字技术赋能下,建立以数据为核心的一体化管理平台是职业院校教育管理转型的重要支撑。该平台涵盖教学管理、学生管理、教师管理、人事管理、科研管理等多个模块,通过数据的互联互通打破各部门之间存在的数据壁垒,功能丰富。
在教学管理方面,打造全场景生态。引入智能教学技术,建立智慧教室和实训室。基于大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算法构建学情分析模型,监测课堂行为数据、作业测验数据等,为教师开展个性化教学提供建议。与合作企业联合共建教学平台,在微观上对学生的实习进行全过程信息化管理,包括岗位匹配、校企双导师评价等,提高管理精准性;在宏观上把握人才市场和商业市场变化趋势,通过合作数据的反馈及时调整院校专业设置、课程安排等,促进职业院校的前瞻性发展。
在学生管理方面,提供个性化服务。利用数智技术建立学生成长档案,整合学生在校的学业成绩、社团活动、心理健康等数据,形成全面性、动态化的学生数字画像。以此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特色与需求,帮助学校管理者及时发现问题、采取干预措施,推动学生管理从事后处理到事前预防的发展转变。数智化管理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理念,不能将学生管理等同于数据管理。学生管理平台应具备便捷的沟通功能,进一步优化数智化管理效果。
主体力量:形成发展性数智管理素养
教师是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力量,教师的数字素养水平直接影响教育数字化转型和教育强国建设的成效。因此,职业院校要重视教师素养的培育与发展,将教师从繁杂的事务性工作中解放出来,更专注教学、管理及育人本身。
制定系统化、差异化的素养培训计划。定期组织教师参加信息技术基础知识、数字工具使用技能等方面的培训活动,并将培训嵌入具体真实的教学管理任务中,使教师在实践探索中逐步掌握和应用数字技术。在教师具备基础素养后,还应进行精准化的需求分析,如辅导员更关注学情预警、专业教师更关注教学管理等,以此制定分层分类的培养计划,确保能力落地的实效性。
建立示范性、可学性的典型项目。打造示范班级,全面应用平台的教学管理、实习管理、专业分析等功能,展示数智化管理效率,并举办观摩活动进行宣传推广,形成良好的数智化管理氛围,激发教师素养提升的动力。
推动数字时代职业院校教育管理数智化转型还应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审慎应对各类挑战,让教育管理向更加智能化、精准化和个性化的方向转型,促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