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世存:在喧嚣中寻找安顿的智慧
发布时间:2025-09-25 10:08 浏览量:1
著名学者余世存的新作《安顿之书:这个世界一定与你有关》是一部以“安顿”为核心命题的当代文化随笔集。在当代社会的浮躁喧嚣中,作者以温润通透的笔触,将传统文化的智慧与现代生活的困境交织,试图为读者提供一条通往内心安宁的路径。书中写道:“我们生在这么一个喧嚣浮躁之世,用变本加厉的喧嚣浮躁来浪费自己的生命,浪费自己的知识、能力和才华。”这一开篇之语,既是对时代的清醒诊断,也是对个体生命的深切叩问。全书以节气为经纬,以家风为脉络,以阅读为桥梁,构建起一座连接传统与现代、自然与人文的安顿之塔。
●时间的启示:在节气中安顿生命
余世存对时间的理解超越了简单的线性叙事。他在书中写道:“时间不是简单的数字,它有深厚的含义。”这种认知源于对二十四节气的深入研究。他指出:“二十四节气跟每一个人都有关系。中国人的二十四节气其实是治疗现代人焦虑的最好的良方。”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人们习惯用数字化的时间衡量一切,却遗忘了时间的本质在于其与生命、自然的深刻联结。
作者以清明节为例,揭示节气对人格的塑造:“清明节,君子以议德行。我们在给祖先上坟的时候,不仅要追思祖先,还要回到自己的内心,看一下自己的德行如何。”节气与人格的对应,不仅是一种文化记忆的延续,更是一种对生命节奏的尊重。正如书中所言:“每个节气都是你人生中、生命中的一个节点。来到这个节点,它会对你有所暗示。”
余世存在书中提出“时差”的概念,强调每个人的时间进程不同。书中写道:“你先做好三月、四月的事,到‘秋天’的时候才能成功。可能你看到别人成功,就会觉得很焦虑,很羡慕……你要找到自己的时间。”这一观点直指现代人普遍存在的焦虑根源——对“标准化时间”的盲目追随。
书中通过对比不同节气的特性,进一步阐释了时间的多样性:“夏天的颜色是红色,春天的颜色是绿色,秋天是金色和白色,冬天是黑色和灰色。每一个时空都有自己的颜色规定。”对时间本质的诗意解读,既是对传统文化的致敬,也是对现代人重新认识时间的启发。“我们要想让身体跟外界有良性互动,就必须观察、研究外在的时间和空间。”
余世存将现代人的生物钟与节气的自然规律联系起来,指出:“我们的生物钟每天都在经历二十四节气的变化。比如冬至,人的冬至时间就是快要酣然入睡的时候;而立春特别是春分,则相当于早上六点。”这种对自然节律的敏锐捕捉,既是对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诠释,也是对现代人生活方式的深刻反思。
●家风的传承:在血脉中安顿精神
余世存通过对不同家族的观察,揭示了家风的多样性和普适性。他在书中写道:“不同的人家传承不同的‘家风’和‘家教’。比如,我希望自己能够把‘条理化’作为我们家很重要的一种家风传承下去。”这种对家风差异性的认知,既是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也是对现代社会多元化的回应。作者以林家为例,指出专业精神的重要性:“林家意识到,中国人要想在现代世界立足,每个孩子都必须有一技之长。这种一技之长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一技之长,而是说要有一种专业精神。”
书中对“70后”“80后”与“00后”代际关系的分析,展现了家庭文化的转型。作者指出:“这两代人该如何相处?在我看来,与这两代人的家庭教育、互动有莫大关系的就是阅读。”以阅读为纽带的代际沟通方式,既是对传统文化的创新,也是对现代社会家庭关系的深刻洞察。余世存还强调了因果观念在家庭中的重要性:“因果不仅是传统中国人信奉的一个安身立命或立身处世的信条,也是东西方文化共同遵循的一个立身处世的原则。”
作者对“00后”与“80后”两代人关系的展望,体现了家风的现代性跨越:“我希望‘00后’和‘80后’这两代人的相处,能够给我们开拓一种新的经验、新的模式,就是能够真正一起成长。”
●阅读的救赎:在文字中安顿心灵
余世存对阅读的推崇贯穿全书。他写道:“精神世界的丰富和牢靠,最主要来自阅读。”这种对阅读价值的肯定,既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也是对现代人精神困境的回应。他以舒芜先生为例,说明阅读的纯粹性:“这位文化大家其实没有正规的学历,也没有上过大学,但是他在抗战期间仍然跑到书店里面看书,头发一两个月都不理,长得要命。”
书中对阅读方法的探讨,展现了作者对阅读的深刻理解:“一个人只要能够真的跨过阅读的门槛,知道了阅读的乐趣,他自然会进入深度阅读。”这种对阅读层次的划分,既是对传统阅读智慧的继承,也是对现代阅读方式的补充。
在谈到碎片化阅读时,他认为,一个人只要能够真的跨过阅读的门槛,知道了阅读的乐趣,他自然会进入深度阅读。“我曾经劝过很多人:‘如果你们喜欢,就认真地去找一本书,翻来覆去地读,它就会变成你自己的东西。’我写《老子传》就是因为当时读《道德经》的次数太多了,后来发现其实我可以写那样的书,所以就写了。《已亥:余世存读龚自珍》也是,为了这本书,我看了很多龚自珍的年谱、诗集、传记,后来俨然成了研究龚自珍的专家,我才动笔写书。但刚开始的时候,一定是出于兴趣。”
作者还强调了实体书店的价值:“只有进入了书店,你才知道世界之大,知道人的思维和智慧的丰富。”当然,他还贴心地为实体书店未来发展之路提出了自己的建议:“我觉得书店人的心态应该更从容一点儿,当然,优雅也是其中应有之意。而且,他们对书要比较了解,应该有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的时间是在阅读和跟读者、作者打交道的,这样有利于他们提升生命的感觉和职业的感觉。书店人应该有一种骄傲、荣誉感,他们卖的商品跟社会上的一般商品是不太一样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的书店人应该有一种身份认同感和自豪感。一家好的书店首先应该能让读者一进去就坐下来赖着不走。所以我觉得书店对买书人来讲应该是很舒适的,进去能感觉很温暖、亲切。一个人本来想好了今天要买什么书,但是进去以后发现了更多有吸引力的东西,所以本来只想花一百块钱买两本书的他最后花三百块钱买了五六本书,而且很开心。我觉得能让读者有这种体验就比较好。”
●自然的启示:在节气中安顿与世界的联系
余世存将节气视为人与自然对话的媒介。“每一个节气,都是人生中、生命中的一个节点。你来到这个节点,它对你会有所暗示,也会有提点。”作者通过节气与感官的对应,展现了自然的丰富性:“小寒、大寒的极限考验,立春的视觉拓展,春分的听觉强化,清明的嗅觉满足,立夏的味觉享受……”这种对感官与节气的对应,既是对传统文化的诗意化表达,也是对现代人感官体验的重新定义。
书中对节气与社会关系的探讨,展现了作者对文明演进的思考:“二十四节气不仅仅是传统的,它其实也能非常现代,跟我们的生活有关。”作者通过节气与历史的关联,则揭示了文化的延续性:“孔子说‘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这种对未来的期待,正是节气文化给予我们的启示。”
余世存将节气视为个体超越的途径:“每一个节气,都跟人格成长有关联。比如冬至,其对君子人格的要求是能够见天地之心。”同时,书中对节气与生命意志的探讨,展现了作者对生命本质的思考:“极热和极冷都是对我们生命意志力的考验。”
《安顿之书:这个世界一定与你有关》不仅是一部文化随笔集,更是一部关于安顿的哲学著作。余世存以温润的笔触,将传统文化的智慧与现代生活的困境交织,为读者提供了一条通往内心安宁的路径。书中写道:“这个世界一定与你有关,只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找到自我规定的生活标准,在焦虑焦躁的当下,静水深流,急事慢做,通过一些安顿、整理自己的日课,就能安顿自己的内心和现实世界的连接。”
在喧嚣浮躁的时代,这部作品如同一剂清凉的良药,提醒我们:安顿不仅是个人的选择,更是与世界对话的方式。正如作者所言:“心安顿了,人生也就顺了。”这种对安顿的终极追求,既是对传统文化的致敬,也是对现代文明的深刻回应。(读者报全媒体记者 何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