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江评论:县中振兴,让教育回归本色与初心
发布时间:2025-09-25 16:33 浏览量:1
荆州新闻网消息(特约评论员 卢鼎 评论员 王立)9月23日,教育部部长怀进鹏在“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宣布:“县中振兴行动计划”已正式实施。这项计划直面当下县中(县域普通高中)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特别强调将“下大气力整治超时学习、违规补课”,而这一举措也引发了人们对教育生态的深层思考——我们的教育生态到底该如何回归健康与本色?
县中占据我国普通高中的“半壁江山”,关系到成千上万学子特别是农村孩子的成长成才,怀进鹏部长强调:“县中振兴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关乎教育公平的底线和温度。”县域普通高中是县域基础教育的龙头,在教育强国建设和乡村振兴中承担着重要使命。然而,近年来县中发展面临严峻挑战:优质生源与师资的流失,让许多县域普通高中陷入恶性循环,跨区域抢挖生源现象屡禁不止,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依然严重。与此同时,超时学习与违规补课,不仅加重了学生负担,更影响了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教育部此次明确提出整治这些问题,正是抓住了县域普通高中振兴的关键痛点。
湖北省荆州市在县中振兴方面已开展有益探索,通过“规划治理、师资配置、教研教改、评价督导、生态营造”五个一体推进,形成“一校多区、以强带弱”的荆州区模式、“城乡共建+镇内融合”的松滋模式,为破解县中困境提供了实践样本。
为破解县中发展难题,“县中振兴行动计划”提出了系统性的解决方案,将从五个方面为县中发展搭建起坚实框架:一是扩充资源,根据学龄人口变化,持续扩大普通高中学位供给;二是提高质量,通过优化课程实施,深化教学改革;三是加强保障,中央财政继续安排专项资金支持县中建设;四是优化生态,坚决纠正片面追求升学率倾向;五是促进融通,积极发展综合高中,加强职普融通。
这些措施组合拳的亮点在于,既注重硬件投入,也关注教育生态优化。特别是将整治超时学习、违规补课作为优化生态的关键举措,着力保障学生休息和运动时间,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在石首市,当地政府已先行一步落实措施,拿出8600多万元用于教育投入,实施“清凉行动”,为全市51所中小学校安装空调;开展“水花行动”,在15个乡镇建设标准游泳池;推进“光明行动”,安装LED护眼灯。这些举措不仅改善了办学条件,更体现了对教育本义的回归。
“县中振兴行动计划”的出台,标志着我国教育政策从单纯追求效率到更加关注公平与质量转变。怀进鹏表示:“我们希望通过深入实施国家县中振兴行动计划,持续不断努力,让县中真正强起来、优起来,让城乡普通高中发展差距明显缩小。”这一政策导向与我国基础教育整体发展方向高度一致。
以荆州市为例,当地开展的“学习中心课堂”建设,以核心素养为导向,以学生高质量学习为中心,把课堂还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潜能;沙市区“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更已申报为国家改革试点项目。教育的本质不是培养“应试机器”,而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县中振兴计划对教育生态的优化,正是推动教育回归育人本位的重要举措。
县中振兴计划要落地见效,还需因地制宜的探索,湖北的实践为全国提供了可行路径。在城乡教育共建上,湖北省普通高中教育共同体建设以市域内联建为主,组织优质高中与薄弱县中组建教育共同体,共同体内部教育教学实行课程、教学计划、师资研修、数字标准、评价监测“五统一”管理模式。
荆州市在推进县中振兴过程中,更着力按照“县中+特色高中+综合高中”思路推进多样化发展,同时确定20所高中开展艺术、外语、人文、科技等特色办学,推行高中教联体建设或托管帮扶。此外,技术赋能也为县中振兴提供了新可能,荆州市搭建智慧教育云平台,推进教联体学校“1+N”建设——即核心校1个录播教室,成员校N个多媒体互动教室,借力网络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共用,有效帮助薄弱学校开齐开足开好课程。
随着“县中振兴行动计划”的深入实施,未来县域普通高中将焕发新的生机,城乡普通高中发展差距将明显缩小,广大乡村孩子们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县中振兴不仅关乎教育公平,更关系到数百万农村学生的未来。唯有让每个孩子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我们国家的未来才会更加光明。教育改革的每一步都承载着一个民族的希望,县中振兴这步棋,下得及时,更须下得扎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