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为什么被选为上海首批“U35”青年设计人才

发布时间:2025-09-25 20:12  浏览量:1

青年设计人才是“设计之都”建设的宝贵资源,35岁前后是人最具创新活力的“黄金期”。今年,上海全新推出“U35”青年设计人才计划,重点聚焦工业设计、建筑设计、时尚设计、数字设计、服务设计以及创意管理等领域,发掘培育青年创意设计人才。

首批入选者中,有人为机器人铸造“深海盔甲”、有人在服饰中传承东方诗学、有人将法式风情融入上海里弄、有人用设计力量改变城市……他们的共同之处在于,都用天马行空的创意为城市注入新动能。

青年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朝气

“我读书的时候,没有人看好谐波降速器用在机器人上,我偏不信,今年我们已经让全关节用谐波减速器的机器人奔跑了起来。”钛虎机器人董事长简首席执行官易港说。

钛虎机器人的创始人就来自北京的中国矿业大学,早在学校实验室中就认定了将谐波减速器用于机器人关节的方向。和一般减速器相比,谐波减速器精度更高,控制也更复杂。5年来,钛虎机器人积累了大量制作机器人本体的经验,能根据场景需求定制不同的机器人本体。目前,钛虎是全球唯一一家全体关节都用谐波减速器的机器人企业,他们将机器人的抓取精度从当下主流的±2厘米提升至±1毫米。

当灵感枯竭时,上海池棠科技联合创始人兼总经理焦奂闻总会想起导师的话,不要着急做设计,先去找问题。“扫街”时,焦奂闻关注到在路边摆摊小贩的困境,他们的车上堆满锅碗瓢盆,营业执照也无处可放。于是他为小贩们设计了街头摊贩工具包,其原理有点像“洞洞板”,摆摊时,各种杂物都能挂在上面,收摊时,只要一卷就能打包带走。

青年有“道法自然”的灵气

每一个打开今年设计之都大会的参观者,都不会忘记一只脚顶月球的巨大熊猫,它是上海奕木艺术设计顾问有限公司创始人黄飞春设计的“秦岭组F4”(熊猫七仔、朱鹮、金丝猴和羚牛)之一,原型就是全球第二只圈养的棕色大熊猫“七仔”。

熊、黑脸琵鹭、河马、松鼠……黄飞春从动物身上获得源源不断的创作动力。尽管做的是巨大装置,但黄飞春总是极力捕捉动物最萌的动作和表情。在“七仔”身上,饱食之惬意、好奇与慵懒的防备,每个姿态都活灵活现。在他看来,公共艺术的本质是治愈,他们的所有作品都致力于让钢筋水泥重归柔软,在巨大空间中还原微小感动。

“下一步想要与AI结合,赋予萌物们新的生命。”黄飞春说。他展示了一组全新创作, “秦岭组F4”穿上机械盔甲、戴上电子眼镜,未来感扑面而来。

建筑师总要思考一个共性问题,什么样的结构是最有支撑力的。华建集团华东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创意结构工作室总监顾乐明将问题导入大模型,计算结果令他既吃惊又兴奋,因为AI的答案与自然不谋而合——粗壮的枝干上长满分叉的枝丫,就是一棵树。“这也坚定了我们向自然取经的想法,自然界处处有答案。”他说。后来,这个被AI验证过的最强支撑机构,被用在了昆明机场T2航站楼的主体支撑结构上。

青年有承古开新的锐气

当双手拿住绳子两端,你就得到了一条悬链。这个人们日用而不知的概念,在同一场论坛上被两位“U35”青年设计师同时提及。

几年前,华建集团华东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创意结构工作室总监顾乐明接到一个建筑需求,想要造一座“飘”在水上的桥,就在他苦思冥想如何体现桥的轻盈时,突然想到百年前西班牙建筑师高迪用悬链建城堡的方法。顾乐明将其桥设计成悬链形状,如同一根绳子挂在山的两头。

无独有偶,上海中车艾森迪海洋装备有限公司水下机械设计主管郭圆圆说,他们深海机器人的缆绳设计,也是用了悬链的想法。她感叹科学之妙,虽然身处不同行业,但设计理念在这一刻相通了。截至目前,这家公司自主研发的深海作业机器人、海底挖沟铺缆机器人、海底挖沟犁等“深海机器人家族”,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100%,交付机器人总价值达8亿元。

栏目主编:戎兵 题图来源:均为沈湫莎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