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一生5大错:错睡1人,错留1人,错放1人,错信1人,错杀1人
发布时间:2025-09-25 20:09 浏览量:1
本文陈述内容皆有可靠信源,已赘述文章结尾
那年宛城失利,几乎让曹操断了根基。
可这场败仗并不是因为兵力不济,也不是战术落后,而是因为一个女人——张绣的婶婶邹氏。
那时候张绣刚刚投降,表面上一切都挺顺利。
可曹操却在庆功之后,做了一件让人始料未及的事。
他看上了邹氏,强行把人带走。
这事儿很快传到了张绣耳朵里。
按理说,张绣已经归顺,他的家人也该受到保护。
可曹操的这一步,彻底伤了张绣的心。
张绣一怒之下决定反叛。
那时候他的谋士贾诩连劝了好几次都劝不住,张绣只说了一句:“我宁可拼尽最后一兵,也不能忍这个耻辱。”紧接着,一场突袭就发生了。
典韦死守不退,身中数十刀才倒下。
曹昂也在逃亡中为父断后,战死。
这场仗是曹操一生中最狼狈的一次。
他逃得仓皇,心里却清楚——不是输给了张绣,是输给了自己的一时冲动。
可这事儿还没完。
如果曹昂没死,后来的继承人就可能不是曹丕。
司马懿也未必能有后来那些机会。
说到司马懿,曹操其实早有警觉。
第一次见面的时候,他就注意到了这人眼神不太对劲,像狼一样看人。
那时候刘备还在曹营做“宾客”,曹操在一次饭局上对刘备说:“我看这司马懿,不是久居人下的样子。”
可惜他还是没动手。
司马懿被他招来之后,一直装病、避事,直到曹操病重,才真正露出锋芒。
曹操临终前还特地交代过曹丕:“这个人,不可信。”
但说到底,曹操还是留了他一命。
后来曹丕继位,反而把司马懿当成托孤重臣。
再往后,曹睿对他更是言听计从。
直到公元249年,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把曹爽一党连根拔起。
魏国的政权,就这样悄悄地易了主。
不过话说回来,曹操也不是没有识人之明。
刘备的“仁德”他早就看穿,只是没下决心动手。
当年刘备投靠曹操,表面上是避难,实际上却是在积蓄力量。
曹操对他不设防,还让他参与重要军务。
那场“煮酒论英雄”,就是一次试探。
曹操问他:“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刘备吓得手里的筷子都掉了,赶紧谦称不敢当。
那时候刘备已经有了自己的盘算。
没多久,他就借口平叛,离开了许都。
再后来,就有了荆州、夷陵、白帝城这一连串故事。
这段时间,曹操忙着对付袁绍,没顾得上他。
等反应过来,刘备已经成了气候,还招来了诸葛亮。
蜀汉的根基,就这么在曹操眼皮底下扎起来了。
再说赤壁之战。
那年曹操率大军南下,几十万兵马声势浩大。
水路行军本来对他不太熟,但他自信满满,觉得凭兵力就能压过去。
可没想到,黄盖来了。
带着一身伤,说是受了周瑜的责罚,想投靠曹军。
曹操没多怀疑,收了他。
结果到了夜里,黄盖带着火船冲进曹军水寨。
那时候江面风大,船只又被铁索连着,根本分不开。
火势一发不可收拾,烧了整整一个晚上。
曹操损兵折将,只能弃船逃回北岸。
黄盖这一招,说白了就是“苦肉计”。
放在今天看,风险极高。
但当时周瑜和黄盖配合得紧密,演得也真,曹操再聪明,也没看穿。
这一战之后,曹操再没真正南下过。
孙刘联盟稳住了江东,三国的格局基本定型。
最后说说华佗。
这个人医术高超,尤其擅长外科。
他发明了“麻沸散”,能在手术时让人失去痛觉。
放在今天,也算是麻醉学的鼻祖。
曹操常年头痛,华佗看了之后说:“需劈颅取风。”曹操一听,差点没掀桌子。
他多疑成性,以为华佗要趁机害他。
没等解释清楚,就把人关了起来。
华佗在狱中写了不少医书,可惜最后还是死了。
更讽刺的是,后来曹操病情加重,没少后悔当初的决定。
他的小儿子曹冲也因病早逝,年仅十三岁。
曹操曾说:“若华佗尚在,冲儿或可救。”
这几件事,乍一看都不像什么大事。
可撑起三国这局面,正是这种看似偶然的选择。
从那以后,曹昂的名字,几乎没人再提起。
参考资料:
陈寿,《三国志》,中华书局,2002年版
裴松之注,《三国志注》,中华书局,2002年版
范晔,《后汉书》,中华书局,2000年版
罗贯中,《三国演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年版
郭沫若编,《中国古代社会研究资料选辑》,人民出版社,198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