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寸核间刻西游:淮安匠人赵万龙以果核雕续写吴承恩与运河畔的传奇

发布时间:2025-09-25 21:45  浏览量:1

运河水悠悠流淌,滋养着淮安的文脉底蕴。这里不仅是《西游记》作者吴承恩的故乡,更孕育出一位以果核为纸、以刻刀为笔的匠人——赵万龙。他深耕果核雕非遗技艺,将吴承恩笔下的神魔世界浓缩于方寸核间,让运河畔的西游故事在指尖焕发新生。

走进赵万龙的工作室,案头整齐摆放着质地坚硬、纹理细腻的果核,每一颗都似等待被唤醒的“微型天地”。“吴承恩当年观运河景象、听民间传说,创作出《西游记》;我们现在做果核雕,就是把书中的乾坤刻进果核里。”赵万龙手中的刻刀起落间,《西游记》师徒的形象渐渐清晰。

赵万龙的果核雕素有“二绝”之称:一绝是刀法如笔,无论是孙悟空的火眼金睛、猪八戒的憨态可掬,还是唐僧的慈悲肃穆,皆能刻得毫发毕现,连衣袂褶皱的飘逸感都精准还原;二绝是构思奇巧,从不生硬雕琢,而是借果核天然的纹理化作流云山石、波涛海浪,让人工技艺与自然肌理浑然一体,仿佛师徒四人本就从核纹中走来。

在赵万龙的作品里,果核雕早已超越工艺品的范畴,成为《西游记》创作灵感的“物化载体”。他雕刻的“唐僧师徒系列”,动态构图与小说中弼马温的桀骜、沙和尚的沉稳高度契合,细看之下,甚至能从人物神情中读出取经路上的艰辛与坚定;而刻有佛家卍字纹、道家云雷纹与儒家回纹的核舟,更将《西游记》中儒释道共治的深层理念凝于方寸,堪称“微型西游哲学”。





最令人称奇的是他的《吴承恩与西游记故事》果核雕组件——数十颗果核各自呈现独立场景,或为“大闹天宫”的激烈,或为“三打白骨精”的紧张,或为“取得真经”的庄重;当这些核雕按叙事顺序排列,又能串联成完整的取经故事,刀工与叙事的巧妙结合,让静态的果核雕生出动态的魔幻感,堪称“现代清江浦的魔幻现实主义艺术”。

如今,赵万龙仍坚守在运河畔的工作室里,每一次刻刀落下,都是对吴承恩文化遗产的传承,更是对清江浦匠人精神的续写。他说:“希望这些果核雕能让更多人知道,淮安不仅有《西游记》的故事,还有能把故事刻进时光里的手艺。”(图/文 赵秩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