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袭人就是龙衣人,“花袭人有始有终”隐写靖江王始末?
发布时间:2025-09-26 07:37 浏览量:1
《石头记》中花袭人这个人物,我已经讲过几次了,但都是从大明正统来解读的这个人物,没有更多地涉及作者石涛的家事。这篇文章重读“花袭人”,揭开隐藏在“花袭人”故事中的靖江王兴亡历史。
袭人第一次亮相,是在第三回,庚辰本这回书的回目是“林代玉抛父进都京,贾雨村夤缘复旧职”,写的是桂林靖江王之藩,以及大明迁都的历史。
这段历史,我也曾解读过多次,这里简单复述一遍。庚辰本写的是“林代玉”,寓意“林”取代了“玉”。林为木,林黛玉是“草胎木质”的绛珠草,首先写的是朱家木字辈皇帝,大明朱氏第一轮木字辈便是永乐皇帝朱棣。朱元璋在《皇明祖训》中确立的大明皇统是“太子位下”,朱棣以“奉天靖难”之名夺位,皇统就到了“燕王位下”。四大名著中的“燕”便是写的燕王,林黛玉是“飞燕”,则是“日暮逐燕,逐燕日高飞,高飞上帝畿”的隐写。
嘉靖三年,“大礼议”成,朱厚照祧庙,尊太宗文皇帝为成祖,大明始有二祖,也就是《石头记》中的一僧一道。成祖取代了太祖皇统,这就是“林代玉”,庚辰本之后,“林代玉”改作“林黛玉”,“代”下之“黑”便指的是北方水地,也就是燕藩以及永乐都城,这里是玄武七宿分野,朱棣因而自称玄武大帝转世。
永乐十八年,朱棣下诏迁都。从此,大明祖陵太庙就由南京迁到了北京,但是,大明孝陵依然在原址——这就是“林代玉抛父进都京”。第十四回有“奉天洪建”隐喻,写的就是大明“奉天靖难”这段历史。
“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又隐写的是漓江之畔的广西桂林靖江王城,漓江发源于灵渠,“灵河”之一寓意就是指的石涛家。林黛玉是这里的绛珠草,又隐写了靖江王家史与石涛的身世。洪武九年十一月二十八日,朱元璋诏令石涛三世祖朱守谦“奉其祖南昌王木主以行”,之藩桂林。
石涛的一世祖是朱元璋的大哥朱重四,朱元璋追谥皇族改大哥名为朱兴隆,也就是书中“兴隆街的大爷”之一。石涛的二世祖是朱文正,贾政即“假文正之名”,朱文正小名朱驴儿,朱元璋又骂这个侄子是“驴马之人”。石头是顽石蠢物,蠢物是《仙缘》中的卢生,卢生在黄粱梦中娶驴妻生驴子,石涛就以“驴”暗写了自己的家史与身世——驴,又指出家人,大明太祖便是朱家“佛祖”,是一僧一道中的“那僧”。
朱守谦之藩,朱元璋只令其奉朱兴隆的“木主”,其父无“木主”,也就留在了原籍(或桐城,荣,桐木也)。所以,“林代玉抛父进都京”又隐写了靖江王家事。“兴隆街的大爷”始封南昌王,南昌古称隆兴府,也是“兴隆街的大爷”,这个“大爷”却又是隐写的八大山人一世祖宁王朱权。
朱兴隆由南昌王而为靖江王一世祖,宁王朱权初封藩地在大宁,朱棣夺位改藩南昌,都是“夤缘复旧职”。其中,朱兴隆封南昌王
写花袭人,为何扯这么多林黛玉的事情?原因不仅在于花袭人出现在“林代玉抛父进都”这回书中,更是因为花袭人与林黛玉同生日。第六十二回,贾探春说红楼生日,忘了林黛玉的生日,袭人道:“二月十二是林姑娘,怎么没人?就只不是咱家的人。”袭人为何特别提到林黛玉的生日呢?贾宝玉解释道:“他和林妹妹是一日,所以他记的。”
袭人便是林黛玉的一人两写,因此,“花袭人”不仅写的是大明皇统,也写的是世袭的靖江王。而靖江王末世发生的一件“林代玉”事,则又是石涛对大明“世袭”的辩白。怎么回事呢?
花,寓意大明朱氏出自邾国曹姓,邾国即邾子国,又名朱娄国。“昨夜朱楼梦,今宵水国吟”,借朱娄国以写大明朱氏,这就是红楼梦“红楼”的寓意。红楼之“楼”其实也是“林代玉”,娄加木,隐写的就是大明自成祖到崇祯、永历,是兴于木亡于木。
袭,就是龙衣,“花袭人”便是大明龙衣人。袭为世袭,假以“花珍珠”,就隐写了朱元璋的父亲大明仁祖朱世珍,人通“仁”,花袭人也是“花袭仁”。也就是说,石涛写花袭人,就是在为自己的父亲“林代玉”辩白,八大山人与石涛写花袭人则是为大明朱氏辩白。自崇祯十七年后,大明沦落为南明,这个时期被大清定为“伪朝”。
八大山人虽然对成祖大有成见,甚至是极端不满,但毕竟还是一脉相传的大明。所以,在崇祯自缢后,八大山人改名朱由桵,立志要做“补天石”。但是,“有志归完璞,无材去补天”,八大山人无能复明。书中“双悬日月照乾坤”写的就是这个意思,寓意大明、大清同时存在。“清,朖也;朖,明也。”
石涛写花珍珠、花袭人,也有为其父朱亨嘉“林代玉”辩白的意思。南明隆武元年(1645年)八月初三,朱亨嘉在桂林靖江王府称帝,年号“洪武”,当年是洪武二百七十八年。八月初三,便是贾母的第二个生日。花袭人在贾母身边,就叫花珍珠。
朱元璋一母同胞兄弟共四人,朱兴隆是仁祖的长房长子,是仁祖“龙衣”第一继承人。那么,朱兴隆的后裔为何不能继承仁祖的龙衣呢?晚年,石涛自画像头戴黄冠,就是认为他们家也能担当大明皇统,是有合法继承资格的,其父朱亨嘉不是“僭号洪武”。石涛好友李驎有悼亡诗:“名登玉牒伤孩抱,迹托黄冠避劫尘。”此“黄冠”出自《明实录·太祖高皇帝实录》:
“母太后陈氏,生四子,上其季也,方在娠时,太后尝梦一黄冠,自西北来,至舍南麦场,取白药一丸臵太后掌中,有光起,视之渐长,黄冠曰:此美物可食,太后吞之觉,以告仁祖,口尚有香气。明日,上生,红光满室,时元天历元年戊辰九月十八日子丑也。”
黄冠就是黄帝,是大明朱氏的先祖。朱元璋自称帝颛顼之后,这则记载又说自己得黄帝之传,便是颛顼转世。石涛所戴之“黄冠”,寓意他们家也是黄帝之后,有资格称“洪武”。而这则记载,又是《石头记》“冷香丸”、“冷子兴”的来历,更是四大名著“天香”的出典之处。
这顶黄冠又是皇冠,继承的是朱家正统,也表明其父不是僭号,而是有资格戴上这顶黄冠。
花袭人本名花珍珠,“宝玉因知他本姓花,又曾见旧人诗句上有‘花气袭人’之句,遂回“明”贾母,更名袭人。”第五回有一副秦太虚的对联:“嫩寒锁梦因春冷,芳气笼人是酒香。”写的就是冷香丸、天香与袭人。袭人的哥哥名叫花自芳,其一寓意便是写的靖江王朱亨嘉称帝。
第五回书写贾宝玉入梦出梦,秦可卿都在檐下吩咐小丫鬟“好生在廊檐下看着猫儿狗儿打架”,猫,是“卯”的谐音,卯肖兔隐写大明。八大山人《个山小像》题跋:“没毛驴,初生兔”,兔即大明,“虎兔相逢大梦归”写的是大明遇虎而亡。
狗,隐写的是洪武三年(庚戌)大明“开封”,朱元璋封建诸子,又隐写了第五十八回书中孝慈高皇后驾崩(洪武十五年,壬戌)。这两个狗年,寓意大明之乱乱于“封建诸子”,藩镇坐大而导致了大明朱家大火并。更隐写了隆武二年(1646年,丙戌)石涛的父亲朱亨嘉被缢杀,隆武帝殉难,朱由榔与朱聿鐭争相自立为帝的历史。“猫儿狗儿”打架,便是朱明宗室大火并,书中以“走水”隐写。
当年,石涛三世祖之藩时,马皇后赐予其太子仪仗,这也是朱亨嘉称帝的一大理由。朱亨嘉称帝还有一个诱因,那就是远枝唐王家的朱聿键称帝,也就是隆武帝。唐王家都能做皇帝,大明仁祖嫡派子孙为何不能称“洪武”?朱亨嘉僭号,被隆武帝缢杀,朱聿键是在福建建宁登基的,“家事消亡首罪宁”,其中就隐写了石涛家事消亡于朱聿键。
无论燕王位下,还是宁王位下,以及靖江王位下,都是“花”家人。花袭人,就隐写了大明皇位世袭。《石头记》以朱元璋封藩所引发的藩镇之乱,如《水浒传》那般写了藩镇“妖魔”,寓意“封建必亡”。无论石涛还是八大山人,都把大明灭亡的原因归结为“闺阁中历历有人”。闺阁就是大明,历历有人指的是万历、永历,南明就亡于“花”家子孙大火并。
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在薄命司看到了金陵十五钗。这十五钗寓意大明十五帝,石涛与八大山人没有把崇祯列入,因为“金陵”写的是大明皇陵,朱由检的思陵是清朝所建,朱氏宗族不承认。朱由榔曾说:“我本北京人,欲还见十二陵而死。”十二陵就是“金陵十二钗”,陵即陵墓。
金陵十二钗又副册是晴雯,副册是花袭人与甄英菊(香菱),寓意十二陵之外还有孝陵、建文帝(何处有香丘?)、景泰陵,此三陵不在十二陵之内。
袭人是领衔副册十二钗的第一钗,其判词云:“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堪叹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这段判词在以前解读花袭人时详细讲过,这里不再重复,但要说说花袭人是不是嫁给了蒋玉函。
第二十二回有一则批语:“袭人正文标目曰‘花袭人有始有终’”,意思是说花袭人在八十回后还有故事,回目是“花袭人有始有终”,可惜这段故事与茜雪狱神庙一样,都被借阅者“迷失”。也因为这句批语与袭人判词联系起来,解读出了袭人嫁给了蒋玉函,却在贾宝玉落难时仍然予以照料的臆想情节来。
其实,《石头记》只有八十回,所有人物与故事的结局都在“判词”中,“葫芦僧判断葫芦案”,女娲补天所留下的大明之“案”已经判定,不存在横生枝叶,杜撰出八十回之后的书文。葫芦即女娲,南明最终的结局就是葫芦庙炸供,朱由榔在“葫芦庙”被吴三桂以弓弦缢杀,然后举柴薪之火焚化。
花袭人“有始有终”,写的就是大明朱氏的兴亡历史,从仁祖到永历,可算是“有始有终”了。花珍珠、花袭人写的是大明世袭,也就是大明历代皇帝以及靖江王,怎么可能“嫁”人呢?嫁乃“家女”,也就是闺阁,闺阁写的是朱明。
蒋,是蒋州,也就是南京,玉,指的是朱元璋,也指朱元璋以“阗宝玉”所制一玺一圭,函是匣子,“蒋玉函”便是通灵宝玉。花袭人一直伴随通灵宝玉,当然是“有始有终”了。
书中细节也表明,花袭人不会“嫁”给琪官,“蒋玉函情赠茜香罗”,贾宝玉把这条汗巾子围在了袭人腰上。袭人知道后,忙一顿把解下来,说道:“我不稀罕这行子,趁早儿拿了去。”贾宝玉委婉劝了一回,袭人只得又系在腰里,等贾宝玉出去后,“终久解下来掷在个空箱子里,自己又换了一条系着”。如此情节,能证明花袭人嫁给了琪官?琪官被锁进空箱子里,岂不就是“蒋玉函”?
琪即玉,琪又谐音司棋的“棋”,四大名著中的“棋”都是隐写的大明封藩,这个典故出自《明实录·太祖高皇帝实录》洪武元年正月十五的一则记载,朱元璋把汉高祖刘邦封建诸子导致的七国之乱归咎于一盘棋局——这段历史已经解读过多次,不再赘述。
“琪官”蒋玉函隐写的是大明封藩与藩镇之乱,大明世袭就在藩镇争夺中传承直至大明终结。因而,“花袭人有始有终”。
石涛的父亲朱亨嘉原本没有资格继承靖江王位,但是,因石涛的祖父朱履祜(祐)策划了一场阴谋,石涛家才做了靖江王。朱履祜谥号荣穆王,第三回专写林黛玉瞻仰大明太庙“荣禧堂”。荣禧堂中有副对联:“座上珠玑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这副对联的落款是“同乡世教弟勋袭东安郡王穆莳拜手书。”这就隐藏了“荣穆王”。
“荣禧堂”的隐喻今后再详解,这里且说“花袭人”。
朱履祜是宪定王朱任晟次子,长兄是朱履祥。朱履祥是嫡长子,是靖江王继承人,未及继承王位就薨逝了。朱履祥薨逝,留下尚未成年之子玉哥。朱履祜便对定宪王说,玉哥年幼,不足以继承王位。如果无继承人,朝廷就将撤藩,不如先申奏朝廷,由他(朱履祜)以“兄终弟及”之名暂代皇位,待玉哥年长入玉牒之后,再把王位还给朱履祥家。
朱任晟听从了次子的建议,就立朱履祜为王储。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朱任晟薨逝,万历四十年,朱履祜嗣位。但是,玉哥成年后,朱履祜食言,与庶长子朱亨嘉合谋陷害玉哥。
按说,宗室添丁必定申奏朝廷便可录入玉牒,但朱履祥“惑于正妻之言”,没有及时申奏,玉哥便错过了录入玉牒获得合法继承人的资格。朱履祥的正妻因为没有生子,便压住玉哥不报,欲待自己生子后成为靖江王继承人。这个漏洞被朱履祜父子抓住,便诬玉哥为“花生子”。
帮助玉哥申辩者在给礼部礼科的信中说:“今王得乘父髦兄亡,欺此藐孤,谓为花生,废置不立,袭有其位。”意思是朱履祜把玉哥说成是花生子,篡夺了靖江王位。什么是“花生子”呢?
花生子乃“流妇”所生之子,这样的“花生子”不能入玉牒,也就是不能作为继承人。此“花”,也是《石头记》花袭人之“花”。花,有虚伪的、迷惑人的意思,石涛的祖父与父亲就是以“花”而登上了靖江王位。
这一点,石涛毫不隐晦,在开篇一段文字中表述道:“我之罪固不可免”,其中之罪就是其祖其父篡位的历史。
玉哥经反复申奏申辩,才以“朱亨歅”之名登录大明宗室玉牒。隆武帝灭了朱亨嘉,隆武二年下诏,朱亨歅袭封靖江王。朱亨歅是最后一代靖江王,因此,“花袭人”有始有终。
永历四年(顺治七年,1650年),大明叛将孔有德攻陷靖江王城,活捉朱亨歅。朱亨歅父子宁死不降,被缢杀于民房之中。朱亨嘉、朱亨歅兄弟都是死于缢杀,“玉带林中挂”也隐写了末代靖江王的结局。
第十一回“这年正是十一月三十日冬至”,以崇祯四年的“吴桥兵变”隐写了灭靖江王的孔有德。第二十七回:“原来这日未时交芒种节。……言芒种一过,便是夏日了。”这个未时交芒种节,其实写的是由芒种交夏至,时间是永历三年(1649年),是靖江王灭亡的前一年。大观园群钗饯别花神,是靖江王灭亡的“预言”。
靖江王亡于庚寅年,薛蟠以“庚黄”说唐寅,既隐写了朱亨嘉亡于唐王,又暗藏了靖江王亡于庚寅的历史——“虎兔相逢大梦归”,其中一“虎”便是石涛的家史消亡。
“花袭人有始有终”写的是大明始终,大明亡了,“花家”便再无世袭。
第五回书中,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警幻仙姑把他引到薄命司,“进入门来,只见有十数个大橱,皆用封条封着。”此橱柜别有寓意,但却与玉哥有关。
朱亨歅在一折申奏书中讲述了嫡母汤氏压制自己的事,汤氏先生一子,两岁夭亡。玉哥出生后,汤氏对朱履祥说:“俟我再育,报生报名,方及玉哥。”于是,就被玉哥及其生母曹氏幽禁于别宫,“旁辟一门,以大书厨压之,宫中以橱为宫门启闭,而定宪王与白妃不知也。”
此“橱”便是薄命司锁金陵群钗之“橱”,石涛会不会借玉哥之事把金陵之事隐写在“橱”中呢?
我曾应邀到靖江王城参观石涛的家,又到桂林尧山拜谒了靖江王陵。这里总共有十一代靖江王安息,金陵十二钗正册是十二人,因“钗黛合一”而为十一钗,暗合石涛家祖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