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编制要取消?别吵了!新政方向早明确了

发布时间:2025-09-26 13:37  浏览量:1

昨天刷到条消息,说“多地试点取消教师编制,铁饭碗要没了”,下面评论区吵得不可开交。有老师说“没编制谁还愿意守在讲台”,也有家长留言“早该改改,有些有编制的老师上课根本不专心”。其实这大半年,“取消教师编制”的传言就没断过,搞得老师焦虑、家长心慌。但翻遍2025年教育部的官方文件和近期发布会内容,根本没有“全面取消编制”的说法,反而在推“动态调整”“退出机制”这类更灵活的改革。今天就把这事拆透,别再被传言带偏,真正该关注的从来不是“保不保编制”,而是怎么让教育更有活力、更有温度。

先把最核心的事实讲清楚:到底有没有“取消教师编制”的政策?答案是没有。9月25日刚发布的教育领域热点解读里明确提到,“全面取消中小学教师编制”是误读,教育部2025年的核心政策是“完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动态调整机制”“探索编制周转池制度”。目前所谓的“取消编制试点”,主要集中在高校和公立医院——比如2025年起全国高校新入职教师全面推行聘任制,公立医院护理人员实行岗位聘用制,但中小学领域从未有过“全面取消编制”的动作。

那为什么“取消编制”的传言传得这么凶?其实是大家把“编制改革”和“取消编制”搞混了。现在各地推进的是“优化编制管理”,比如清理长期离岗、占编不授课的“空编”人员,把编制留给一线教学岗位;还有像北京丰台区、贵州长顺县等试点的“编制退出机制”,实行3年聘期考核,连续不合格的教师会退出编制。这些调整让一些人误以为“编制要没了”,但本质上是给编制“瘦身提质”,不是“全盘取消”——就像整理衣柜,不是把衣柜扔了,而是把不合身的旧衣服清出去,给常穿的衣服腾地方。

再说说争议的两端:支持改的和反对改的,到底在担心什么?支持改革的人觉得,编制确实养出了部分“懒人”。之前江西永新县选调教师时,8人笔试不足10分还能入围,就是因为编制“能进难出”的机制缺陷,有些老师拿到编制后就不再钻研教学,反正“旱涝保收”。而且编制壁垒还导致教育资源失衡,城市优质学校编制抢破头,农村学校却留不住老师,优质教学经验没法流动。

反对改革的人则担心,没了编制就留不住好老师。尤其在偏远地区,编制带来的稳定薪资、社保和退休待遇,是留住教师的“定心丸”。数据显示,我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教师中,编制内人员占比超85%,要是取消编制,可能直接引发基层教师流失潮。还有家长怕,没了编制保障,老师会为了短期业绩迎合升学率,忽略孩子的长期成长,让教育丢了育人本质。

其实这两方的担忧都有道理,但争议的核心早就跑偏了。大家吵的是“要不要编制”,但政策的方向是“怎么用好编制”——既要保留编制的保障属性,又要打破它的惰性枷锁。现在各地试点的改革,其实都是在找这个平衡点。

比如“编制周转池”制度,就是个很好的尝试。把城市学校空出来的编制“周转”到农村学校,农村学校招到老师后先用周转编制,等城里有编制空缺再补,既解决了农村学校缺编问题,又没浪费编制资源。贵州毕节今年就通过这种方式,调出500个行政岗编制分给农村小学,新招的老师不仅有编制,还能拿每月1500元的乡村补贴,愿意去农村的年轻老师明显多了。

还有“员额制”“备案制”这些新形式,也不是要取消编制,而是优化管理。浙江宁波2025年新招的中小学老师里,30%采用备案制,但他们的工资待遇、社保福利和在编老师完全一样,只是3年考核合格后才能优先入编。江苏苏州去年试点员额制,200名新老师里有156人因为考核优秀顺利入编,教学成绩反而比传统在编老师更突出——因为“能不能留任看实绩”,大家更拼教学了。

至于试点的“编制退出机制”,更不是要“砸饭碗”,而是要“端好饭碗”。北京丰台区、天津西青区实行3年聘期考核,不合格就解聘,但解聘的都是连续两年学生满意度低、教研成果不达标的老师,真正认真教书的老师根本不用担心。这种机制反而能倒逼老师精进教学,对学生和家长来说其实是好事。

有人说“改革是为了省钱”,这更是误解。2025年教育部的教育经费预算里,中小学教师工资福利支出同比增长8.3%,还明确要求“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平均工资收入不低于当地公务员”。改革的目的不是减待遇,而是把钱花在刀刃上——让教得好的老师多拿钱,让偏远地区的老师有保障,让编制资源真正流向一线教学。

说到底,编制本身不是“好”或“坏”的代名词,它只是个管理工具。以前它帮我们留住了大批教师,保障了教育稳定;现在时代变了,就需要给它升级优化,让它既能给老师安全感,又能激发教育活力。对老师来说,真正的“铁饭碗”不是编制这张纸,而是扎实的教学能力和责任心;对家长来说,老师有没有编制不重要,能不能把孩子教好、带好才重要;对教育来说,只要能让优质资源流动起来、让教学质量提上去,就是好的改革。

现在教育部已经明确,2025年下半年会在10个省份推广“编制动态调整”试点,绝不会搞“一刀切”。所以不管是老师还是家长,都不用再被传言牵着走。与其纠结“编制存废”,不如多关注身边的学校有没有落实“同工同酬”,老师的教学有没有更用心,孩子的学习有没有更开心。

最后想问问大家:你身边有员额制或备案制的老师吗?他们的教学状态和待遇和在编老师有差别吗?你觉得编制对教育来说,到底是“保障”还是“枷锁”?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咱们一起理性看待教育改革。

我是好运相伴,我每天会分享有用的知识,感谢大家的喜欢,咱们明天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