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清晰,数据系统才能有效运转

发布时间:2025-09-24 19:52  浏览量:1

作者 | 卡蒂 · 苏布拉马尼亚姆(Karti Subramanian )

编辑 | 施桂娟 译校 | 郭雨辰、傅华乾

在社会影响力领域,“数据驱动”“技术赋能”正被寄予高度期待,仿佛只要有了新技术,影响力便可被精准量化并持续规模化。然而本文提醒我们,这样的幻觉已经不是第一次出现:移动时代的迷思和当下似乎有了互文。文章指出,非营利组织在积极引入技术工具与指标管理的同时,常常忽略了“为何而测”“为何而用”的根本问题。作者通过实际案例强调,若希望提升项目的影响力,组织需从具体问题出发,将注意力重新放回人的需求本身,释放数据与技术潜力,避免陷入对工具的过度依赖。

“短信服务(SMS)能让非营利组织更及时响应社区需求!”“社交媒体让我们更贴近服务对象!”“移动技术正在改变一切!”“全球社会创业者都在量化并扩大社会影响力!”

随便点开一篇与社会影响力(social impact)相关的博客,都会让人误以为数据驱动型项目和成果导向的时代已经到来。这一切,似乎都得益于技术突破和社交网络的兴起。然而,这种论调与我们日常接触的非营利组织和社会企业(social enterprises)的现实状况完全脱节。这种炒作所掩盖的真相是:数据和技术不过是众多工具中的两种,它们共同构成了“数据系统”——一个以人为本的过程。这个过程会先全面考量数据收集的初衷,再讨论数据分析可能带来的洞见。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大多数社会影响力组织甚至无法准确报告其触达的人数,更遑论阐明“影响力”这一更为复杂的概念了。

围绕数据的炒作与当前的现实之间存在明显脱节,关键原因主要有两个:

首先,测量社会正向变化极其困难。在营利性领域中,无论是为了测试效率、研究潜在市场还是追踪销售而收集的数据,最终都指向一个明确的问题:我们的盈利能力如何?因为问题清晰,为回答这个问题而构建的数据系统——从概念、实施到分析和反馈的全链路——也同样清晰。反观社会影响力领域,如何界定预期的转型并确立标准化测量方法,需要细致、战略性且因地制宜地思考。遗憾的是,鲜有组织能真正践行这一点。事实上,这些组织的数据系统通常是纸质表格和Excel文件拼凑而成,充斥着非系统化且低质量的信息。即使有数据收集,也往往游离于核心业务之外,更多是为了应付捐赠方或投资人而为之,并非出于求知或改进的内部自发需求。为回答他人之问而收集数据,永远无法激发构建真正数据系统所需的热忱与创新。

其次,导致“宣传”与“现实”脱节的原因,是把焦点错放在技术本身。如今市面上有成百上千种工具,能帮组织完成日常任务——问卷收集、短信沟通、手机交易——其中许多工具确实创新、设计精良且功能强大。但在有效运用技术工具之前,我们需要明确知道该问什么问题,并提前规划好如何使用这些答案。若连问题都尚未厘清,单靠技术无法为尚未提出的问题凭空生成解决方案。

过去三年,我们的公司Vera Solutions一直在Salesforce(译者注:全球领先的客户关系管理软件服务提供商)的Force.com(译者注:开放PaaS[平台即服务],允许企业或开发者基于Salesforce底层架构自定义应用)平台上,为非营利组织和社会企业打造云端与移动端数据系统。我们有幸能与全球最具创新力、最富远见且备受尊敬的组织合作——迄今已覆盖30多个国家、近70家组织,涵盖健康、教育、卫生等领域。在每一个项目中,我们都坚持先厘清两个核心问题:使用者需要数据达成什么目标?他们将如何运用这些数据?在此基础上,我们才能确定最合适的技术解决方案。

我们与Sanergy(译者注:一家成立于2010年的社会企业,致力于通过创新商业模式解决城市贫民窟的环境卫生问题。其通过“商业驱动+社会影响力” 模式,将卫生间服务转化为可盈利的民生产品)的合作便是一个生动的范例。这家扎根肯尼亚内罗毕的社会企业,致力于为城市贫民窟的居民提供可负担、易获得的清洁卫生间。其面临的挑战——也是我们共同面临的挑战——是为每个内部部门确定驱动性问题(driving questions),并设计一个系统,让每个部门都觉得自己实实在在地参与了数据收集和数据驱动决策的过程。例如,销售部门关注如何识别最可能成为“惠民卫生间”(Fresh Life Toilets)的潜在客户,而运营团队则需要分析儿童使用率较高的卫生间是否具有差异化盈利表现。各团队都力求避免冗余的数据收集,而且技术工具的适用性也因场景而异。因此,通过将设计焦点放在“人”(系统的可用性)和“答案”(数据的有用性)两个维度,我们最终交付的技术型解决方案,是一个能真正解决问题的数据系统,而不仅仅是一个数据库。

像Sanergy这样的组织,每天都在应对极为复杂的社会问题。数据与技术解决方案本可成为它们在优化管理、完善服务、扩大规模方面的强大助力。但若不能将这些技术纳入“以人为本”的设计流程,所有的技术潜力将无法真正释放。我们工作的核心成果,不在于开发出某种技术方案,而在于由此构建的人本思考系统。而这,是任何应用程序都无法替代的。

卡蒂·苏布拉马尼亚姆是Vera Solutions的联合创始人。Vera Solutions是一家社会企业,致力于为全球社会服务机构开发云端及移动端应用解决方案,目前在孟买、内罗毕和伦敦设有办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