禾川科技押注机器人赛道
发布时间:2025-09-27 03:07 浏览量:3
转自:中国经营报
中经记者 颜世龙 北京报道
禾川科技(688320.SH)近日发布《关于控股子公司少数股东转让暨关联交易的公告》(以下简称《公告》)称,控股子公司的小股东王志斌以150万元转让禾川科技旗下控股子公司浙江禾川人形机器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禾川机器人”)对应13%的股权,交易对方为关联公司宁波游龙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以下简称“宁波游龙”)。
《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禾川科技目前已发布两款机器人,同时近期又与复旦大学初创团队达成战略合作,禾川科技正在从一家工业自动化控制核心部件及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押宝当前最火的机器人赛道。连亏的禾川科技能否支撑起这一雄心?
国泰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泰海通”)在对禾川科技出具的持续督导跟踪报告中提到,近年来,禾川科技持续保持较大规模的研发投入,陆续推出多款新产品。由于新产品仍处于市场推广阶段,能否获得客户认可尚存在不确定性,公司短期内毛利率可能难以显著提升。因此,公司仍面临业绩大幅下滑甚至亏损扩大的风险。
第二增长曲线?
根据《公告》,禾川科技旗下控股子公司禾川机器人少数股东王志斌持有禾川机器人40%股权(认缴出资额2000万元,实缴出资额600万元),现王志斌拟将持有的禾川机器人13%的股权(认缴出资额650万元,实缴出资额150万元)作价150万元转让给宁波游龙,并由宁波游龙履行对应股权实缴出资义务。
宁波游龙系由王志斌担任执行事务合伙人的企业,王志斌持有其22.08%的财产份额,鄢鹏飞、向彦董系宁波游龙有限合伙人,分别持有76.92%、1.00%的财产份额,鄢鹏飞目前担任禾川科技董事、执行总裁、副总经理兼禾川机器人首席技术官;向彦董系鄢鹏飞配偶的哥哥,担任禾川机器人采购质量部主管。根据相关规定,宁波游龙属于公司关联方,构成关联交易。
资料显示,禾川机器人成立于去年8月,大股东禾川科技持股60%,注册资本为5000万元,截至去年年底公司实缴资本1250万元,其中禾川科技、王志斌分别实际出资650万元和600万元。股权转让完成后,禾川机器人股权将变更为禾川科技持股60%,王志斌持股27%,宁波游龙持股13%。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禾川机器人营业收入为96.55万元,净利润为亏损840.60万元,总资产为690.48万元,净资产为409.40万元,负债281.08万元。
禾川科技表示,禾川机器人目前尚未盈利,且本次股权转让目的为引入宁波游龙作为禾川机器人未来实施股权激励的持股平台,因此本次股权转让价格经各方协商一致,根据实缴出资金额确定,定价公允、合理。公司不存在损害公司及全体股东特别是中小股东利益的情形。
另据上海眸深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眸深智能”)官微消息,日前,禾川科技与眸深智能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联合打造面向产业场景的机器人解决方案,推进多领域应用示范和商业化落地。同时,双方将探索大模型在机器人智能规划、运动控制和人机交互中的深度应用,加速生成式具身大脑驱动的人形机器人迭代与规模化部署。
据了解,眸深智能为初创公司,今年8月眸深智能首席科学家、复旦大学陈涛教授与复旦大学余翀博士的文章Boost Embodied AI Models with Robust Compression Boundary被人工智能领域顶会International Joint Conference 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IJCAI)评为杰出论文奖(Distinguished Paper Award),眸深智能是中国内地唯一获奖团队,也是近5年来唯一获得该项殊荣的中国内地团队。
禾川科技在此前回复投资人提问时表示,截至今年7月,公司已发布2款人形机器人本体;市场客户正在开拓洽谈中,已形成一定的销售收入;此外,公司自布局人形机器人领域以来,推出了多款核心零部件产品,其中包括旋转关节模组、线性执行器、空心杯电机、无框力矩电机、灵巧手等,目前已有订单,但规模不大。公司主营工业自动化产品,在工业控制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于人形机器人产品所要求的控制精度、产品稳定性、生产成本等方面具有较大优势,在核心零部件方面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申请并获得了一系列专利。
前路如何?
但外界的关注焦点在于,禾川科技的资金规模能否支撑这一战略雄心。
财报显示,今年上半年禾川科技总收入约为5.09亿元,同比增长5.32%。公司表示系今年上半年锂电、激光、包装等行业客户及ODM端订单增长所致。而总成本则达5.69亿元,同比增长9.98%。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亏损0.57亿元,同比下滑73.40%。对于亏损原因,禾川科技指出,一是市场竞争加剧,产品销售价格下降导致毛利率下降;二是光伏、锂电等行业客户应收账款账龄增加,导致信用减值增加;此外,公司产品迭代升级,以前年度采购储备的电子原材料消耗速度下降、库龄增加导致资产减值增加。
记者梳理禾川科技近几年的数据了解到,自2022年IPO以来,禾川科技业绩便从“增收不增利”转向亏损。2022—2024年3年间,总收入分别为9.44亿元、11.16亿元、8.11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5.66%、增长18.24%和下滑27.39%。总成本分别为8.68亿元、10.88亿元、9.49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0.94%、25.27%、下滑12.73%。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80亿元、0.29亿元和亏损1.72亿元,分别同比下滑19.79%、下滑63.81%、下滑695.94%。
从其经营现金流来看,今年上半年流入3.32亿元。主要是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为2.99亿元,同比去年3.33亿元下滑10.13%。在经营活动现金流出方面,上半年流出2.95亿元,其中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为0.75亿元,同比去年减少61.80%。
在成本攀升的同时,禾川科技应收款也在不断增长。财报显示,上半年其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为7.30亿元,同比增长4.55%。而自其上市以来,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从2022年的5.56亿元拉升至2024年6.47亿元。
国泰海通在对禾川科技出具的持续督导跟踪报告中提到,禾川科技存在业绩大幅下滑或亏损的风险。而这主要是受国际宏观形势影响,行业竞争持续加剧导致。报告认为,禾川科技原先在光伏行业占比较高,虽已在战略上转向其他细分领域,但短期内仍难以完全抵消光伏行业下行对业绩带来的冲击,面临业绩进一步下滑的风险。同时,随着光伏与锂电客户应收账款账期的延长,可能存在信用减值损失继续增加的风险;此外,因公司产品更新换代,可能存在以前年度采购储备的电子原材料消耗速度持续放缓、库龄增长,进而计提的资产减值进一步增加的风险。
报告指出,近年来,禾川科技持续保持较大规模的研发投入,陆续推出多款新产品。由于新产品仍处于市场推广阶段,能否获得客户认可尚存在不确定性,公司短期内毛利率可能难以显著提升。因此,公司仍面临业绩大幅下滑甚至亏损扩大的风险。
记者就相关问题致函禾川科技,但公司相关人士表示:“我们不接受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