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后网贷催收有规矩了:“踩红线”就罚,这5点关乎你的钱袋子

发布时间:2025-09-27 09:24  浏览量:1

借了网贷后,要是不小心逾期,不少人都怕遭遇不合规的催收——比如半夜接到骚扰电话、家人朋友突然被联系、甚至收到威胁性的信息。但从2024年10月1日起,这种情况将被严格约束。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于2024年7月18日正式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互联网贷款催收行为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划定催收“红线”,违规机构将面临罚款、暂停业务等处罚。对于借过网贷的人来说,读懂新规里的关键信息,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的权益和钱袋子。

先搞懂:新规为啥要给催收立规矩?

网贷催收本身是机构维护合法债权的手段,但过去部分机构或第三方催收公司为了快速回款,采用“软暴力”甚至违法方式催收,不仅干扰借款人及家属的正常生活,还可能引发一系列纠纷。

此次新规的核心目的,是划清合法与违规的边界:既保障网贷机构的合法债权能正常主张,更禁止任何侵犯借款人合法权益的催收行为。《通知》明确,网贷机构无论是自行催收还是委托第三方催收,都必须遵守同一套“红线”标准,一旦触碰,监管部门将依法处罚,单次罚款金额最高可达50万元;情节严重的,还会被责令暂停催收业务甚至吊销相关牌照。

催收“红线”划在哪?这6类行为绝对不能有

新规用明确条款列出了禁止性催收行为,借过网贷的人要记牢——遇到以下情况,就属于违规催收,可直接维权:

1. 催收时间“越界”

新规明确,催收电话、短信等沟通行为,只能在每日8:00至21:00之间进行。早于8点、晚于9点的催收电话、短信,哪怕只打一次,也属于违规。

2. 骚扰无关人员

这是过去借款人最头疼的问题之一。现在新规明确:不得联系借款人以外的无关人员,比如父母、子女、同事、朋友等,除非借款人本人书面授权同意让这些人参与还款协商。哪怕借款人逾期,催收也不能“爆通讯录”,更不能用威胁、恐吓的语气给无关人员打电话。

3. 沟通频率“超标”

同一催收人员或机构,对同一借款人的单日催收电话不得超过3次,短信沟通也需控制在合理范围,不能用“轰炸式”短信骚扰。如果借款人明确表示“暂时无法沟通,请在某时间联系”,催收必须遵守,不得反复打扰。

4. 采用“软暴力”或威胁手段

任何带有威胁、恐吓、侮辱性质的言行都被明令禁止,比如:

- 声称“不还款就上门泼油漆、堵锁眼”;

- 编造“再不还钱就起诉你坐牢”(网贷逾期属于民事纠纷,除非涉嫌诈骗,否则不会坐牢);

- P图伪造“通缉令”“法院传票”,或发送侮辱性图片、文字;

- 威胁“会影响你的孩子上学、家人工作”。

这些行为不仅违规,严重的还可能触犯《治安管理处罚法》甚至刑法。

5. 隐瞒身份或虚假承诺

催收时必须“亮明身份”,主动告知借款人自己的姓名、所属机构名称、催收事由,不能含糊其辞地说“我是催款的”却不透露机构。同时,禁止用虚假承诺诱导还款,比如谎称“还一半就销账”“延期还款不用付利息”,事后却不认账。

6. 侵犯借款人隐私

催收过程中只能查询、使用与借款相关的信息,不得泄露借款人的身份证号、住址、收入、负债等隐私信息,更不能将这些信息泄露给第三方或用于催收以外的用途。

借过网贷的必看:这5点直接护好你的钱袋子

新规不仅约束催收方,也给借款人指明了维权和处理逾期的方向。这5点关键信息,每一条都关乎你的实际权益:

1. 先核实催收的“合法性”,防骗是第一步

现在有不少“假催收”借着逾期名义骗钱,新规实施后,核实催收身份更重要。遇到催收时,先让对方提供两个关键证明:

- 所属机构的营业执照副本(可要求看电子版);

- 网贷机构出具的《催收授权委托书》(委托第三方催收的必须提供)。

同时,自己登录当初借款的官方APP或官网,核对催收提到的借款金额、逾期天数是否与平台显示一致。凡是不提供证明、要求“私下转账到个人账户”的,全是诈骗,直接报警。

2. 违规催收要留证据,维权才有底气

新规落地后,维权的关键是“拿得出证据”。遇到违规催收,要第一时间固定以下材料:

- 通话录音:接到催收电话时,主动开启录音(不用提前告知对方,录音可作为证据);

- 短信/微信截图:保存所有催收信息,尤其注意标注发送时间、发送方;

- 沟通记录:如果是线上沟通,截图保存聊天内容,避免被对方撤回。

这些证据是后续投诉、维权的核心依据,一定要妥善保存。

3. 逾期后别躲,主动协商更有利

新规鼓励“良性沟通”,明确借款人有“协商还款”的权利。如果确实遇到还款困难,不要逃避催收,主动联系网贷机构说明情况,比如“暂时失业,能否延期3个月还款”“能否分期偿还本金”。

根据《通知》要求,网贷机构必须建立“协商还款机制”,对符合条件的借款人(比如因疾病、失业等不可抗力导致逾期),要提供合理的还款方案,不得拒绝协商,更不能因为借款人提出协商就加剧催收力度。

这里要提醒:协商时最好采用书面形式(比如邮件、平台内书面申请),明确双方达成的方案(如延期时长、利息减免等),避免口头协商后机构不认账。

4. 遇违规催收,这3个渠道直接投诉

新规明确了“快速维权通道”,遇到违规催收不用忍,直接向以下部门投诉,监管部门会在规定时间内(通常是15个工作日内)反馈处理结果:

- 金融消费投诉热线:拨打12378,这是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的专属投诉渠道,直接对接监管部门;

- 全国12315平台:通过APP、官网或拨打12315,可向市场监管部门投诉(适用于第三方催收公司违规行为);

- 网贷机构属地监管部门:在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官网可查询网贷机构的属地监管单位,直接提交投诉材料。

投诉时要说明“被投诉机构名称、违规催收行为、证据清单”,信息越明确,处理越高效。

5. 分清“合法催收”和“违规催收”,别拿新规当“挡箭牌”

最后要明确一点:新规约束的是“违规催收”,不是“所有催收”。如果你的网贷逾期了,机构在合规范围内的催收(比如工作日9点打电话提醒还款、告知逾期后果)是合法的,不能以“新规不让催收”为由拒绝沟通、恶意拖欠。

网贷逾期会影响个人征信,长期不还还可能被机构起诉。新规给借款人“撑腰”,是为了避免大家遭遇不法侵害,而不是鼓励“欠债不还”。按时还款、遇到困难主动协商,才是保护个人征信和钱袋子的根本方式。

延伸提醒:这些“坑”要避开,避免权益受损

除了上述5点,借过网贷的人还要注意两个细节:

- 警惕“催收外包”的违规风险:很多网贷机构会把催收交给第三方公司,新规明确“网贷机构对第三方催收行为负连带责任”——哪怕是第三方违规,网贷机构也要承担处罚。所以遇到第三方违规催收,投诉时可以同时投诉网贷机构和第三方公司。

- 不要相信“花钱消逾期记录”:个人征信记录由央行征信中心统一管理,网贷机构无权随意修改。任何声称“交几千块就能消除逾期记录”的,全是骗局,千万别上当。

总结:新规之下,催收和还款都有了“规矩”

2024年10月1日实施的网贷催收新规,本质是给借贷双方立了“规矩”:催收方不能再“任性妄为”,借款人也不能“恶意逃债”。

对于借过网贷的人来说,记住“核实身份、留存证据、主动协商、依法维权”这16个字,就能在面对催收时不慌不乱,既保护自己不受违规行为侵害,也能通过合理方式处理还款问题。毕竟,维护好个人征信,才是长远的“钱袋子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