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成分

发布时间:2025-09-27 14:00  浏览量:1

过去我们填各种各样的表都有家庭成分或家庭出身这一栏。我们农村的孩子家庭成分有贫农、中农、富农、地主等几项。那是解放以后的几年,根据一个家庭所拥有的土地数量或财富划分的。

贫农、中农最好,那时称为根正苗红。富农、地主子女在招工、就业、参军等方面都会受到影响,不光如此,那时地主、富农的子女结婚嫁人都成问题,你说冤不冤。有的地主还可能被作为反面典型被反复地批判。

记得还是七几年文革时期,大队经常开批斗大会,每次批斗的对象都是同一个人,此人本来还是中学历史老师,后因家庭出身问题老师做不成不说,还经常要被批斗,我看他心理承受能力还是挺强大的,精神没有垮掉,文革结束后平反了!

我外公是富农,那是因为刚解放时刚好有几亩薄田。富农比地主好点,一般不会有被批斗之苦,但总好像有低人一等的感觉,为此我外公心里纠结了半辈子,七十年代末还在向公社(那时乡还叫公社)打报告,请求更改家庭成分。现在想起来当然很搞笑,等几年后,八十年代谁还管你什么成分不成分的?家庭成分突然成了历史。

那个年代有些事确实匪夷所思,你说解放前他是地主、富农,但解放以后土地都归公了,那些实在是有罪过的该判刑的也判了,甚至该杀的也杀了,其他无太大过错的思想也接受改造了,他们都变成无产阶级了,你说还去划什么成分干嘛?这不符合逻辑啊!当然这些都成了过往,再论对错也没什么意义了!只是以史为鉴多少有点意义,可以避免以后再干什么荒唐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