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驾驶+人形机器人,核心的8家公司

发布时间:2025-05-25 01:26  浏览量:2

人形机器人领域目前有一显著特征:汽车企业、互联网巨头、机器人初创公司、传统家电企业等各行各业纷纷跨界布局人形机器人。

新战略人形机器人场景应用联盟数据显示,截至 2024 年 12 月,全球人形机器人本体企业已超 220 家。在中国,企业数量超 110 家,占据半数。其中,跨界企业在人形机器人入局企业中的占比为 11%,专业机器人企业占比达 38%。

是人形机器人谐波减速器国产替代的关键力量,产品寿命突破 1 万小时,达到哈默纳科 90% 的水平。南通基地于 2025 年第三季度投产,届时年产能将达 50 万台。

双环传动

的行星滚柱丝杠精度达到 C0 级(国际最高标准),是特斯拉 Optimus 腿部的核心供应商。技术上实现反向间隙小于 1 角分,打破日本 THK 的垄断。

的无框力矩电机扭矩密度超过 9Nm/kg,适配人形机器人旋转关节。与智元机器人签订 5 年 20 万台供货协议,实现客户绑定。

中科曙光

的液冷服务器在国内智算中心占据 60% 份额,单机柜功耗支持 100kW(行业平均为 30kW),2025 年新增 AI 服务器订单超 80 亿元,订单可见度高。

是英伟达 H20 在国内的大分销商,配套人形机器人训练集群的交付周期缩短至 15 天。自研的 AIStation 平台支持千卡级任务调度,带来边际变化。

是阿里云通义千问的核心 IDC 供应商,PUE 低至 1.15(行业平均为 1.4)。经弹性测算,每 1 万台机器人的云端训练需求会新增 300 机柜。

的生物基长链尼龙材料可使重量减轻 30%,应用于 Optimus 仿生手指关节。耐磨性是工程塑料的 5 倍以上,成本仅为碳纤维的 1/3,存在明显的技术代差。

的电子皮肤材料通过特斯拉认证,触觉反馈延迟小于 0.01 秒。合肥工厂 2025 年第四季度量产,满产产值可达 20 亿元。

每一次市场波动都是财富密码的线索,每一次政策红利都是价值增长的契机。屏幕前的您更看好哪一个板块或者企业呢?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真知灼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