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钱买路”又一卡|汪德文

发布时间:2025-09-27 20:36  浏览量:1

“花钱买路”又一卡

作者 汪德文

特朗普近日签署行政令,推出新版“黄金卡”,声称旨在为“具有非凡能力并愿意支持美国的外国人”开辟新签证通道。

根据新规,个人缴纳100万美元,或由企业赞助缴纳200万美元,即可获得加速审批的签证待遇。此举被视为其移民政策从“筑墙”到“标价”的大转折,堪称世界级“花钱买路”新故事。

特朗普弄钱花样不断翻新,今年2月就曾提出定价500万美元的“金卡”计划,如今“降价”至百万美元档位,并新增500万美元“白金卡”选项。不遮不掩,明码标价,现金为槛,美利坚的门楣上,已经挂上金光闪闪的价目表了。

特朗普的移民策略,始终在“筑墙”与“架梯”之间摇摆。从前,他用砖石水泥筑墙,如今以金钱砌壁。墙外者望而兴叹,墙内者或拍手称快:百万美元个人“入场费”、二百万企业“插队费”,表面上筛选的是“非凡能力”,实则瞄准的是财富净值与“志同道合”的盟友。

这种政策的背后,所折射出的,却是商人出身的特朗普一贯的“既要又要还要”逻辑:既要人才,又要资金,还要意识形态盟友。但问题在于:金钱真是衡量人才的最佳尺度吗?

当人才被明码标价之后,一个国家吸引世界的魅力,是否也会从此被简化为一张价格标签了呢?

硅谷的辉煌、忧伤与教训,这“拆梯筑墙”的历史,无疑就是最好的见证。

美国科技巨头之所以崛起,正是依靠“人才梯”政策。从爱因斯坦到马斯克,无不是移民政策的受益者。如今政府“拆梯筑墙”,恐将自断经脉。硅谷企业连夜召回外派员工,仿佛暴雨前蚂蚁搬家的场景,已经透出了某种荒诞与无奈。

特朗普若真为保护美国工人的前途命运,为何不加大教育投入、培育本土人才?反而以“关门主义”应对竞争呢?这说明了什么?难道不是暴露出对自身教育体系与创新环境的不自信么?

历史或将记录这吊诡的一幕:曾经靠“偷”全球天才大脑而登顶的美国,如今开始小心翼翼地守护起了自家的“粮仓”,却可能忘了:最顶尖的头脑,永远都向往自由开放的天空。

尤其是在全球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别人铺红毯,美国砌高墙,为的哪般?当美国提高门槛之际,法国、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正放宽移民政策,主动吸纳被美国拒绝的人才。企业家精明如狐,资本流动如鸟,何处温暖便飞向何处。特朗普砌墙,别人铺毯;美国关门,他国开窗。长此以往,美国的科技优势能否持续,着实令人存疑。

一场全球人才争夺的“乾坤大挪移”正在上演。美国砌墙的每一块金砖,都可能正在为他国的人才大厦奠基。未来回望,这或许不是保护,而是一次巨大的“人才馈赠”。

百万美元可得“金卡”,企业出资二百万便可“加塞”“插队”,这档子生意,符合商人本性。但是,如果实话实说,美国的金卡也好,绿卡也罢,短时间内还真是能够卖个好价钱的,可保不保值,真没准头,说不定什么时间就会断涯似下跌,一夜之间变成“什么卡卡”了呢。

保护主义从来就是一把双刃剑:断活水,困孤城。美国强大之本,在于海纳百川、聚才创新。金钱高墙看似精明,实为短视。墙越高,天地越窄。逆全球化潮流而动,限制人才流动,不仅削弱科技行业创新活力,更损害美国国际形象。

当然,如果以美国的视野看美国,他们的本土主义、保护主义,护盘、提纯与优先逻辑,没有什么不对:高额签证费倒逼企业重新权衡“外聘”与“内培”的性价比,为本土人才留出空间,确保引进人才真正填补技术空白。

但是,这确实是一场豪赌,赌的是“金钱”能够精准筛选“忠诚”与“价值”。赌赢了,美国赢得短期财富与筛选过的盟友;赌输了,则可能输掉整个时代的人心、步伐与潮流。

其实,特朗普的“H-1B改革”,新鞋老路,老百姓都懂的实在招数:“10万签证费”如同集市摊位费,“金卡加急”好比医院搞的那个“特需号”,“保护本土”犹如村长护村民……这些套路,老辈人都懂。

千年以来,“花钱买路”的故事从未落幕。特朗普只是为这个古老剧本换上了现代的西装与推特账号罢了。

太阳底下无新事,未来的人们回顾此事,大概也会会心一笑:看看吧,转来转去的,周而复始,历史又一次“押韵”了。只是这 “金钱墙”与“人才梯”要发出质问:谁的美国?特朗普吗?他的“黄金卡”,是一场豪赌:赌的是金钱可量才,赌的是门槛可护盘,赌的是美国仍为世界第一选择。

然而,人才争夺非市场交易,创新生态更非金钱可砌。历史必将证明:真正的“美国优先”,应是开放包容、筑巢引凤,而非砌墙自困、标价卖签。

或许有一天,美国会发现:墙外的人不再望墙兴叹,而是转身走向他国;墙内的人也不再拍手称快,而是面对创新枯竭、活力不再的孤城。

在这里,不妨留下终极一问: 许多年后,当人们谈论起特朗普时代的美国,记住的会是那堵金光闪闪的墙,还是那个曾经吸引全世界最聪明大脑自由奔跑的梦想之地?答案,不在华盛顿,而在未来!

作者简介:汪德文/62年春虎/湖北襄阳那边人/原第二炮兵大校/对越自卫反击战前线战地洗礼过/98八百里皖江抗洪抢险驻守过/参加过5.12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灾并在北川战斗三个多月/担任过报社记者编辑主编及副社长/担任过大单位政治工作研究室主任/担任过某基地政治部副主任及某局党委书记政委等/公开发表过散文、杂文、随笔、时评、言论、论文及新闻稿件若干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