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拉拉推动平台算法“向善透明”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的“破冰船”
发布时间:2025-09-28 08:00 浏览量:1
在9月11日平台算法和劳动规则协商工作现场交流会上,美团、货拉拉等平台与劳动者代表围绕“推动算法和劳动规则向善透明”展开深度对话,标志着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进入“协商制度常态化”新阶段。货拉拉作为先行者,通过“全国+区域”双线恳谈会体系,在广东、北京、上海、重庆等8个省(市)完成40个议题协商,最终于9月18日签署《货拉拉平台算法和劳动规则专项协议》,将分播单机制优化、健康保障服务等20余项具体规则固化。多方的协商机制突破了传统平台单向制定规则的模式,实现了“规则共治”的质变。
司机为核心的
参与式治理
在数字平台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货拉拉以“参与式治理”,通过制度化、常态化的协商机制,推动司机从“规则接受者”转变为“规则共建者”,在算法公开的链条中嵌入司机为主体的核心角色,形成具有示范意义的“参与式治理”新模式。
货拉拉建立每年举办算法协商恳谈会的常态化机制,形成“平台—司机—政府三方协商架构。在货拉拉的算法协商恳谈会中,有司机代表人数不少于5人且女性占比20%的刚性要求,保障了群体代表的广泛性与多样性。
通过司机端App“意见反馈”通道、客服热线、线下服务点等多元渠道收集诉求。例如,广州恳谈会就AI打击假单外挂达成共识,武汉恳谈会优化分播单机制提升司机接单效率,西安恳谈会结出“五项安心果”涵盖运费结算、健康管理等。这种“诉求—反馈—优化”的闭环机制,保障司机诉求持续转化为规则修订的动力。
在规则修订流程中,货拉拉将司机纳入核心环节,行为分规则修订前通过App端内征询司机意见,公示后长期公开;分播单机制坚持“司机自主,就近优先”原则,按司机车型、听单偏好优化货源推送;行为分规则增加升降档临界提醒、加分进度条等可视化功能,使规则从“文本条款”变为“可操作指南”。例如,对复杂订单取消有责的情形,给予司机学习回分机会或减轻扣分,既保障平台规则,又体现对司机实际困难的理解。
在抽成规则优化中,基于司机反馈实施动态降抽策略,2025年以来拼车订单抽佣比例平均降低6%,100公里以上长里程订单抽佣比例降低4%;在分播单机制上,通过算法优化,使距离优先中单率从90%提升至93%。这种透明化调整机制,正是以司机为核心的参与式治理。
货拉拉的实践表明,当司机从“被算法管理”的对象转变为“参与算法治理”的主体,平台算法才能实现“向善透明”。这种以司机为核心的参与式治理,构建起平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信任基石——让规则公开不是终点,而是司机与平台共治共赢的起点。
让规则
成为“信任纽带”
在平台经济治理的探索中,货拉拉通过三次算法公开与规则可视化的创新实践,成功将抽象的数字规则转化为司机群体可感知、可参与的“信任纽带”。这一实践通过线上线下融合的司机声音收集机制与图文可视化技术,构建起具有示范价值的平台治理新模式。
货拉拉的算法公开呈现出清晰的递进逻辑。从公开分播单算法,成立算法向善委员会,到优化自动降抽佣算法,成立算法顾问团吸纳专业意见,再到与司机代表签署《货拉拉平台算法和劳动规则专项协议》,将分播单机制完善、行为分规则优化等纳入常态化协商框架。这种阶梯式公开体现了规则修订的动态性,保障司机群体全程参与规则制定。
货拉拉通过图文可视化技术实现规则的具象化表达。行为分规则采用图表形式展示各分段权益,使司机能直观掌握分数变动逻辑;分播单算法结合实时供需等数据生成可视化热力图,直观展示订单分配逻辑。这种可视化提升了规则理解度,形成正向激励闭环。例如,健康管理功能则通过“健康中心” App模块的图表化健康测评,引导司机养成健康习惯。
通过规则公开与可视化实践,货拉拉成功构建起平台与司机的信任纽带。正向激励机制如减佣卡折扣、高峰服务费补贴,结合职业伤害保障试点、免费健康体检等关怀措施,形成“收入保障+健康守护”的双重信任基础。48小时申诉通道与容错机制则构建起快速响应体系,使司机在遇到误判时能通过可视化证据提交实现快速申诉。
当规则成为可感知、可参与、可信赖的纽带,平台与劳动者也从“对立”走向“共生”,最终实现平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货拉拉这种以人本逻辑为核心的规则设计,正是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的破局之道 。
“规则共治”
破局新业态治理困境
货拉拉通过签署《货拉拉平台算法和劳动规则专项协议》并开设官网算法公开入口,实现了从“平台单向治理”到“规则共建共治”的转型,构建起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的立体化体系,成为平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破局样本”。
货拉拉构建的权益保障体系呈现“规则共治—权益保障—生态共建”的立体网络。在收入保障层面,通过动态抽成比例调整、低流水司机会员折扣、订单补贴等措施,2025年预计降低抽佣2.3亿元,补贴司机近7000万元;在健康保障层面,联合属地工会提供免费职业健康体检,打造“司机健康服务中心”,职业伤害保障试点从7省扩展至17省;在劳动者权益层面,通过48小时申诉通道、“判责必须充分取证,证据不足一律无责”的取消判责原则、容错回分机制等,构建起“申诉—复核—纠错”的快速响应体系。这些措施形成“收入—健康—权益”的闭环保障,使司机从“个体”转变为“有组织依托的共同体”。
这种“规则共治”模式不仅提升司机获得感,更推动行业治理范式转型:从“平台中心主义”转向“劳动者中心主义”,从“静态规则”转向“动态共治”,从“单向管控”转向“双向赋能”,助力平台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只有将司机群体真正纳入算法治理的核心环节,通过制度化、常态化的协商机制实现规则共建,才能构建起公平公正、透明有序的货运生态,最终实现平台、司机、用户的多方共赢。货拉拉的一系列创新实践,不仅为平台经济治理提供了“货拉拉样本”,更为数字时代新就业形态的健康发展探索出一条可推广的治理之路。 文/郝昭